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品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心绞痛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血流量降低,心肌出现缺氧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胸痛以及胸部不适,可采用含服硝酸甘油以缓解症状,严重者引起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对于老年心绞痛患者,在采用治疗的同时,需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普及率。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加强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减少死亡率。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现研究选取74例心绞痛老年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对比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4例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各37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1)74例患者均符合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2)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检查已确诊;(3)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不适等临床症状[2];(4)本次实验均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史、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以及精神障碍史的患者。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患者入院宣教、用药指导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等。
1.2.2 观察组 采用针对性护理。包括:(1)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心绞痛的知识讲座,让患者与家属参与,将疾病的发病诱因、诊治过程以及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并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解答[3]。在活动过程中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同时积极配合治疗。(2)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易出现恐惧感以及焦虑感。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程度,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舒缓患者的心情,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焦虑以及抑郁情绪[4]。(3)生活指导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控制钠盐以及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质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并均衡患者的饮食,使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同时需指导患者日常的运动,适当加强日常运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可进行慢跑以及慢走等简单运动,一周进行3次,每次30min[5]。保证睡眠质量,在睡前进行阅读或者听音乐,舒缓身心,有利于改善睡眠,缓解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用药进行加强干预,老年患者遵医嘱执行度较低,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并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中的抑郁评分(SDS)以及焦虑评分(SA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进行评定[6],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心理状态,总分各为100分,焦虑以及抑郁状态程度根据评分评定,评分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采用SF-36评分表评定生活质量,包括生理职能、健康水平、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功能,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将两组患者的遵医嘱执行度、治疗依从度以及心绞痛复发率进行比较。
文中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采用±s表示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n(%)表示患者的遵医嘱执行度、治疗依从度以及心绞痛复发率,结果显示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疾病类型:19例为稳定型、13例为不稳定型,5例为变异型;观察组疾病类型:18例为稳定型、14例为不稳定型,5例为变异型。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37 37男性19 17女性18 20 0.216 0.642平均年龄(岁)64.31±4.39 64.12±4.34 0.187 0.642平均病程(年)1.31±0.65 1.23±0.45 0.616 0.540
观察组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7 37 SAS评分65.12±3.45 40.21±3.27 31.8761<0.001 SDS评分61.56±3.77 39.37±3.44 26.4474<0.001 SF-36评分71.12±4.25 82.01±3.56 11.9483<0.001
观察组的遵医嘱执行度、治疗依从度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 3。
表3 两组患者的遵医嘱执行度、治疗依从度以及心绞痛复发率比较[n(%)]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绞痛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易引起心绞痛。该病的治愈率较低,且复发率高,需进行长期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老年心绞痛患者由于长期治疗对神经产生一定的损害,引起心理状态不佳,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疗效[7]。需加强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加强患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依从性。本次研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干预以及生活干预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8]。
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患者的遵医嘱执行度以及治疗依从度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性护理干预从患者自身的病情出发,加强对心绞痛疾病知识的普及率,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以更好地配合治疗。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干预,评估患者不良情绪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9]。同时从患者饮食、运动以及睡眠进行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心绞痛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从不同角度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