王悦昕
(北京市石景山区幼儿园,北京 100043)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作为二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共同影响着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借助戏剧表演主题课程资源开展特色家园共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家长参与度,加深家长对课程的理解,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与幼儿园发挥教育合力。此外,家长参与幼儿课程的构建,能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展家园合作途径,使幼儿园课程内容丰富化。
以园级为依托的家园共育工作,主要以园所为统领,引导家长从家庭中走出来,结合园所的课程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及实践。合作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提出具体方案,向家长委员会征求建议,在家委会的支持下,活动开展更为周密。例如:开展“新年戏剧节”活动时,家委会制定了家长志愿者服务内容、安全措施、活动预案等,活动全程得到家委会成员的全力配合与支持。
在课程中,家长委员会成员结合自身资源提出活动倡议,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策划活动。例如家委会成员自身拥有“教育戏剧”和“幼儿戏剧节目资讯”的资源,于是与幼儿园协同组织开展“亲子侵入式戏剧体验剧”。在活动中,孩子和家长既是观众,又是戏剧的创编者、表演者,不光进行了亲子体验,还与演员进行了超近距离的同台互动。
在班级开展戏剧主题活动中,有的家长会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主动参与主题课程构建,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意义。例如:“小青虫的梦”戏剧主题活动,家委会提议到“七彩蝶园”进行亲子活动,并设计活动流程方案。园所协同安排,支持家长组织活动的开展。家长和幼儿在活动中近距离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详细过程,通过游览丰富知识经验。有的全职家长,会提出主动到班级或幼儿园,运用自身特长协助教师开展活动,也体现了家长的主导作用。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关系就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在家园共育的道路上,幼儿园应不断努力力求做到,追随幼儿需求,在理解、读懂家长的基础上,架起共育桥梁,携手共建生态的家园沟通环境,共同成就幼儿发展。如何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划动双桨,让承载着幼儿的美好发展期望,成为班级家园共育面临的新挑战和变革?回复班级群通知、点赞班级活动、入离园时片刻交流,无法实现真正的作用。建立在深入互动基础上的共育模式,针对家长群体资源进行有目的的规划和运用,才是我们的追求。各班将戏剧主题活动作为家园共建平台,根据主题活动进程,开展家园共育,引领家长融入课程实施中,实现真正意义的家园互动与协作。
这位远房侄女不是别个,就是宝刚爹后来的婆娘香娭毑。香娭毑年轻的时候,可是南县远近闻名的美女呢,只因家里太穷,父亲患有严重的痰火病,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肺气肿,春天下不得冷水,冬天离不开火,药罐子不离身。母亲呢,小时候曾失足掉进水塘里,被人救起才捡了一条命,也不知是受了惊吓还是脑壳里真进了水,从此就变得呆滞了,常常外出找不着家。香娭毑为了照顾父母,不管谁来说媒不管男方条件多么优越,她都辞了。直到父母双双离世,她才点头同意嫁人,这一年,她二十有五。
1.特色家长会
学期初开展班级家长会,介绍本学期开展戏剧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具体活动,帮助家长了解需要配合的工作,以及如何在亲子互动中丰富幼儿经验、拓展认识。
2.家访
教师结合具体需要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教育观念,同时教师征求家长对班级活动的建议,鼓励家长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激发家长主动课程实施的意识,获得家长的全力支持。
3.家园之约
晚离园时教师与家长有针对性的交谈,一方面帮助家长详细了解幼儿发展现状,反馈幼儿参与班级活动的具体表现,赢得家长主动配合班级做好共育工作;另一方面教听取家长的心声和对于课程的建议,促进家园有效沟通。
1.戏剧亲子活动
戏剧亲子活动以幼儿全面发展为原则,幼儿、家长、园所有效互动为目的,引导、帮助家长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结合班级戏剧主题活动内容,以“讲述表演绘本(经典故事)”“制作表演服装和道具”“参与体验幼儿表演”等内容为主题,鼓励家长与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然物等进行创造,制作表演背景、服饰和道具;引导家长参与幼儿游戏,成为幼儿的伙伴,在游戏中观察了解幼儿,激发家长的教育智慧。
2.家长助教
戏剧表演主题课程是综合课程,指向幼儿的一般发展价值,因此内容涵盖的领域非常广。1在一些专业指向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上,教师往往要“求助于”家长,请他们来做助教,担任临时老师或者提供材料帮助等等。2为提高家长参与课程构建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家长资源库的调研,请家长助教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拓展幼儿认知经验。比如戏剧表演主题活动《牙齿大街新鲜事》,主题与保护牙齿有关,教师邀请了在妇幼保健院工作的家长,组织幼儿和全体家长开展了生动的保护牙齿的健康活动,介绍了牙齿的秘密和正确刷牙、护齿的方法,拓展了幼儿和家长的认知经验。
3.家庭亲子时刻
