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智”到“身体”
——具身审美的哲学意义

2021-11-28 02:37张梦婷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心智美的身体

张梦婷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如何理解审美?审美是一种活动,是人对美的总体看法。一般来说,审美是一种意识活动,但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神经系统相关的知识领域也逐渐清晰起来。正是由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认知心理过程与神经科学密切相关,即认知与人的意识、观念、情绪等活动有关,而这些心理因素是以人的身体为载体的,因此我们说审美总是建立在知觉、注意、情绪、认知、语言、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也包含个体身体的生理因素。1999 年塞米尔·泽基提出神经美学(Neuro-esthetics)的概念,更加明确的指出可以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原理来理解和研究艺术和审美现象[1],这就引发了更多的关于审美教育、审美活动的研究者的思考,为审美研究奠定了神经科学基础,与此同时“身体”机能因素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心智、身体与审美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一直占据西方心理学的主流位置,审美过程中必然包含有认知、情绪、知觉等心理因素,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也关系着审美过程的研究与发展。但是是否与身体有关系呢?对于此问题的回答,学界依然存在着“二元论”思想,即主张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两者不可调和。有很大一部分人受二元论的影响,认为“心理”与“身体”是互不联系的,就像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空间。早期的传统心理学受二元论的影响,认为身体只是负责为大脑提供信息和发出指令,关注的焦点是心智如何进行加工和储存信息。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与身体是分离的,认知仅仅发生在人类大脑神经元的层面,与身体没有太大关联,身体只是作为认知结果的执行器官而已[2]。然而,认知与身体的关系却并不是如此简单,比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揭示了人类为什么能切身感受别人的情感,即做到“感同身受”,而这个发现也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生物学基础,更让我们看到了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和发端于身体的,比如人类身体内部神经的结构和大脑的构造,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等等,决定了人是怎样了解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因此我们说,头脑的运作和身体的知觉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量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也向我们揭示了身体确实在人们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既然心智和身体存在着密切关系,那又是如何影响审美的呢?通常情况下当我们提到“审美”的时候,并不会过多思考是否与个人的身体机能有直接的联系,这就导致在审美过程中对“身体”因素的忽视。然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让我们明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多的实验证明当心理发生变化的同时神经系统也会参与其中。这表明我们在体验或者感受美的同时,会直接关联于大脑某个区域的神经活动。比如在某一项审美体验中,如果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感到愉悦、或者听到某类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时,额叶(Frontal Lobe)和顶叶(Parietal Lobe)区域就会被激活;如果感受的是某种恐惧体验时,杏仁核(amygdala)区域会明显激活。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就要从借助于神经科学知识来分析,首先额叶和顶叶是主管身体不同领域的“管家”即各自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额叶区负责大脑的创造力、想象力,推理能力等,而顶叶区负责肢体运作节奏或者触觉辨识能力等,其次杏仁核区域是专门负责处理诸如恐惧、焦虑等类似的情绪。所以当遇到不同的环境、情况时,与之对应的神经细胞会被激活,即相应的情绪、心理与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密切关联的,因此在研究心理学的同时必然包含有神经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

由此来看,审美体验与身体机能必然存在着相关联系,且不可分割,当然具体的外界环境也是影响审美体验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说审美体验是具身的,而我们的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身体的感受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审美体验。然而,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认知、情感、感觉等心理因素相当重要,但没有身体作为载体,心理因素将无从体现,身体不仅作为人这个主体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更是心智内容表现的载体,由此我们在理解审美主体时必然将身体和心智,以及外界环境作为动态的统一体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客观的、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审美活动。

二、具身审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认知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具身认知强调人的生理机能在认知过程中的地位。事实上,我们在研究和理解审美活动的同时,也是在研究和认识人类心理能否具有以身体为主体的认知活动。在审美活动中,身体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也不可或缺。正如有些学者所说:身体与外部环境是一个统一体,两者共同作用会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此外身体的心智也会影响人们审美活动,自身的身体状态更会影响审美的最后感受[3]。换句话说,审美过程不仅离不开主体,更离不开身体作为认知的载体。身体的变化——无论是身体本身的,还是身体遭受外在环境影响而发生的变化都会影响审美的体验。也就是说知觉、身体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这正契合了具身审美的特点:

