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肖其珍(简阳市人民医院)
前几日,45岁的某女性患者早晨起床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且伴有恶心、出汗等症状,便赶紧坐到床边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到社区医院打了两瓶活血针,可没想到晚上睡觉之前,这种头晕恶心的感觉再次来袭,于是该患者次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检查。听完患者的讲述,医生初步判断为耳石症,建议患者尽快接受物理治疗,即手法复位治疗。经过治疗以后,该患者的症状无复发,这让患者在兴奋之余感到深深的疑惑,耳石症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眩晕呢?
说起眩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眩晕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天旋地转,且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恐惧等症状,轻者症状发作时间仅有几秒钟或几分钟,重则能够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时间。据临床医生介绍,能够引发眩晕的疾病有很多,人们熟知的有脑血管病、颈椎病等,而耳石症虽然听起来陌生,但是在诱发眩晕的疾病中却占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提起耳石症就不能不说耳石,耳石并不是我们认知中的耳屎,而是真正的小石头,自出生就伴随着我们,每一个正常人的内耳中都有一种比芝麻粒还要小的碳酸钙结晶,它就是耳石。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体感知运动的速度与方向,没有它我们将无法维持正常的人体平衡,也无法正常行走。在正常情况下,耳石黏附于内耳球囊以及椭圆囊斑的耳石膜内部,后者属于酸性黏多糖,能够将耳石牢牢固定在囊斑上方,所以头部和身体在正常活动时耳石并不会脱落,但是在受到外伤或是因生气、抽烟、酗酒、熬夜等因素导致局部血管痉挛时耳石可能会脱离,并在内淋巴液体中游动。当人体的头位发生变化时,沉浮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游动而运动,不断刺激半规管毛细胞,最终诱发强烈的眩晕感。
总而言之,耳石症是一种因内耳耳石脱落,以至头部在变换位置时产生短暂而剧烈眩晕症状的常见疾病,症状的发生与头位或体位的变化有关,激发头位后时可出现眩晕症状,持续时间大约为六十秒。眼震症状则发生于头位变化后的三至十秒内,部分患者具有自发缓解倾向,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好转,所以该病也有良性位置性眩晕之称。但个别患者眩晕发作后可引发较长时间的漂浮感或头重脚轻感,可见该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感较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更有甚者经久不愈,故临床医生建议,出现耳石症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结合前文所述,可见耳石症的症状以眩晕为主,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眼震等症状,患者可自行判断,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眩晕门诊或耳鼻喉科寻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医生只需简单询问病史就能够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也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核磁共振、头部CT 等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耳石症的治疗方法比较奇特,据临床医生介绍,耳石症发生以后,打针吃药效果并不理想,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具体操作方法为: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受累部位予以不同的复位治疗,其目的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头部位置促使脱落的耳石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其无法继续刺激神经末梢,眩晕症状自然得以改善。前文中的某女性患者就是在医生的准确判断下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相关调查数据表示,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有效率可达90%以上,大部分患者经过一次或两次的治疗后就能解除痛苦,极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可治愈,还有一些患者需要药物辅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本身并不能阻止眩晕的发作,但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病情需要,可在手法复位治疗的同时进行输液治疗。此外,合并焦虑、失眠以及自主神经紊乱的患者也需要采用相应药物联合治疗,以防耳石症复发。
绝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都能获得理想的治愈效果,但是复位当天也不能完全避免眩晕、呕吐等症状,所以需要家属陪同。但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也不会引发明显的不良后果。建议患者复位成功以后在医院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再离开医院。患者还应注意生活中的相关事宜,以防病情复发。
(1)回家途中不宜自己开车。
(2)三天内不可平卧。
(3)最好选择水木板床和荞麦皮枕头。
(4)放松心情,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
(5)运动过程中应控制头部的运动幅度,不可猛转头或猛回头。
(6)复位两周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昏等表现,这是复位治疗引发的后续反应,无须太过担心,若患者感觉难以忍受,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此外还要注意,复位治疗成功以后并不能彻底规避复发的风险,所以当患者再次出现眩晕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若明确为耳石症复发可再次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切记,手法复位治疗看似简单,却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执行操作,患者不可自行复位,以免发生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耳石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引发生命危险,但是发作起来却会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折磨,所以一旦出现耳石症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