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芳 薛水兰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福建 莆田 351100)
子宫肌瘤是常见良性肿瘤,典型表现是月经量增多、贫血以及痛经,与雌激素浓度过高有关。高血压是以血容量及心排血量增加、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亦是女性常见疾病。目前临床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通常采用手术疗法,但若是患者合并高血压,容易提升手术风险,有必要辅以护理干预。本文就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术期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将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提供常规护理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提供针对性护理的3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基于病理检查、腹部超声等确诊;(2)均行手术治疗;(3)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SBP)≥140mmHg,均为原发性高血压;(4)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病症者;(2)视听觉障碍者;(3)凝血机制障碍者;(4)恶性肿瘤者;(5)认知功能障碍者;(6)精神疾病者。
1.2.1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1)术前:指导患者完成检查、使用降压药物。(2)术后:展开口头宣教,同时加强体征监测。
1.2.2 观察组(提供针对性护理)(1)术前:①血压护理:谨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同时讲解负性情绪对血压的影响,通过现身说法、例举成功病例等,增强治疗信心,避免患者因过度紧张、担忧等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影响血压水平;②健康宣教:认真讲解子宫肌瘤、高血压疾病机制、治疗手段、常见并发症等内容,且针对文化程度低、拟行子宫全切/次全切的女性,需要告知其手术对性生活的影响;③规律作息:叮嘱患者充分休息,保证手术耐受性,避免因交感神经兴奋提升血压水平;④膳食护理:术前应避免辛辣、高钠等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蛋白质,且术前1d食用易消化食物,术后8h禁饮禁食。
(2)术后:①镇痛护理:讲解术后镇痛的作用,纠正错误认知,避免因过度疼痛而造成机体功能紊乱,影响血压水平;结合个体疼痛状况镇痛,优选镇痛泵,若是止痛效果不佳,需及时调整镇痛深度及用药剂量;②病情监测:间隔30min测定1次体征,直至平稳,若是血压异常升高,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且使用降压、镇静药物;术后1d内加强巡视,观察引流、切口状况,警惕活动性出血,提前备好急救物品;③预防便秘:叮嘱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饮水,若是有便秘症状或是3d无大便,需要使用开塞露,避免腹压及血压升高,影响切口愈合;④活动护理: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因外周小血管硬化程度高,所以应当适当延长术后下床时间(宜术后36h-48h),而卧床期间需按摩患者四肢、指导其活动小关节,之后逐渐进行坐起、上肢支撑等动作。
将血压控制效果、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1)血压控制效果:测量术前、术后3d的血压状况[2]。(2)SF-36评分:采用8个维度、36个条目的SF-36评估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时的生活质量情况[3],单项满分均为100分,评分提升幅度越大,说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越显著。(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类型(包括术后疼痛、切口感染、阴道出血)、例数。
全文数据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汇总、处理,计量资料(血压控制效果、SF-36评分)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一般资料(年龄、高血压病程及分级、文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n) 高血压分级平均年龄(岁)54.2±13.1 53.8±13.5 0.129 0.897平均病程(月)56.8±3.8 56.3±3.9 0.559 0.578对照组观察组t/χ2值P值37 37 3级4 3 0.158 0.691 2级1 4 1级1 9 16 0.224 0.636 18 0.054 0.816小学10 9 0.071 0.790文化程度初中17 15 0.220 0.639高中及以上10 13 0.568 0.451
术后3d,较之对照组,观察组DBP、SBP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对比(±s)
表2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对比(±s)
注:#P>0.05(组间护理前);*P<0.05(组间护理后)。
组别对照组例数(n)37观察组37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DBP(mmHg)106.88±7.14 104.85±5.27 106.42±7.59#87.84±5.66*SBP(mmHg)159.35±6.29 155.43±4.61 158.96±6.37#144.96±4.28*
术后1周,较之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F-36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SF-36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7 37社会功能45.78±3.99 56.56±3.86 11.812<0.001精神状态57.85±5.21 66.26±4.37 7.523<0.001活力)55.88±3.31 64.89±5.34 8.723<0.001生理功能75.34±3.22 84.76±3.37 12.293<0.001
观察组1例并发症(2.70%),对照组8例并发症(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子宫肌瘤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年妇女,发病主要因素是雌性激素异常[4],容易增加患者身心压力,并且当合并高血压疾病时,容易提升手术难度,需要进行优质、全面、规范的围术期护理。
本次研究表明,针对性护理对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较好效果。针对性护理结合围术期可能会提升血压水平的因素进行护理,例如心理因素、疼痛因素等,能够消除或减少血压升高的诱因[5],从而确保降压药物疗效,减少血压波动,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加速术后康复。因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更好。针对性护理尊重个体差异[6],结合患者不同阶段护理需求展开护理工作,可以关注患者身心健康,有助于防范并发症,提升整体生活质量,因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F-36评分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由于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术期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既能减少并发症,也能改善患者血压、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