首先,认知的过程与身体的物理属性密切相关,甚至认知的内容也会受身体机能所影响。也可以说,人们对个人审美的主观感受以及审美体验为思想和认知提供了基础内容。比如我们在品尝一道味道鲜美的菜肴时,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糟糕的,必然是身体各个机能共同协作完成的。我们无法想象在品尝一顿味道鲜美的佳肴时却闻不到味道,也无法真正感受和体验通过视频看到的风景是否与真实现场看到的风景感受完全一样,但是我们知道缺少任何一环都是不够真实的,这就是身体的作用,即可以直观体验美。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意识的想到美的事物或看到喜欢的动作时,前运动皮层(premotor cortex)右侧与枕叶皮层中间的部分区域的神经活动会加强,而这些区域正是控制知觉与执行动作的脑区[4],这一现象更加说明身体神经系统对审美体验有着十分紧密的影响。

其次,审美过程也是受外界环境所影响的。审美的过程离不开认知,而认知就是身体作用于物理世界时心理体验发生的变化,而物理世界即环境,身体处于各类环境之中的。所以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我们有目共睹,因为审美过程离不开现实的环境,或者必然会处于某种物理环境中,即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之所以是动态的统一体,关键在于“动态”,核心是“统一”,因为只有处于动态的过程才能真实体现环境的不同,而只有“统一”才能确定所获得的审美体验是唯一且真实的,而不是无法预知的。由此来看,环境与身体的关系是相对的,正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使得身体机能发生变化,环境不同标志着审美体验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与身体的感受契合且一致。因此研究审美活动必然离不开身体与所处的环境。

最后,审美是一种认知,但不能简单的用“二元论”思想涵盖,而是一种“身体与心理”共同作用的科学认识。审美认知并非单纯的传入神经,再到接受神经信息的指令这样的过程,更确切的说,这种认知过程或认知状态应该理解为一种系统的认知,既包含认知者主体,又包含其身体机能,更受认知者所处的环境所影响,而这种系统而全面的认知系统对审美活动的研究提供了神经科学基础。审美既有主观意向,也包含客观因素,只有主客观一致,并出于某种环境体验之下形成的审美活动,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感悟的美的体验。

同时,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真正的目的其实是研究心理能否具有以身体为主体的认知活动,也就是“具身认知”[5]。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之所以研究审美,也是为了更加理解人这个主体,审美研究的过程离不开人,而对人的研究和认识必然包含身体。具身认知理论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内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与认知神经科学相互促进,因为身体和心理是无法绝对分离的。乔治·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身体哲学:具身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中也提到人的身体与心智的关系:“心智本质上是具身的,思想大部分处于无意识状态,而抽象概念大多是隐喻的。”审美的发展需要身体的参与,更离不开神经科学的发展,而神经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为审美过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具身审美的哲学意义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大脑认识越来越深刻,与此同时,具身认知也逐渐进入学者视野,对“身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安简·查特吉曾说:“你的身体会帮助你学习、理解,同时弄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身体甚至能够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的所思所想和我们的身体及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也包括审美过程,我们的身体构造、身体状态、感觉运动系统等生理因素也对审美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具身审美相关内容不仅为当代学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更在展望未来社会发展前景中附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从审美研究领域来看,具身审美有助于拓展审美研究领域内容,丰富审美领域的研究方式。传统审美过程及研究方式比较单一,而具身审美开始关注并重视“身体”因素,这为神经科学引入审美过度研究提供了崭新路径,更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其次,正如某些学者所言,具身认知理论中所强调的“身体”是一种经过历史进化(evolved)了的身体,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且已经被“社会化(Socialized)”了的身体,以及形成了身体图示(body schema)的身体[6],这也说明,关于审美体验的研究和认知已经超越单一的心理认知,更需要科学的、系统的认知,而这样的认知对于一个学科的进步和发展而言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二)从主体发展角度来看,审美主题的研究十分契合于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打下基础。拥有对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是未来人类发展的基础,如何把握审美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是一个需要长久思考的问题。著名的德国作家席勒曾说:“审美教育就是慢慢解放人性,让人性得到解放和自由,同时也能让人的思想得到美化,使人们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身体健康、个人自由和心灵自由”。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处于新时代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享受,即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作为人本身而言,物质生活越优越,美的需求也就越大,对美的追求也就相对越高。完善和发展对审美过程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满足人类需求,更对未来社会的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社会未来发展层面看,审美无论是从认知、感觉、知觉等心理因素出发,还是从物质、实践、生命的理念出发,最终都是在践行生活的艺术或者生命的延伸,而这样的研究思路和理查德·舒斯特曼所主张的“生活即审美”的说法不谋而合:审美不仅离不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维度,更是为了弥补两者的沟壑,最终达到身体与意识、生活和艺术的审美共同体[7]。总体说来,无论是审美艺术还是生活本身,如果能找到一个共同交织点,达到某种和谐,正是当代审美研究相关学者不懈努力的目标和希望,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中审美旨趣的殷切期望。

猜你喜欢
心智美的身体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心智表达课程设计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