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颖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钢琴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普及性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受钢琴高等教育,根据相关教育部门给出的定义,音乐表演是一门偏向于应用型的学科,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相关的音乐素养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表演专业的技能。在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中,讲师往往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大部分音乐表演专业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学生基础薄弱、教师专业素养较差等是较为明显的因素之一。
演奏和舞台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台表演是演奏者对观众展示自己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钢琴的演出一般是以独奏为主,相较于其他音乐表演形式而言,钢琴的舞台表演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表演者不仅要给观众带去较好的观赏感,还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舞台之上。演奏者在舞台上富有情绪的表演,会感染到观众的欣赏的情绪变化,将观众的目光吸引到舞台,通借助大屏幕或者一些饱含激情的特写镜头,观众容易受到表演者情绪的带动。演奏者在表演时不要仅“照谱弹曲”,还要深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识思想,只有了解舞台表演意识,才能真切演奏出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同一部音乐作品,由不同人进行演奏,其速度、力度及对作品的理解差异性,往往呈现出的作品也不尽相同。演奏者是听众了解音乐作品的桥梁,借助演奏者精彩的演绎,很多好作品才能被广大群众所熟知。所以,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舞台表演意识对整个演出效果尤为重要。
肢体动作的展现是根据音乐作品情绪等要素,自然地利用大臂、手指、身体等肢体动作拉动观众的情绪。现代钢琴表演需要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演绎作品。如结尾处强有力的跳音和弦,就是通过手指有力的支撑瞬间触键,大臂放松抬起,然后稍许的停留,营造出干脆利落的收尾。再者进行演奏抒情乐段的旋律时,则要做好手腕与手指的协调,运用手指力量控制音色,营造静谧的氛围,同时保持身体稳定,过多的动作反而会破坏整体效果,这些都是需要演奏者体会作品,并且不断加以训练产生的表演意识。学生在上课时学习的音乐作品大多数是20 世纪前的作品,学生在弹奏时肢体动作常常较为僵硬,破坏了音乐整体的美感。作为演奏者要有清醒的意识,在演奏时应该采用协调的肢体动作来展现整首作品的内涵。目前在钢琴教学中学生还要学习音乐史,音乐美学课等,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得到一定的启发,对钢琴教育来说,教师除了教授钢琴技巧外,更要重视整体的表演教学。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借助舞台配置的大屏幕等基础设施,可以让观众清晰地看到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变换。表演者要充分运用表现力对钢琴作品进行表达,通过表现力和乐曲情感的结合,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在聆听曲子时与演奏者产生共鸣。钢琴演奏者的服饰、妆容等外在形象,力求与作品的时期、风格相匹配,在表演时,表演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演奏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自身表现力,即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指表现力等。演奏者要不断地强化手指肌肉的练习、手腕力量转移训练、肢体协调性训练、面部表情放松训练等,学生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在演奏完作品后,应积极反思自己的肢体表情是否与曲子的情感相契合。要想感动观众,先要感动自己,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所要传递的情绪淋漓尽致的呈现给观众。
在钢琴的演奏环节,技术是演奏者必备的基本功,乐感是音乐表现力的基础,演奏者在日常练习时,要在这两方面多做练习。在现代化的舞台配置下,演奏者的指尖触键和音乐表现力一览无余,这就要求演奏者要具备强大的临场心理素质,在特写镜头下做到指尖的清晰性、均匀性;音乐的流畅性、完整性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指尖的动作转化成钢琴演奏的艺术,因而扎实的基本功对于初学者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从舞台效果还是钢琴教学的层面来看,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在钢琴表演中确保学生的技术和音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对钢琴演奏具有一定程度的助力。
演奏者在表演前应调整好自身的状态。在演奏时,尽量调整成自身日常的练琴状态,在日常练习时,要尽力想象自己在舞台表演,对自己进行较为严格的日常训练,最终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同时在演奏中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面对不同表演环境,要迅速适应环境并调整出合适的状态。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平时加大练习的训练量,还要寻找可以登台演奏的机会,锻炼自己在不同的表演环境下都能达到日常的练习状态,从容面对舞台下的观众,从而积累多类型的舞台表演经验。演奏者除了注重日常练习之外,还应清晰地了解舞台音响效果和舞台的布局环境,模拟舞台训练,树立舞台信心,完善自己在演奏中的不足,在舞台表演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演奏者应该在舞台表演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树立自信心,鼓励自己,确保自己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将演奏效果发挥到最佳水平。同时演奏者也应该具有可能会失败的心理预期,以平常心态面对舞台表演,真正做到在演奏过程中心态平和,将自己对作品的情绪理解更好地传递给观众,使钢琴演奏得到正常的发挥。演奏者在演奏前要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缓解在演奏中的不良情绪。很多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会因为过分紧张,从而导致演奏效果不佳。所以演奏者应制定合理的演奏目标,准确把握演奏中的每一个细节,端正自己的心态,以日常练习的状态面对不同的舞台表演。
