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高中政治新课标的几点思考

2021-11-28 02:37翁慧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政治同学

翁慧

(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江苏 兴化 225720)

引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了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视为核心教育目标,以此为基础展开科学教学,展示出政治知识教育的全部价值。基于此现阶段的政治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优化教学流程,在坚定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原则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同时还应在适应新高考政策的基础上组织丰富的针对性训练活动,以此实现理想化高效教学目标。

一、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价值

(一)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核心观念

传统教育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注重识记、理解、实践运用,并通过阶梯教学方式构建完整教育体系,在此过程中虽然能够保证学生短时间内对所学产生记忆,但是无法帮助他们将知识全部内化,后续需要大量的重复复习,影响教学进度。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转换了思想,授课期间将情感教育、价值观念培养视为核心目标,自然展开能力培养、知识教学,坚定了素质教育下以生为本的理念,确立了学生在课上的主导地位,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让所有人都能在分析某一事件情感特点、人物行为变化的过程中自然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综合能力,最大程度上强化学习效果,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更加流畅、新颖

教师在受传统教育思想限制的情况下通常墨守成规,对知识的讲解始终局限于教材内容之中,教学的基本形式也逐渐模式化,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性,在明确教学主题的前提下向课内融入丰富的要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大量的学习资料,让他们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拓宽思维空间,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强化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1]。此外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可以融入大量的创新元素,如根据每名同学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能明确知识探索方向,最终进行教学检验时也应将标准定为学生是否达成了他们的预计学习目标,深化学生自我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索

高中时期政治学科的教育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从更多元的角度分析生活、认识世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保证他们能够在自主意识驱使下完成丰富的实践任务,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了教学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教师在此形势下能更好地展开课堂活动,通过设问、布置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内涵探索的过程中,也深化他们的独立思考、亲身实践意识,真正做到化被动为主动,不再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通过质疑、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此期间他们思维活动的空间明显增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也都随之增强,所有人在参与到实践探索活动的过程中都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体现政治教学多元化特点

新课程标准改革后高中政治学科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更多社会实例、活动任务,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也让同学们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探究相关知识的深层内涵,最终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此外新课程标准改革还建议教师完善教学评价知识,不将分数视为唯一的评判准则,而是通过观察与分析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状态、对各个项目的掌握程度、思想表达能力、考试成绩等多元化的途径来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于进步和成就不吝惜夸赞,对于不足之处也客观指出,引导他们自我反思,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的教学策略

(一)转换教育观念,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政策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及时转换传统教育观念,明确师生在课上的关系,深入落实以生为本指导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合作探索任务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可以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主动与教师、同学互动,针对教师所提出问题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同时还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部分享给大家,在畅所欲言中逐渐深化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习有效性。教师在设计问题、任务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状态、个性特征等因素,选取较有争议性或者包含趣味元素的知识点拓展教学,例如教授《法治社会》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案例为同学们展开教学,并且要求同学们自主分析各个案例中主人公维权做法的错误点,保证他们能自由地阐述观点,在集体讨论中渗透本课重点知识,达成教学目标[3]。在此期间学生逐渐明确自身在课内的“主人翁”身份,克服心理障碍尽情地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实现个体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创设多元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授课期间经常设置的环节,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接受度,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所有人都能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得到思想的启发、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多元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合理利用课内表演、演讲、辩论、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政治知识具象化,将同学们快速带入各个情境之中,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如在教授《全民守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播放视频《法律底线不能触碰》,将知识、声音、画面有机融合,在动静结合的基础上引入重点知识,保证学生快速理解“全民守法”的含义,并为他们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合实际教学,迎合新高考新要求

在新高考、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在展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教学生活化理念作文课堂构建的指导思想,对课程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真正做到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从根本上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现实认同感,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知识体验,在此期间教师自然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也实现了理论与现实教学的完美统一,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回忆生活、探索生活,最终养成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学有所得,未来面对高考题目也能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处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两方面出发对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进而增强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仅能深化知识认知,还能真正地学会做人、做事,端正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全体同学成长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政治同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