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下小龄听障儿童康复研究

2021-11-28 01:23:11郑咏仪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绘本康复

郑咏仪

(广东省江门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广东 江门 529000)

在各种与人类智力发展有关的理论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比较晚,近些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其影响范围正在逐渐拓展到教育以外的领域。只要涉及人的智力发展,都可以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加以认识,提升相关的工作效率。比如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身体运动智能或语言智能,对于小龄听障儿童的康复工作就颇有参考意义,能够拓展相应工作的范围,提升其工作的质量,激发出小龄听障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潜能。在该领域展开充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谓“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进行某些创造性活动时所体现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特定的文化或环境中是有价值的。如果一个人在无聊时胡思乱想,幻想自己解决了一个臆造出来的问题,则不能代表他的智能。从上述对智能的阐述出发,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由八个方面构成的,包括语言、音乐、空间、运动、交往、自我认识、数理逻辑和认识自然,它们共同构成了智能的结构。而且,多元智能理论仍然在发展,仍有出现更多智能类型的可能。

多元智能理论为小龄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比如在语言、音乐、交往等领域,小龄听障儿童因为身体的缺陷而存在听力障碍。但是在空间、运动、认识自然等其他的方向上,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策略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并将这几个方面作为出发点,促进他们在其他智能领域的成长。如小龄听障儿童在认识自然上有所进步,那么就可以用他们可以完成的方式,从自然的角度来促进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从而为交往智能的潜力挖掘找到突破口,而不用被动等待身体的机能出现大的改善,极大提升康复工作的效率。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龄听障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优势

(一)为先进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小龄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中,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成为应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理论依据。近些年来,我国在医疗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小龄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可以看作医疗与教育领域的结合点,因此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出现。比如越来越先进的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或者听力的筛查技术,康复机构所采用的康复训练技术等。但认真分析可以发现,除了那些特定的技术设备之外,其他依赖于人工操作的各种技术手段,往往缺少理论上的支撑,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比如小龄听障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会采取绘本或多媒体等手段。不可否认,这些技术是较为先进,而且的确能够发挥出较大的作用,但是其背后的机理,往往是从单纯的教育角度来进行阐述的,缺少对小龄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针对性。因此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也经常以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参照,再进行适当程度的调整,其潜力远远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多元智能理论则能够弥补这一空白,能够让相应的工作人员明白这些技术手段分别能够在小龄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如何去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二)为小龄听障儿童康复创造良好环境

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为小龄听障儿童创造更好的全面康复环境。如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代表着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处理和解决问题是人自诞生以来就要去面对,小龄听障儿童同样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在没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康复工作很可能过于集中于某一方面,比如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来解决小龄听障儿童的听觉问题,然后集中锻炼他们的听觉和语言能力,但锻炼涉及的内容与形式范围过于狭窄,不足以全面提升小龄听障儿童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上述问题。比如在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促使小龄听障儿童更多地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在认识自然方面的智能,让环境在他们的眼中变得更加亲切,使得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这可以成为小龄听障儿童主动去进行更多人际接触的重要动力,而且还能拓展其人际交流涉及的范围。这是智能的体现,说明多元智能是组合和协调的,并且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确实能够产生联系,也是在小龄听障儿童全面康复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依据。

(三)为小龄听障儿童丰富积极情感体验

小龄儿童获得认知的主要途径是直观的,要依靠直观体验来得到认识。比如一名正常的小龄儿童,他指着一个物体说出了一个词语,然后通过感知父母在表情和语气上表现出的感情或情绪,来确认自己所说的这个词语是否正确,完成对词语的掌握。但对小龄听障儿童来说,他们缺少从声音来获得情感的途径,所得到的信息刺激不完整,会影响到其智能的发展。小龄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能够帮助小龄听障儿童开辟更多的,适合他们信息获取的途径,帮助他们得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小龄听障儿童的康复中经常可以发现一种情况,即小龄儿童在佩戴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后,仍然不太愿意交流,或者存在交流上的障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通过声音获得情感体验并建构认知的经验。多元智能理论能够通过动作结合声音的方式,以发展小龄听障儿童运动智能为切入点,帮助小龄听障儿童去建构对声音信息的认知,优化他们的声音体验,培养他们听声音的习惯。还有认识自然或音乐艺术智能,能够以更有趣味的方式向幼儿提供声音信号,帮助小龄听障儿童直接通过丰富且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认识声音。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小龄听障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策略

(一)保证技术设备基础上的充分倾听训练

多元智能理论想要充分发挥出上述应用优势,还要依靠有效的应用策略。这对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又要具备康复教育领域的一般知识,又要对多元智能理论这一教育学概念有充分了解,并能够有效地体现在工作实践之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相对容易一些的切入点。一般情况下,倾听训练是大家较为熟悉的。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并不是康复工作的全部,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听力,为察觉、分辨、辨识和理解环境声音展开倾听训练创造条件,这是小龄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中就强调的。

例如,专业人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有助于儿童听力发展的各种绘本,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对这些绘本进行分析。如与自然有关的故事绘本,同时搭配一些声音素材,包括猫头鹰、松鼠、乌鸦、啄木鸟、百灵鸟、布谷鸟、鸽子等。这些动物的声音丰富有趣,而且有绘本中的具体形象相对照,很容易吸引小龄儿童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声音,建立起对声音的亲切感,同时又能发展他们认识自然的智能,使得他们有兴趣通过声音的渠道去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康复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二)高涨表达热情基础上的趣味发音练习

严格来说,小龄听障儿童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外还需要的是语言训练。0 至3 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爆发期和关键期,他们会通过不断地交流反馈,同时锻炼自己的听力与语言表达,从而逐步建立起对语言的系统认知。对于小龄听障儿童来说,发音练习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基于他们当前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舌头、嘴巴、声带及相关肌肉组织的训练,除了认知方面的作用,还能达到生理锻炼的效果,尽快弥补他们在与语言有关的各方面的发育不足。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专业人员应该尝试多使用多媒体等较为先进且具备交互功能的设备对小龄听障儿童展开发音练习及语言训练。此类设备及这些设备上的资源生动直观,丰富有趣,相比绘本更能吸引小龄听障儿童的注意,能够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虽然他们一开始的表达能力较弱,但是只要能够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一定能够帮助他们尽快积累起足够的语言经验。还有上文提到的动作,也可以将运动智能作为切入点引入,让小龄听障儿童去反复观察多媒体资源中某人说话时的动作及其相应的发音。

(三)全面健康发展视角下的认知能力提升

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儿童认知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柱。因为通过交流互动,人们才能够跳出自己已有的认知范围,去接触和理解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而完成认知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已经被建构主义理论所充分证明。小龄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应将他们的认知全面进步作为重要的标准。所以,专业人员应该在这方面进行积极尝试,与婴幼儿早教方面的专家或组织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做好对小龄听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尝试由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和婴幼儿早教机构的专业人员共同对小龄听障儿童展开语言训练,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物品,引导小龄听障儿童正确地认出物品并说出物品的读音。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渐拓展内容,比如从小龄听障儿童已经认识的物品出发,逐渐构建出某个情境,然后与他们展开简单的对话交流,添加越来越多的语言素材。要注意的是,选择物品最好是在小龄听障儿童的生活环境或康复机构中比较常见的,这样更有利于刺激小龄听障儿童的认知,较好地完成效果的巩固。

综上所述,小龄听障儿童的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过去已经综合了早期筛查、康复指导、康复训练等各个环节。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又为康复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加强相关研究与实践,以便更好地为小龄听障儿童服务。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绘本康复
绘本
绘本
绘本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多元智能秀场
意林童话(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