家长根据主题活动,与幼儿一同体验“家庭亲子时刻”。亲子阅读、手工制作、问卷调差、饲养观察、亲子短剧等活动丰富了家庭亲子互动形式。活动内容或来源于教师发出的倡议,或来源亲子互动中自发的创意。在互动中家长能够更真实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在潜移默化的互动中,家长不断学习、思考、实践,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提升家长育儿水平。
4.亲子戏剧社团
班级组成“亲子戏剧团”,家长与幼儿一起通过亲子互动表演的形式,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特点,理解角色情感的变化。借助家长的参与,激发幼儿对表现、创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亲子间的互动。
1.家长半日开放
为使家长近距离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游戏情况,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促进课程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邀请家长走进班级,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戏剧《五色鸟》,邀请家长配合幼儿的表演,进行非洲鼓演奏互动,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增强了戏剧艺术效果。家园共同帮助幼儿在戏剧课程中获得情绪调适、语言沟通、团结协作、想象创造、艺术表现等方面能力获得提升。
2.戏剧巡演
主题活动进入尾声阶段,会邀请家长参与戏剧巡演活动,开展制作宣传海报、门票、排演、宣传、发放邀请函等活动,邀请其他班级幼儿和家长观看表演。通过戏剧巡演为家长提供适宜的参与途径,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中共同促进幼儿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提升。
戏剧课程致力于培养完整的人,对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学习品质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任何家园共育工作最终的核心目标都指向幼儿的成长,家庭与教师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不仅能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家园共育创设戏剧氛围,幼儿浸润在戏剧环境中,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感知力,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力,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创造力,发挥戏剧表演教育功能,实现培养全人目标。
在研究中,幼儿园试图了解幼儿的家庭构成、文化等背景,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学历、职业、特长、兴趣爱好,建立“家长资源库”、“家长委员会”、“家长助教”等。整合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各类人群,着重挖掘家长群体中能够提供特色支持的人群,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提升家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1为戏剧表演主题活动课程的构建发挥作用,使幼儿能够接触多元化活动。
家园共育的频次时常困扰教师和家长,每学期开展一至两次,互动衔接不紧密;家园共育频次高,家长平时忙于工作不能按时参加。2因此在策划家园共育活动时,各班尽量减少组织集中活动,更多采取灵活多次的活动形式。提前将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发送给家长,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兴趣及能力自选,通过灵活的互通形式推进课程活动。
在家长参与戏剧表演主题活动课程过程中,教师更全面的掌握家庭教育群体的特点,合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为课程提供更为丰富的活动,扩展幼儿生活经验。
构建在家园共育桥梁之上的戏剧课程,逐渐引领家长帮助幼儿学会参与活动的方式,改变了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心态更加平和与接纳,不再以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把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置于更加关键的位置,为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戏剧表演主题活动课程中的家园共育,一方面幼儿园和班级设计活动方案,家长追随参与;另一方面,幼儿园和班级采纳家长的想法,围绕课程展开亲子戏剧社团、家长助教、外出体验等。家长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幼儿园和班级协调组织完成活动。双方角色的转换,大幅增加家长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家园互动融洽,氛围和谐。
结语:幼儿戏剧教育作为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新途径,以全新的视角、开放的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拓展了教育空间。同时由于本研究方向是在幼儿戏剧表演主题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家庭合作共育的研究成果,用发展的视角审视课程,对园所、教师、家长是全新的挑战。期待着老师们能通过持续地学习与实践,提髙自身专业理论水平,梳理形成属于园所特色戏剧主题课程,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