部分学生在钢琴演奏环节中时常会忘谱。演奏者在演出时需要背谱演奏,无论是钢琴名家或初学者,在演奏过程中时常会有忘谱的情况出现,以及一些其他的失误因素出现,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演奏水平的发挥。演奏时,应该将乐曲的精髓和情感表达出来,在深刻认识钢琴演奏重要性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到曲谱背诵的意义,不断练习记忆所学习的曲谱。演奏者可以将动作记忆、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融合在一起,通过反复的弹奏训练,从而加深手指肌肉记忆,在日常的钢琴练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乐谱的记忆,并将乐谱的演奏技巧和记忆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对乐谱形成深刻记忆。
1.内心听觉记忆法。钢琴演奏者要具备大量的乐谱识别练习具有深厚的音乐演奏功底,确保演奏时自然、流畅,合理地处理应对演奏时的突发事件。演奏者在演奏之前要在心里提前演练演奏过程中乐谱的每一个音和表情记号,结合自身内心听觉进行合理的演奏分配。为了提高自身内心听觉能力,演奏者应加深所演奏作品的听觉记忆,并在听的过程中结合乐谱,仔细揣摩,从而准确背谱。内心听觉对演奏者熟悉作品和日常训练具有重要作用。强大的内心听觉不仅可以让演奏者实现快速背谱,还可以实现无声演奏,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做到快速记谱。无声演奏的好处是避免手指形成机械记忆演奏,根据内在听觉和大脑对作品理解,将演奏行为转化为听觉,锻炼了自身背谱能力。因此,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有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内心听觉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想要锻炼内心听觉,不仅在日常练习时候要记住自己演奏时的音响效果,还要对部分乐句做特殊记忆,特别是易错片段。循环播放易错片段目的是训练演奏者的记忆能力,使演奏者形成听觉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背谱效率,完善演奏效果。
2.深入了解作品。在演奏一部作品之前,要对其创作背景、历史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认知既取决于人类的感官知觉信息,而且还取决于外部环境形成的记忆。因此在学习钢琴时,我们不应立即进行练习,而应该经历从知觉到理解的过程。只有透彻理解作品,我们才能发掘作曲家的感受,更好地通过钢琴演奏音乐,使演奏效果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首先,我们应该对作品的整个背景有所了解,如作曲家所处的国家、历史时期、音乐风格、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初衷。其次,应该深入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绪,即作品的曲式分析、段落结构、旋律乐句划分以及乐曲中的强弱对比等表情记号。为了养成良好的音乐记忆习惯,应该从背谱开始,只有熟背乐谱中的点点滴滴才能在演奏时反映出相应的情感,并陶醉于演奏中。另外,在歌唱性和耳朵的训练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工作,使乐谱转化为旋律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进行音乐记忆和背谱。
3.动作惯性记忆法。演奏者在长时间的钢琴练习中会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连贯性动作可以有助于乐谱的记忆。演奏者应该坚持长时间、反复性地练习,形成无意识的习惯动作,确保演奏曲目的流畅。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具有连贯性。由于对乐谱的记忆不扎实,演奏者在演奏中需要回忆乐谱内容,这样会降低钢琴演奏的效果。有时学生在钢琴练习时未能严格地按照指法进行练习,未能形成手指记忆,在演奏时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根据乐谱中标记的指法进行反复的训练,有效地训练演奏时的准确性和演奏乐谱的完整性,这样才能更完美地诠释乐曲。
4.结构分析记忆法。演奏者在结构记忆的练习时,要对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动机进行理解练习,把握作品的整体发展脉络,确保作品清晰流畅地呈现给观众,提升自己对乐谱的整体把握能力。在结构记忆时,可以对乐曲的曲式做结构性分析,对各类调性的差异进行对照,确保乐谱记忆中具有清晰的脉络。对于复调作品,应该将其分成不同的声部,主题、段落进行有选择性的记忆,确保自己对乐谱具有整体的了解,以便于整体把握作品脉络走向。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应具有钢琴演奏的牢固的基本功。演奏时,演奏者应该以熟练的弹奏技术,将乐曲流畅生动地演绎出来,从而缓解演奏者在演出时的紧张情绪,以及较大紧张心理情绪,从而展现出日常练习的演奏状态。演奏者在日常练习时,要反复练习和倾听,达到手、眼、耳及身体协调运用,对演奏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着重练习精准把握。此外,还要加强自信心,缓解在演奏过程中的不良状态,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将每一个音符、技巧都做到熟练于心,这样可以有效克服在钢琴演奏中各类意外情况的出现。节奏是乐曲“骨架”,演奏者还应对演奏速度进行有效掌控,在表演时对演奏速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乐曲的完满展现。演奏者在日常练习时,要对各个练习环节进行合理安排,通过段落练习、“滚雪球”式的全面练习以及变换节奏等方式,对乐曲有一个全面掌握。
在钢琴演奏中,应注重对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每位演奏者的演奏经历和专业素养的差别性,使得表演者应主动发现自己在演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地去调整练习,才能向前迈进,使自己的舞台表演经历更加丰富。借助各类舞台表演经历,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以及缺陷,逐步提升自身舞台表演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