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动句“VOV 得C”结构与“V 得OC”结构的异同

2021-11-28 01:23:11于旭阳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补语例句句法

于旭阳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一、前言

学术界对重动句作为二语习得方面已有了较为深刻广泛的考察研究,但仍有部分问题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对于重动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偏误类型进行总结分析,且主要围绕该用而未用这一偏误进行研究,而对“VOV 得C”与其他句式结构的混淆类偏误分析较少。在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大量书面语料及生活语料作为研究素材,通过对重动句“VOV 的C”结构与带“得”的述补结构“V得OC”进行结构比较,对比分析重两者之间的异同。

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两大观点:一是,“VOV 得C”是为了替代“V 得OC”结构而产生的。就这一观点,赵长才通过论述“得”字述补结构的演变过程对其进行了证明。二是,“VOV 得C ”结构不是为了替代“V 得OC”这一结构而产生的。赵林晓、吴福祥、杨荣祥(2016)就认为“V 得OC”不是汉语“VOV 得C”重动句结构的来源,“VOV 得C”这一重动句句式也不是“V 得OC”的替代形式。吴福祥曾提出“VOV得 C”重动句并非一种突然产生的创新型句式,也不是为了替代某种句式发展而来的,而是通过小句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句法形式,它有着独立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经吴福祥考察研究,他认为重动句是由语篇中分散的小句经过一定的融合而成。本文赞成吴福祥先生的观点,认为“VOV 得C”结构并不是“V 得OC”的结构的替代。赵元任和朱德熙都曾指出,汉语话题结构是基本的语法结构,具有根本性,而重动句是重动式话题的一类,是汉语系统中的基本句式,它是线性产生的。说话者以VO 为话题,以VC 对话题VO 进行补充阐述,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它并非“V 得OC”论元整合。

二、“VOV 得C”与“V 得OC”结构特点及异同

(一)句法特征

1.从重动句中“VOV 得C”这一结构来看,它是由表示一个动作行为的“VO”和表示对前者动作说明的动补结构“V 得C”组成。例如:

a.她做科研太认真,忘记了约会。

b.她做科研做得太认真忘记了约会。

两个例句中都是“她做科研太认真”导致了“忘记了约会”这一结果,在例句b 中重复“做”这个动词,从而用单句的形式表达了与例句a 两个小句的相同语义,复句通过“VOV 得C”这一形式形成了结构、语义更加紧凑,表达更加凝练的单句形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VOV 得C”结构具有以下句法特征:在词汇搭配山,动词后可同时出现宾语和补语两个句子成分;句法形式上,复句内容可通过“VOV 得C”结构以单句形式进行表达,且对一个事件或动作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同时陈述。

2.重动句的结构能够拆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这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是以重动句中两个核心动词为中心构成的。重动句实质上包含了两个表述,这两个表述有共同的主语及核心动词,但是,两个核心动词后所联系的成分并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两个动核结构体的不同。因此,两个动核构体分别和一定的主语成分相联系就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表述。例如:

a.他跑步跑累了。

b.李斯特挨骂挨够了。

上述两个例句,“他跑步”为表述一,“他跑累了”为表述二;“李斯特挨骂”为表述一,“挨够了”为表述二,由此可见重动句在表述语义上,表述一是能够做到意义完全自足的,表述二的意义自足性就较差一些,表述二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才可以做到意义完全自足。

3.重动句可以分为话题和说明两部分,一般话题是被说明的对象,说明则是对对象进行描写、阐述,这部分信息一般是未知的。一般情况下,完整的重动句结构不只有一个主题,通常都是多主题的,其中又可分为大主题跟小主题,小主题一般是前一动元结构,大主题是后一动元结构。例如:

a.她织布织得辛苦。

b.她想要裙子想要的不行,但又不好开口讲。

在上述两个例句中,例句(a)中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分别是“她”和“织布”,因此,该句具有两个主题“她”和“织布”;而在例句(b)中,也存在“她”和“想要裙子”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所以该句具有“她”和“想要裙子”两个主题。据此可以推断,完整的重动句至少有两个主题。

(二)语义特征

1.赵长才、孙红玲曾在其文中指出重动结构中的动作行为具有持续性或反复性,“VOV 得C”结构作为重动句结构的其中一类,同样具有这一语义特征。例如:

a.她每天清晨跑步跑得神清气爽。

b.皇上吸烟吸得鼻子不灵了。

以上例句中表现出的行为动作均有反复持续性,其持续反复在积累到一定量跟程度时,进而导致一定的结果。例句(a)中是反复多次的跑步活动导致了“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例句(b)是皇上反复吸烟致使了“鼻子不灵”的后果,并不是一次吸烟动作就致使鼻子不灵的严重程度。

