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方法论 树立正确党史观

2021-11-28 21:11
政工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史观虚无主义立场

陈 阵

近些年来,部分别有用心之人肆意歪曲和颠覆百年党史的论调甚嚣尘上,这些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把党史糟蹋得如此不堪,就是要“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不遗余力地鼓噪错误的党史观。可见,树立正确党史观,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意义极其重大而深远,关乎党心聚散、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关乎党的领导地位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要树立正确党史观,为我们学习党史、研究党史、运用党史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学习、研究、运用好党史,前提是要把党史搞清楚搞准确。1942年,毛泽东就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提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怎么才能把党史搞清楚搞准确?毛泽东号召要“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邓小平强调“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习主席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党史学习教育要善于运用这一根本方法总结历史经验、认清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

坚持人民立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是否坚持人民立场,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野。“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判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时代创造新奇迹的惊天动地,这些历史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始终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站在人民立场上,就能理解人民革命的必然性,就能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就无法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那么多人舍命跟党干革命,为什么党能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

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怎样看待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只有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分析发生失误和曲折的主客观原因,才能掌握真实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我们党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崇高事业,犹如攀登一座座人迹未至的高山,需要在披荆斩棘中不断探索、不断找寻新路。在百年党史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都是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每一次失误和曲折都是通过党自身而不是借助什么外在力量纠正的,而且每一次自我总结经验教训,都使我们党更加清醒、更加成熟。我们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不论是“左”倾错误还是右倾错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胜仗就是胜仗,败仗就是败仗;成功就是成功,不成功就是不成功。既不能文过饰非,也不能颠倒是非;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坚持辩证否定。辩证的否定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是“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我们就能更加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推动的,是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是过去、现在、未来相贯通的统一整体。只有秉持这种观点,才不会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彼此割裂、相互对立起来。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这两个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二、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还要掌握评价党的历史的科学依据。总的来说,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要坚持以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百年党史,脉络盘根错节,细节浩如烟海。怎么找准党史的“中轴线”和“定盘星”,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就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的历史思维,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否则,就会陷入历史细节的汪洋大海,拾鱼目以为珠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什么是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而党的历史的主流本质,可以概括为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只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才能抓住党史的总纲,才能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真正做到以史为镜、以史明志。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至关重要,很多党史分歧往往集中在这些方面。关于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两个决议”都有明确结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待党史的科学态度,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拥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党对此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习主席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中,包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中获得主要结论并掌握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三、坚持固本培元与正本清源相结合,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树立正确党史观,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

要看清它的龌龊表现。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或者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或者否定、抹黑党的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割裂党的历史,极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其惯用手法,无非是用历史的支流片段和细枝末节来否定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看似有理,实则荒谬;看似揭示了所谓历史真相,实则掩盖了历史真实;看似要说出什么真理,实则歪曲了正确的历史认知。

要揭露它的本质危害。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必须充分认清它从来不是什么学术问题、理论问题,而是包裹着学术理论外衣的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绝不容许半点“虚无”“戏说”“恶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任由历史虚无主义蔓延扩散,“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要提高斗争本领。一方面,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精深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让历史的天空日月昭昭、乾坤朗朗。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信念、砥砺品格、鼓舞斗志,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要坚持“正面应对为主、更加积极主动”的方针,在正面应对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应对,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大胆发声,驳斥错误言论,澄清历史事实,引导舆论方向。对一切歪曲、丑化、否定的言行,大胆运用纪律和法律武器,坚决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猜你喜欢
史观虚无主义立场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扬善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越是在历史前进的路口,越是不能彷徨——《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观后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