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真华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 400000)
博物馆陈列展览所对应的展板设计是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形式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博物馆形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展览设计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空间艺术形式,涵盖绘画、雕塑、环境艺术、平面设计等艺术形式。其中的陈列展板设计是将博物馆馆藏文物与相关历史文字通过各种平面设计方式艺术性地展现给广大的观众,从而为参观者带来舒适的视觉艺术效果。本文围绕博物馆展览中展板设计发展史,基本的美学关系以及展板文字设计原则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追述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就得从1905 年张謇自费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开始。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岁月,其地位也从早先的开民智之场所,发展到如今的城市摆设。
自新中国成立至1968 年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而曲折的历史时期。直到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才逐渐回到正轨,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收藏、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多样的社会展览活动而名扬国内外,与此同时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营管理模式。但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博物馆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阶段,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也为后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大量可循性借鉴和尝试。
自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出现了第三个发展的兴盛时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1996-2017 年中国博物馆规模逐年快速增长,1996 年仅有1219 个,到2017 年博物馆数量达到4721 个,占文物机构的47.5%。由于大量的新馆建设和旧馆改陈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博物馆数量也不断增长。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数据,截至2016 年底,全国经各地文物部门年检注册的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873 家,比2015 年度增加了181 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一方面刺激着博物馆及文博相关行业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带动了观众参观的需求和热情,不断对博物馆业务工作水平的改进与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展示领域,展板文字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传播方式。就博物馆陈列展览而言,文字的形式设计具体是指根据陈列大纲、策划文案、陈列内容等相关要求,布局、造型、等综合性的表现方式。针对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要素进行适当合理的加工,并以特定的展板版面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美学艺术规律进行重新组合编排的过程。展板文字的形式设计的根本在于保障展示陈列信息的艺术性和完整化的表达,并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共同构成一个主题突出、内容完整、选题新颖、颇具文化艺术趣味的平面展览表现形式。
在我国博物馆展陈设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在展板文字的形式设计中都明显的带有报刊、杂志和书籍装帧艺术影子,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在文字设计方式上,通常采用规则或不规则的艺术形式进行编排设计。从文字美学设计的角度分析,展板版面设计中的文字的字体设计主要指对现有字体的应用设计。在整个展览活动中所用的展板文字,应醒目、易识、易记。汉字以选用宋体与黑体为最好,宋体字自宋代沿用至今,美观、规范。无论是用于历史性题材的展览还是用于反映现代科技、经济的专题性展览均能适用。在需要强调和突出重点的地方,可适当运用一些变体的艺术文字。在展板内容中如果遇到拉丁文字,则采用罗马体和等线体为好,老罗马体十分端庄俊美。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在同一个题材的展览中,选用字体越多越容易造成混乱。减少字体的种类,可形成高雅、稳定的艺术效果。展板版面上的标题文字(一级、二级等标题)和正文文字的字体应有所区分,大小和颜色也应有所不同,这样就能使参观者更加容易识别和记忆。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板的文字形式与图片的排版切忌采用多样化的排列方式,这样容易使参观者在视觉上感到凌乱,避免奇形怪状,影响展览形式的整体性和艺术性。在展板设计时常常会遇到个别图片不宜或者拉不到整个展板版面的宽度时,可以在将一些重点性的文字单独提至图片前,用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殊字体、字号来补充修饰版面空白处,以弥补不足之处。在遇到文字不多的情况下,不要分多个文字块,最好集中在一处,对于其中的重要部分,可以采用加粗加大字号等方式用以突出。遇到段落性的文字标题时,一定要用大于内容文字的字号、不同的色彩和样式来加以修饰突出。也可以在文字标题或者图片的下面加一个同样比例的色块,适当缩放尺寸放置在后面,以体现图片和文字标题的纵深感。所以在进行展板文字设计构思时,需要多次、多角度地突出、强化主题形象,从而达到展示展览主题内容的目的。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览的文字内容与图片通过新颖的艺术设计手段来更好地突出展览主题。从而达到让参观者对展览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达成最佳的展览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