2.在“VOV 得C”句式结构中,当补语指向主语跟宾语时,此结构具有致使义;当补语指向的是谓语动词时具有非致使义。例如:

a.他熬夜熬得精神涣散。

b.造成桥梁塌陷的原因大概率是打地基打得不牢固。

从上述里例句中可发现,“VOV 得C”这一结构中都是由动宾结构作为致使事件。例句(a)中补语指向主语“他”,从而使主语与补语构成了一个事件,其语义为“熬夜”导致了“精神涣散”。例句(b)中补语指向宾语,使宾语和补语构成一个新的事件,其语义为“打地基”导致了“地基不牢固”这一结果。

(三)语用结构

重动句运用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其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它是语法结构中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目前关于重动句的焦点问题大概可概括为两种观点:一是单焦点说,二是双焦点说。根据线性序列来看,V2 是对V1 的重复,从而推断出补语或者补语后的宾语可能是焦点。在此本文采取孙红玲(2005)的观点,VP2 是句子的语义重心,补语是语义焦点。也就是说,多主题重动句的表达重心是最后最小的说明部分,单主题的重动句表达重心也是说明部分。例如:

a.你昨熬夜熬到十二点才睡着,她昨天看书看到十点就困得不行。

B.作业好多啊,我写字写得手酸了。

上述两个例句都是多主题重动句,它们的表达重心都是最后的最小的说明部分,分别依次为“困得不行”“手酸了”“跑精神”。

三、“V 得OC”结构特征

(一)句法特征

“V 得OC”结构属于“得”字补语中“动词+‘得’+一体词”这一类型的补语。“V得OC”从形式上看也是谓语动词后可同时出现宾语和补语,但不同于“VOV 得C”中O 是谓语动词的宾语,在“V 得OC”结构中O 属于具体为什么成份,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论述。本文采用朱德熙先生观点,O 是“V 得”的宾语。例如“跑得我气喘吁吁”中“我”是“跑得”宾语。

(二)语义特征

“V 得OC”结构与重动句“VOV 得C”结构大都具有致使义,这是它最为重要的语义特征,但并非所有“V 得OC 结构”都具有致使义”,例如:

冬天太冷了,空调暖风吹我吹得太猛,把我吹得晕乎乎。

此例句中补语语义指向“V 得”,即“太猛”是用来描述“吹”的程度,并非是对“我”的程度状态的说明。

(三)语用特征

1.在“V 得OC”结构中补语部分是未知的信息,是整个话语所要传达的重点内容,是信息的焦点。例如:

a.恐吓吓得他屁滚尿流。

b.她说得他满头大汗。

以上两个例句中“屁滚尿流”“满头大汗”分别是是用来描写“恐吓”“说”的程度,这两个动词均是已知信息,而由此所导致的结果是未知的,因此补语部分为焦点信息。

2.实现“S/O 怎么样”的交际意图

通过前文可知,“V得OC”是用来说明通过动作行为致使了V/O产生了怎样的结果。例如:

a.你跟你的妈妈现在关系怎么样?

b.别说了,她念叨得我心烦意乱。

c.昨天得聚会怎么样?

吃得饭口味不错。

例句(a)与例句(b)中发话者均是是询问目前母女的关系状态,例句(c)中发话者是询问聚餐的情况,回答者都通过使用“V 得OC”结构对“S/O 怎么样”做出了回答。

四、结语

经上文的研究分析,可总结归纳出重动句“VOV 得C”结构与补语结构“V 得OC”的共同点与差异:句法上,“VOV 得C”与“V 得OC”结构中的谓语动词后都可以同时出现宾语和补语。但在“VOV 得C”中补语是对动作结构的说明,“V 得OC”的宾语为“V 得”的宾语;语义上,“VOV 得C”与“V 得OC”,当其补语指向主语跟宾语时,这两个结构都具有致使义,当其补语指向谓语动词时,两个结构均无致使义。但“VOV 得C”中的动作行为或事件具有反复性或持续性;语用上,重动句“VOV得C”的焦点是“V 得C”,“V 得OC”的焦点是“C”。两个结构所使用的交际表达意图也有所不同,“VOV 得C”更强调V 执行得怎么样,“V 得C”则是重点表达说明S/O 怎么样。

本文重点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考察了重动句“VOV 得C”结构与补语结构“V 得OC”之间的异同,这对后期进一步研究两个结构之间的转化与制约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动重动句结构在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进一步考察,开拓了重动句在二语习得与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角度与思路。

猜你喜欢
补语例句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英声细语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牡丹(2017年18期)2017-07-22 21:46:35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现代语文(2016年27期)2016-03-03 02: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