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军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00)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出:它能够为多数机械设备、工具、器材提供原材料,是现代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其运作状态会对其他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也日益凸显,然而多数公司没有重视维修管理这一环节,使得其生产效率不容易得到提高。因此,钢铁企业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利于机械设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
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否到位会对机械的运作产生影响:现阶段,钢铁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机械设备会长期处于高速运作状态,机械设备个别部位的尺寸、形状也会因此发生变化,机械性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弱,其出现故障的次数也会随之增加[1]。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管理,会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次数,机械的使用时间自然也会得到延长。
保证钢铁企业能够高效运转,除了需要高超的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同时也需要将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这一环节做到位。在这一环节能够做到位,一是可以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提高钢铁企业生产效率,推动钢铁企业快速运转。二是可以减少在机械设备更换方面的费用,降低该企业的运营成本。
维修管理与其他环节相比较,其对技术的要求较低,其产生的经济支出较少。同时也能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零部件的损坏,延长设备的寿命。尤其对于大型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该机械设备的财务支出[2]。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管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该公司的管理水平,员工的积极性也会随之被激发,各部门协调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地提升整个公司的效益。
在机械设备的整个运作过程中,维修管理作为后期工作,一些钢铁企业对其并不重视,认为这个环节会浪费人力和财力,不予支持。机械设备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机械设备的更换周期也会逐渐缩短。维修管理是长期利益,但多数钢铁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促使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这样不仅会磨损机械设备,还会增加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并不利于钢铁企业的长期发展[3]。而有些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扶持维护管理环节,这种情况产生故障的几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钢铁公司对维修管理并不重视,在制定过程中,在该方面虽有一定的覆盖,但就系统性而言并不完善。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时效性、落实性也有所欠缺,并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生产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制定完善、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维修管理制度会提高机械设备的运作效率,从而推动钢铁企业的发展。
在智能化和自动化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多数钢铁企业引进智能装备,如液压系统控制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电渣炉、水衬冷却设备等,依靠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生产效率[4]。而多数维修人员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其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提升,面对机械设备的损坏也不容易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钢铁企业中机械设备种类多样,维修人员某些方面的知识并不全面,不能对产生的故障作出正确地判断,工作效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面对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相关人员未及时将相关产业线调至停止运行的状态,因此扩大了机械设备故障产生的影响,甚至使其超出可以控制的范围,对钢铁企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损失。
公司应将对机械的维修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时刻和员工强调其重要性,增强公司成员的意识,同时使相关维修人员明白自己责任重大,推动成员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钢铁企业在维修管理方面,应构建完整的维修管理体系,保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进行。制定维修管理制度时,公司应邀请相关人士前来共同交流制定。而该体系的构建又要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5]。例如,要根据该公司的规模大小来构建该体系;要根据不同器材的使用次数、使用寿命、产品质量、生产日期、运作日期来制定不同的维修管理周期;并且要根据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制定其维修的次数以及要维修机械的种类。健全的维修管理体系不仅能够适应钢铁企业的工作需要,而且能够逐渐达到科学、切合实际的管理水平。在建立维修管理体系之后,公司还需适时地针对实际情况作出改变与调整,从而更好地跟随时代步伐,提高钢铁企业的质量与水平。
面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落后的情况,钢铁公司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解决机械设备故障的能力,要求维修人员对设备的多方面有理解:掌握机械设备的组成、性能、原理等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一定的电气知识、具体操作以及机械设备故障的检测维修保养等技术知识,培养维修人员的实践能力,积累相关的经验教训。钢铁企业还应适量引进高科技、高技术人才,并要求高技术人员将相关知识经验传授给在岗员工。此外,公司应鼓励维修人员进行创新,增强其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公司内部维修管理水平。钢铁公司也应引进高端设备,以此能够更容易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更换以及保养,进而提高该钢铁公司的维修水平。
加强对钢铁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提高其运作效率。钢铁企业应安排相关维修人员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挥,相互密切配合。通过敲打、听声音、目测、抚摸等方式对设备进行检查,并通过相关机械设备进行冷热拉力、强度的检测。在对设备进行拆卸时,应按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也应做好安全防护,以防物体掉落伤到他人。在检查维修过程中,若出现损坏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理:若是零件发生损坏,则应更换相应零件;若是机器内部运作不顺畅,则应拆卸机械,更换新的设备;若没有出现损坏状况,应对其进行保养:对设备进行清理工作,若该设备使用次数较多,应增加使用润滑剂的次数,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
对钢铁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其使用效率,而多数钢铁企业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次数多于对其维修次数。因此,公司在编制相关维修管理的方案时,应兼顾机械设备的运作和维修管理,把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管理放在钢铁运营的环节中。而对于特殊情况,应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例如,当液压传送机产生了问题,应思考是液压不足,还是油封被破坏,经过思考,再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6]。
公司应对机械设备的相关信息制作成信息档案,对其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投入使用日期、质量状况、使用寿命、发生的故障以及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采录、登记。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有利于维修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为相关人员进行检查修复提供参考数据,以便更好地推动机械的快速运作。
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应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维修人员不应盲目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分析、拆卸、组装、维修、保养、更换等工作,要理解、掌握机械设备运作的原理,有依据地对设备进行分析。公司应引进相关设备来辅助检测,通过提取该机械的信息和特征进行故障诊断,进而更及时、更准确地作出解决措施。例如,利用机械故障诊断仪,在确保采集数据完整有效的同时,将振动检测和分析诊断变得更加容易,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泄露检测、气密性检测和预测性维护,维修人员根据该设备能够更好地解决出现的故障,从而推动机械设备更好地运作,推动该钢铁企业的发展。
现阶段多数钢铁公司重视机械设备的使用,忽视对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重视眼前利益,很少考虑到长期的利益,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不必要的财力支出也会随之增加。这个现象逐渐显现在钢铁公司面前,公司应改变对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的态度,提高重视,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采用高效的维修管理方法,并完善相应的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其维修管理水平。增加对钢铁公司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利于钢铁行业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进而稳固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