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玥霖
(云南昆明文理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前言:泰语专业作为非通用语种专业,近年来广西、云南省多个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但民办高校本科的泰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十分薄弱,虽然已有部分民办高校本科建设了泰语专业,但泰语专业体系不太完善,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专业未来发展形成阻碍。因此,民办高校本科应更加注重泰语专业建设的工作,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可增强自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泰语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素养,同时具备扎实泰语听说读写能力、泰语翻译能力,掌握泰国政治、经济及各个文化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泰语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热爱祖国、热爱党,坚决拥护党基本路线,切实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拥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想品德。第二,具备扎实泰语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同时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需掌握中国、泰国对外旅游与相关贸易方针、政策与规定;具备十分扎实的泰语听说读写与翻译能力;可熟练使用计算机设备处理相关业务;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应具备一定的基础对话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泰两国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对泰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大。泰语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前景十分广阔,通过本科四年的泰语专业知识学习,可掌握十分扎实的泰语理论技术与科学文化知识,毕业后可从事文化、新闻、教育、科研、旅游、商务等行业,主要承担翻译、研究[1]、教学、管理等职责。泰语专业毕业生可在毕业后参与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的考试。就业方向主要包含:外交部门、商务部门、对外联络部门、中央翻译部门、外文局、新华社、学校等。
当前,民办高校本科泰语专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大多缺乏符合社会需求的泰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部分民办高校认为泰语不像英语一样重要,因此在泰语专业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点,课程内容空洞,没有将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仅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专业建设水平欠佳,人才没有获得良好培养。还有部分民办高校,由于没有重视泰语专业的建设工作,导致其没有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从而降低人才培养效果。
民办高校无论拥有多久的办学历史,都应将教学作为各项工作开展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更好地建设泰语专业,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主要包含四年制本科教学、实习任务、技能考核等。同时应秉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从业岗位需求[2]。民办高校本科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从培养目标来看,便已经定位了实践教学的重要位置。在泰语专业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才能突破专业建设难点,逐渐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增强实施手段与管理办法的合理性。民办高校本科泰语专业建设基础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灵活性。应开设应用泰语、商务泰语、商务英语等多种课程,设置合理的教学安排与计划,避免教学重点千篇一律地发生,使其更加合理。第二,实用性。泰语专业建设应对学生翻译能力、专业知识衔接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应遵循实用性建设原则,从根本上凸显教学活动针对性,使效果更好,突出教学重点,使实践性获得强化。第三,补充性。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内容,因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针对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两方面重点培养。可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增加实践教学开展效果。另一方面,除了严格遵循专业基础建设工作原则外,还应重点建设专业师资团队与实训基地。
1.建设高层次泰语教学师资团队
师资力量作为泰语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由于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转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对泰语教学师资队伍的结构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泰语专业教学师资团队过程中,团队中不应仅包含语言类专家,同时还应在其中加入其他泰语衍生行业相关内容的专家与教授。泰语专业应设置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更具实效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建设泰语专业时,同样不能禁锢于语言本身教学中,还应在教师团队中纳入教育学、商务知识[3]、法学、外国文化等相关泰语衍生专业内容,使泰语专业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2.依托校企合作,建设泰语实习实训基地
传统的专业建设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基于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为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民办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这样一来,不仅可减少专业建设成本,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经验,与旅游服务公司、商贸公司、教育机构、会展公司等长期合作,让泰语专业学生可以定期到这些公司进行实习与实训,经过公司资深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引导,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泰语水平,还可形成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完善专业建设体系。通过实习实训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缩短了岗位适应期,为企业节省大量员工培养费用,也提升了专业的就业率。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还应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计划。对于民办高校方面来说,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需要负责专业申报、招生与日常教学管理;对于企业方面来说,应为学生提供实训与实习场地,提供设备与指导,同时承担专业技术课程方面的讲授。
依托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可与企业之间签订相关协议,要求企业为泰语专业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经验交流的机会,使泰语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与时俱进,专业层次获得进一步提升。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泰语专业建设工作中,为学生讲述自身的工作经验、工作技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泰语实践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本科泰语专业建设水平。
泰语专业课程作为泰语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民办高校必须合理设置课程模块,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加扎实的泰语专业知识。民办高校本科建设泰语专业课程模块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1.注重课程设置实用性
设置泰语专业课程时,应确保其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在专业技能与技术应用方面,将实践作为基础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课程基础理论方面,应确保其“够用”,不能仅要求基础理论课程系统完整,而是应将基础理论重点分散于不同课程与不同学科中,使整体形成有机结合的状态。设置必修课、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包含公共必修课(如毛概、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泰语专业必修课(如泰语听力、泰语口语、泰语阅读、泰语写作、泰语语法等)、核心必修课(如泰语翻译、泰语报刊阅读、泰国概况等课程)。选修课包含专业限定选修课(如泰国文化、泰国文学、中泰关系等课程)、公共任意选修课(如教学法、秘书实务、演讲与口才、泰国旅游、经贸泰语等课程)。学生奠定泰语基础后,应立即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商务泰语口语、旅游泰语口语等方面的实践训练。
2.课程与岗位培训互相结合
民办高校本科泰语建设若想取得成功,必须与职业岗位培训互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学校可以将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为泰语翻译、泰语导游、商务泰语、对外汉语教学(泰语方向),同时将教学内容与资格证考试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受到更具针对性的培训与教学。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办高校本科应加强与泰国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泰语专业学生学习一定专业基础课程后,可以将其送至合作泰国高校内进修,依托合作院校,拓展泰语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校的国际交流水平,使校内外技术服务水平获得提升,形成完整的泰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疫情期间,可以创设两校共建课程,共同撰写教学大纲,共同制定教学目标,依托网络平台,中泰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
1.充分利用政策保障
近几年来,中泰经贸合作更加密切,我国政府开始更加注重非通用语种教育的发展。对于泰语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与支持。因此,民办高校应将这种政策保障充分利用起来,结合高校实训基地、专业体系实际特点,使泰语专业建设更加规范、科学,从根本上提升泰语专业建设水平。
2.结合专业建设经验保障
民办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企业、泰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合理使用交流经验,进行师生互换,使泰语专业建设达到工学交替的良好状态,持续创新并优化应用型泰语人才培养。
3.组织保障
为持续加强本科泰语专业建设水平,民办高校应成立一支泰语专业建设项目团队,由校外相关领域专家、专业教师等共同组成。同时还应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合理分配每一项任务,共同合作,为泰语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随着中泰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民办高校应对泰语专业的建设更加重视,使其更加完善,符合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民办高校本科应结合自身实际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利用政策保障,持续提升泰语专业建设水平,使用基础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泰语专业建设目标,注重高级泰语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才能提升泰语专业建设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泰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