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在骨科老年患者中,大多数合并高血压,故明显增大了治疗难度。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使血压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可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但骨折患者受疼痛及内心存在顾虑情绪等原因影响,易使血压水平出现波动,从而无法配合相应的护理,继而使康复效果降低。为了提高骨折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加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基于角色理论的健康教育为新型护理模式,可依据患者实际需要,加以贴切护理服务,进而使患者勇于面对现实,促使知信行改善,增强依从水平[2-3]。本次研究将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骨折术后的康复中采用基于角色理论的健康教育后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受骨折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选取5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51例为观察组,给予基于角色理论的健康教育。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患者均为罹患高血压并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2)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加入;(3)患者依从性较佳。排除标准:(1)排除其他因素导致四肢功能影响的患者;(2)排除不能对其进行随访的患者;(3)排除凝血、精神及语言障碍的患者。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其中包括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制定相关的康复计划、适当的锻炼及健康的饮食习惯。
1.2.2 观察组 采用基于角色理论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正确对角色冲突处理:在患者的康复期间需全身心地对患者进行服务,控制自我情绪,不要混入其他角色,避免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对医护人员的自我素质与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为患者讲解血压的正确测量方式,以便患者在家自行测量,严格规范在医院时的着装,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对医院的整体形象有所提高;(2)及时解决角色矛盾: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详细解答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治疗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低盐、低脂饮食,生活中需戒烟限酒,使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进行相应的锻炼强度,着重与肌肉及关节的恢复,使患者患肢能恢复至较佳的功能,避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护理,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相关培训,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提高服务意识,满足患者的不同程度上的需求;在患者的药物护理中,需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给药,应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对需要尽快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使用起效快的药物进行治疗,使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水平,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术后效果及威胁生命安全。
(1)组间健康教育后血压比较。(2)组间健康教育前后康复效果比较。(3)组间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51 51性别(男/女)27/24 26/25 0.039 0.843年龄(岁)62.12±5.23 61.79±5.62 0.307 0.760高血压病程(年)8.21±3.20 8.67±3.61 0.681 0.498
在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的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对比(±s,mmHg)
组别 例数(n) 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51 51护理前152.24±8.89 153.92±9.04 0.946 0.346护理后141.89±6.29 128.72±4.45 12.207<0.001护理前97.27±6.28 97.19±6.51 0.063 0.950护理后89.21±3.98 79.19±3.29 13.858<0.001
护理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生活活动能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康复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s)
组别 例数(n) 患肢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51 51护理前43.59±8.11 44.01±7.82 0.266 0.791护理后101.21±22.18 132.75±25.23 6.705<0.001护理前67.23±11.78 67.79±11.43 0.244 0.808护理后72.19±13.21 88.47±14.79 5.863<0.001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6.2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与患者是否能顺利进行手术有密切联系,较佳的血压水平还能使患者的预后效果保持较高,从而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4-5]。因此在术后的护理中,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包括对患者的运动、饮食等部分进行管控,使患者能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高血压患者需进行终生性服药,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增加,大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因此在术后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间进行提醒。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对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可允许无家属陪伴,这时医护人员可以家属角色对患者采用更为关心、贴心及耐心的护理,调节患者的情绪,使其依从性提高,促进健康恢复。
在朱艳红[6]的对角色护理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护理人员的角色制定是非常有必要的,使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对患者进行个性、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效果的提升。在护理中以角色定位进行护理后,要求护理人员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操作技能进行不断的提升,提高自身的护理态度,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下使患者能得到较佳的护理,能有助于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更好配合护理人员及医生的相关康复操作[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更低,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提示对患者给予角色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能正确认识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得到较佳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其依从性,使血压水平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促进其他相关的康复训练,使其预后具有显著性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骨折术后的康复中采用基于角色理论的健康教育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患肢的活动度,恢复其患肢的功能及患肢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显著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