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类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研究

2021-11-28 01:23李佳奇刘新光张楠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思政高职政治

李佳奇 刘新光 张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士官学校,辽宁 大连 116600)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培养某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基本职责,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专业技能培养中如何更好地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更值得思考,所以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改革。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等教育为职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课程的思政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一些德育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填鸭式的进行德育教育,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比如电类课程,教师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理论的讲解,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不交融,相互脱节。高职院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科研成果和成绩、就业率,忽略了课程思政内容。就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而言,学生年纪小,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见,不感兴趣,对于网络上的信息的真假辨别能力较弱,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言论的形象,对课堂思政产生抵触情绪。如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再不进行改革,则德育教育的效果将大大降低。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内容枯燥,缺乏创新

虽然高校开展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仍有一些大学生对中国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涵不了解,对中国经典的历史典故知之甚少。目前,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明显缺乏好的品牌、好的故事和好的创意,缺乏生动具体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魅力的微观实践,缺乏足够的原创文化作品和原创品牌,缺乏美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活力。因此,不可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打破不同时代之间的隔阂,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性不强

高校大多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来宣传和弘扬思想政治教育校内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但是,它们普遍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的策略。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学院和不同的部门开展自己的活动。因此,虽然有很多活动,但新想法太少,缺乏完整性、碎片化、系统性,而且活动不持久。大学生对自身没有有效、正确的定位目前的大学生活是自由和宽松的,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越来越自由,在学习方面,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方面没有质的要求和规定。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意识淡薄

高校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实践能力差,文化水平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识和精神。造成心理压力大,怕困难,对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态度消极、竞争意识弱化、自信心薄弱、主动性不足等负面情绪的积累,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导致就业意识和开放意识的滞后,严重削弱了新时期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意识。

(四)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的理解不到位

传统的概念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甚至许多教学活动只是简单的处理,所以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受许多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思想政治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加深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认知水平,使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丰富。从而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和总结,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高职院校电类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电类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扎根中国伟大的政治思想

我们应该用习近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培养的灵魂,加强课堂的主渠道的作用,提高课程教育的机制,增强高校校电类思想政治课程的渗透在深化改革和创新的课程。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突出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载体。它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课集”教”与”育人”于一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国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基本单位。就其内容而言,具有丰富的思想性、重要的理论性和充分的科学性。这一特点与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突出了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的导向作用。

(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立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坚定立场、把握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站稳脚跟、把握原则、以深入的理论分析回应学生,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共鸣,让学生真正学习和相信,愿意学习、热爱学习、并从中受益。学生从理性思考、分析研究和判断中学习智慧,提高认知能力和思维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新一代青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的统一,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每一门课程的内涵式发展的价值意蕴。

三、高职院校电类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古语中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做好育人工作,所谓的课程思政不是在课堂对思政课程简单的陈述,而是将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对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的课程思政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不强

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在这期间社会环境较为复杂,网络上的不当言论也很多,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仅仅依靠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动力不足,亟待其他课程进行补充与扩展,但是许多专业课教师认为所讲授的课程专业知识才是需要主要讲授的内容,对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了解、不清楚、不明白,甚至认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课程中“专业技能教育”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作用。实际上,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以及战略新兴行业的兴起,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加看重专业人才的意志品质,所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大部分电类专业教师为纯理工科教育经历,虽然自身专业理论技能很强,而且上学期间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面向学生将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的能力略显欠缺,甚至个别较为偏执的专业课教师认为专业课就应该讲授专业知识,以学生完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教学目标。但是,实际上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的将一些思政内容融合其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很大。还有一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意识到“课堂思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专业应用案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面对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研究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高职院校电类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研究

(一)强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

立德树人要回归教学主渠道,但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需要各个学科课程之间在思政内容上协同创新。构建在思想上政治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专业课程为辅的体系,最终实现教育的全过程。以电类课程为例,随着电类专业课程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电类课程也成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电路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专业建设新思路的出现,电类课程本身实用性越来越强,为在电类课程中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理念提供了“有机土壤”。例如在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的计数器部分时可以进行“课程思政”,同步计数器的工作特点是技术速度快,其原因是统一受同一时钟控脉冲控制,就像面对灾难时,为什么我国总是能战胜灾难,就是因为全国统一听党的指挥。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政治素养。

(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活动,专业课教师也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党史国史,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结合专业应用和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设定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开展说课讨论,分享教学案例,充分挖掘电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此外各类教学比赛在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比赛项目适当的增加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评价指标,通过以赛促教获得有效经验,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能力显著提高。

(三)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培养目标上,从“四新人才”到“理想、能力、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时代主题的转变同步发展。我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学生课堂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的推动力。在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文化不能松手。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求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基本要求。建立一个构建高校和分支机构互联互通网络,共同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领导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根据有关高校单位的实践和经济发展情况,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参加思想政治工作组的讨论和组织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理论资料和指导服务。在此基础上,与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平等、和谐的互动与沟通,让自媒体展现自信的魅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完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机制

高校大学生应加强正确的社会认知,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效性,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应建立坚实可靠的保障体系,确保师资、资金、时间和安全的保障。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保障条件和措施,并加以规范。作为一名教师,充分理解和关心学生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接近他们,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一般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还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面对活泼、积极、活跃的学生和认真、好学、心胸狭窄的学生,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即所谓的“因材施教”。

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紧跟时代潮流,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深度。只有与时俱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才能确保青年在高度政治正确的思想指导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思政高职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