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2021-11-28 12:19:57倪婷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课本双减布置

倪婷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作业虽是必不可少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手段,但是如果设计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巩固学生知识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作业布置过量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耐心,“双减”政策的颁布正好解决了作业过量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不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课外的兴趣爱好。但就目前大部分学校教育情况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作业还是以背书、写练习题等方式为主导,作业设计内容过于单一、机械化,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且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知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需要改进。

一、“双减”政策

(一)“双减”政策的提出背景

虽说作业是课程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课堂课后活动的补充,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写作业,这是逃不掉的。但问题在于一些学校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而导致布置的作业量过多,作业质量又不高,这样既没有达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又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且长期以来,小学一直地存在下午两点多就放学的现象,两点多放学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校外各种学习补习班在不断增加,学生放学立即就去了补习班,这就变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

(二)“双减”政策的概念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全面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长,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学生作业不能学生自己或者家长进行批改。二是学生的放学时间尽量控制在五点半以后,分便家长们下班直接到学校接送,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积极组织老师在线为学生解答疑惑。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学校老师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的主要时间都安排在新课程的教学上,而课后作业只占课程时长的几分钟或者是利用课后时间来进行布置,说明老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不重视,且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也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在书上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后做练习册,背标准答案等等这些传统型作业。可以看出老师对作业设计不够重视,也没有多花时间研究作业设计策略。虽然每次都是新的课程,但作业的形式却是不变的,渐渐学生就会出现厌倦的心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不再喜欢和积极地对待作业,就达不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了。

(二)作业设计内容封闭,缺乏时代性

在我国,教学方式都较为传统。教学时都是由老师进行讲解,课后便布置练习题,学生缺乏与社会进行交流的机会,缺乏时代性。在现今科技发达的世界里,社会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如果作业设计策略没有随时代的更替及时更新,那将导致学科内容缺乏时代性,与生活相脱节。

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就是根据日常生活来编制的,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作业的布置时,应该多结合实际生活,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紧紧围绕课堂知识来布置,没有结合时政热点,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不会结合实际的政治问题。

(三)作业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作业布置看似简单,但也是需要老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设计的。然而大多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对待作业的态度随意,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花费时间与精力去设计,仅仅是把课后的练习题与相关练习册作为学生的作业。这样单一的作业形式且不说其效果如何,如果一直重复着这机械性的,枯燥封闭的作业形式,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种作业形式感到厌倦与烦闷,会对学习道德与法治失去兴趣与热情,作业就将变成学生的负担,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会对老师的课程教学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将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

三、“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分布,作业设计的主要方向不再是以量多为主,而应该是简且精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应该是高效的,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随着作业量的减少而降低,应该是学生随着作业量的减少增加对学习的兴趣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拓宽作业设计的思路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思路不应该只局限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应该拓宽作业的设计思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或者借助其他领域的力量,从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要求出发,加强学生在多方面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例如,可以从实际社会中的实例出发,组织学生对某一实际社会展开辩论,加强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其他课本的内容进行探讨,比如第八课 《探问生命》,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生命是否可以永恒来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的观点,并告诫学生都应该珍惜生命。通过与其他学科与领域的结合来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在课堂上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理解的方式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减去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负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薄弱的一方面,老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老师在进行针对性作业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能力训练,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不应该一味地布置习题练习,而应该是针对性地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维能力。其次,不应该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作业也不是学生打发时间的工具,作业的设计布置应该与课堂内容衔接紧密,要体现出方向性与思想性。假如作业的设计布置偏离了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和作业产生厌恶。

(三)作业设计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的多样化主要指可以把作业的形式设计为阅读课后书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辩论、在家与父母交流看法等等的不同形式的作业,不用只局限于做课后题、练习题。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角度,情感体验。

比如布置阅读类作业,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习中,并不一定要死记硬背课本中的内容,理解课本内容也很重要,所以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推荐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这样比死记硬背课本的内容更加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可以布置口头表达类作业,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关的时政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在课堂上举办辩论活动,这样的作业可以在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老师与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然后安排学生组成小组到街道上进行采访,了解社会中人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此举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积极影响。

四、结语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业关系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老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不够重视,作业只是根据课本课后内容和练习册来进行布置,显得十分枯燥乏味,且作业量大,导致学生对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双减”政策的颁布,提出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提高作业质量,所以本文便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可以通过拓宽作业设计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作业设计的优化。

猜你喜欢
课本双减布置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早期教育(2016年5期)2016-08-23 12:05:08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