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宇峰
(太原市卫生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中职计算机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素养,因此,必须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确保其对就业导向的实际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驱使下,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后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从重理论灌输向养成实际操作能力转变。信息全球化的到来是把双刃剑,带给学生更多获取信息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接收不良信息的风险。中职学生的社会经验还少,如不能对有危害性的信息进行甄别与拒绝,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有不利影响。因此,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增强目的性与甄别信息能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上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与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与中职教育特点联系不紧密。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计算机技术创新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计算机学科的理论知识点更新也比较快,对于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材,这就需要及时的更新以及完善,并且要随时随地的根据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的特点,凸显出教材的实用作用。但是从现阶段的计算机教材的选用上看,大部分的中职计算机教师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材课本,而且理论性比较明显,很大程度上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导致与中职教育的职业特点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也不利于发挥中职教育的特色,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的基础能力也具有很大的障碍。(2)教学过程中缺少全面的实践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会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分重视教学成绩,而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成绩好才是培养的最终目标,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而就现阶段我国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实践情况来看,有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这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很多学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的发展,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升。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能力的训练,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直接进行建业,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主要以灌输式的讲解方式,即便是机房授课,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也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而且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情况。实践过程中,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学生按照步骤实践,不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学效果不佳。从教学内容来看,课程的更新速度是远远比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很多知识比较陈旧,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岗位的要求。所以,必须围绕学生就业,创新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上的个性化差异,因而开展统一的计算机应用培训教学,并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当做到因材施教,优先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相应的计算机训练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计算机训练项目,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状态进行分组,将学生按照不同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于计算机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展开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训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展开较为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带领这部分学生优先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实践训练,逐步培育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由于目前能够体现“就业方向”的教材非常少,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创新教材内容,不同专业方向的中职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而此教材是根据学生专业未来的就职方向所需要具备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而设定的。例如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则需要加强视频制作、图片处理等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对于音乐专业的要加强音频剪辑的学习;会计专业则需要加强Excel 等数据处理应用的学习。这些都是与其未来就业的方向所匹配的计算机应用内容。教师要为不同专业学生专门编撰不同的教材,来加强与学生专业对口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们受到有用的高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而采主流应用,以此来使同学们认识到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
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设置不是千篇一律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从学生未来就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在设计课程时将已有课程中适合的部分保留,将与就业需求不太相关的部分摒弃,取而代之一些各行业中需要从业者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就能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机操作技能,并对其中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常见的难题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独当一面,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由于各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瞬息万变,教师在设计相关计算机课程时,要根据当下的行业和社会需求来适当设计,不能仅仅以现在的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唯一目的,因为学生不是马上就能就业,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踏入社会,因此教师还要高瞻远瞩,能够有准确的预判能力,预测未来几年行业和社会对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的需求变化,并在设计计算机课程时有意渗透这种变化,让学生提早适应新变化,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学生在这种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带动和启发下,一定能很好地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现阶段很多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课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令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计算机教学中包含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技能,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长。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要充分了解市场需要的人才水平和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根据企业要求人才具备的专业水平为学生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方案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和生活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以企业的发展模式为基础,令学生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企业实现人才的输送,有效的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实现校企合作是提高中职就业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的措施,是确保学生未来在企业中正常工作的基础。中职计算机教师优化计算机教学策略时可选择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相应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有效对接,例如教师在讲述计算机中的办公软件知识时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当下较为重要的办公软件功能,并与企业负责人联系帮助学生参加企业的相关培训课程,令学生更好的理解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需要掌握的技能;在企业参观并学习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功能之后,教师对学生理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教学,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未来工作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根据企业中要求的人才技能,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设置excel 设计大赛,要求学生根据excel 中的不同功能设计出为企业办公提供便捷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内容的有效性,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奖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提供了选择。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以期保障教学品质,发挥教师教学指导的最大化价值。由于现阶段,中职学校开展的计算机课程,与市场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应适当提升自身职业实践机会,比如假期,以兼职形式参与企业计算机工作,全面性获取相关单位的工作运作形式、人才技能需求等信息。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综合完成计算机教学设计工作,减少灌输式教学枯燥性,综合保障教学品质。教师获取企业用人需求的具体措施为:(1)定期搜索相关单位的用人招聘信息,从用人要求中获取就业市场人才技能的各类信息,以此完成课程调整,提升课程设计与市场用人需求的契合度。(2)定期拜访合作企业,实际参与企业岗位工作,感受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熟练程度,为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课程。(3)学校定期为教师布置任务,让教师自主完成企业用人调查工作,以此提升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正确认识,便于有序开展计算机应用的教学工作,保障课程与就业指导思想的融合效果。(4)学校应保障计算机应用教学人员的实操能力,使其能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各项技能,适时以市场用人需求为主导,让教师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师完成教学方案设计时,由教育管理人员予以考核,评价其教学方案的可行性,针对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实践课较少、实习时学习补充未跟进等问题,加以完善,形成系统性教学模式,便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有序实施,达成就业指导课程融合目标。
总而言之,在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中职院校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做到实践理论相结合,增加训练环节,完备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要让学生对就业有一定了解,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锻炼实践技能的同时,使他们有目标,有计划地统一学习,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新型计算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