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21-11-28 01:23:11戴其斌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政政治

戴其斌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创新教育工作方法,构建全新的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增强教师对新媒体教育的认知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巧妙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创新改进新媒体思政教育模式,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提高。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新发展形势下,新媒体技术应用在生活等多个领域,可推进社会各行业的发展。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动态化优势,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等,向各个终端用户快速提供即时信息。新媒体环境展现出较强的交互性与便捷性。高校借助新媒体技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突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向大学生快速传递思政内容,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化发展。

二、分析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为高校提供更宽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我国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可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大的空间,拓宽了思政教育渠道。高校能借助新媒体环境支持,对思政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改进。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能快速获取丰富的思政信息资源,并与大学生进行即时共享,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范围明显延伸,为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高校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利用新媒体和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活动,及时且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专业学习情况等,可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覆盖,能促进传统思政教育内容扩展。这能使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及时分享思想政治信息,促进大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都能享受网上阅读与浏览信息的便利。高校教师能采用线上思政教育模式,将相关的思政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能突破传统思政教学的限制,促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更加便利。

(二)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促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使得思政教师、大学生和外界环境紧密连接起来。高校思政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热点事件、相关的思政理论知识等,引导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实践,可促使学生对思政学习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第二,新媒体环境可高校提供开放的、虚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能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在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下,高校教师与大学生有明确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无法从平等的角度进行相互交流。这会使部分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思政知识,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能获得言论空间,发表对社会热点、思政内容等的看法,思政教师能掌握大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同时,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高校教师与学生能形成平等的对话关系,可提出相应的思政问题,有效引导大学生主动查阅相关的资料、时事信息等。

(三)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能使用的思政资源比较分散,思政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而各类思政教学活动创新性不足,会对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造成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包含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却有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高效思政教师便捷使用相应的思政信息资源。在新媒体环境的支持下,高校思政教师能及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及其动态进展,并寻找相应的社会现实案例充实思政教学内容。同时,高校思政教师可开设社会事件专题研讨活动、分组讨论活动等,让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的信息资料,实施价值观教育、爱国教育等,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此外,高校大学生能通过新媒体,快速便捷地搜索社会资讯、思政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时事等,拓宽自身的思政学习视野,完善思想政治学习结构,增强学生思政学习的自主性。

三、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化的新媒体信息来源冲击主流文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享受着更为开放的网络空间,会接受大量虚拟信息与现实信息。我国境外的敌对势力会渗透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在监管薄弱地带,宣传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等,对人们的思想进行错误的引导。对于我国的社会热点事件,如结婚率下降等,敌对势力会发表鼓动言论,错误引导男性与女性对立,使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偏激的社会舆论。这会使社会主流意识受到广大人民的质疑,非主流意识对人们的思想造成较大冲击。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教育环境,首选需要排除片面信息、错误言论的干扰。而我国敌对势力会伪装消极信息,在社会大众传媒平台大范围传播,在新媒体环境的推动下,会将社会阴暗面无限放大。很多高校大学生会受到非理性言论的影响,对热点事件等的思考比较偏激,甚至会出现消极混日子的状况。

(二)新媒体环境混杂大量虚假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身的观点与看法,而现有的网络技术不能快速且准确地界定信息的性质。这种情况下,大量虚假信息可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迅速扩散,并且不受部分时间等的限制。面对海量的新媒体网络信息,大学生通常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在享受新媒体网络便捷性的同时,也会受到虚假信息的错误引导,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消极影响。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人员会过度追求点击量,发布迎合受众群体的视频等。甚至有媒体为取悦广大受众,拍摄低俗怪异的视频,向受众传递消极的信息,会对正能量的传播造成较大影响。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对待网络热点问题时,通常会先判断相应的价值与影响,而忽略对事件真实性、具体发展情况等的思考分析,一味地进行批判分析。在事情发展一段时间后,高校大学生才能了解到事件与传播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状况。新媒体网络环境极为复杂,高校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借助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教师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借助新媒体技术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提高。第一,高校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等造的影响,对思政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改进,和大学生围绕思想政治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大学生多不同角度思考思想政治知识。同时,高校教师应主动和大学生保持积极的教育关系,鼓励大学生表达对思政内容的看法,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差异性,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第二,高校教师应借助新媒体,引入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向大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及视频等,带领学生直观了解思政知识,有效拓宽大学生的思政视野。第三,高校教师可提前录制网络思想政治微课,着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内容,让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高大学生思考思政问题的深度,争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盖。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正向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高校应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管理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把握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及规律等,推进思政网络文化建设。首先,高校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思想理论,借助网络公众平台,建设更好的思想政治网络文化。高校教师可利用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红色教育专题活动,树立正面的思政榜样案例,让大学生自主了解更多的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高校教师应有效结合线上和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进行思政内容学习,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思政知识的重要内涵,并正向引导有关思想政治的舆论。高校教师应利用新媒体快捷的传播优势,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选取大学生关注的思政热点,引入更多的优质的新媒体思政资源,将网络思政文化渗透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促进思政教育水平提高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交往、生活等方面享受到较大便利的同时在行为习惯方面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对此,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强化自身现代化教育意识,采用更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分析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思政政治素养。高校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全面深入分析社会发展形势等,对思政教育进行创新优化,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增强。首先,高校教师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发展规律,采用多元化思政教育方法,促进思政教育质量提高。其次,高校教师应实时监控新媒体环境下的时政信息,主动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更多新鲜的网络元素,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对思政知识的讨论活动中,使大学生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借助新媒体构建思政教育平台,引导学生理解思想政治内涵

高校教师应创新改进思政教育方式,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平台,鼓励大学生主动进行思政学习与讨论。首先,高校应在校园官方网站中开设思政教育模块,并借助校园微博渠道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发展基于微信的思政教育方式,有效促进思政教育内涵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可开设有鲜明主题的思政教育专题网站,采用新颖的宣传教育形式,向大学生展示积极的思想政治内容,让大学生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新媒体环境。其次,高校教师应引导大学生了解时事政治,让大学生全面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指导学生从理性角度进行思考探索,促使大学生加深对思政内涵的理解。

五、总结

综上,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应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借助新媒体技术加强思政教育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平台,引导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思政内容,并让大学生加深对思政内涵的理解,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