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1-28 20:45段雪冰韩景云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食品法律

段雪冰,韩景云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122)

近些年来,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人员也从多个角度对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一般都是从食品监管法律、食品监管主体、食品监管标准以及食品监管环境4个方面进行讨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若干个历史阶段,面对着日益丰盈的食品行业市场,相关部门应注重建立与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督促监管工作能够更好落实。

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价值以及内涵意义

食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涉及到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活动存在的危险隐患都会危及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行业的经济稳定性,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管理采用国家级强制标准和要求可以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产业领域问题,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因此注重食品安全问题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促进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1]。依法治国是我国深化改革中所提出的重要发展方针,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包括司法、立法、监督以及执法等,因此,相关部门就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对不法行为进行违法必究,同时也要求执法者自我约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法律制度应与法律规范、法律延展服务等形成有机整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各行业的良性发展[2]。

2 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价值

2.1 提升行业的经济价值

社会的高度发展离不开百姓的安居乐业,食品是人们日常的必须能量供给品,同时食品也是较大的消费板块,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约束行业行为,并针对不法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因此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可以有效提升行业的经济价值,其核心作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环境、促进区域经济运转,同时对于整体性国民经济也具有深远影响。

2.2 维护行业发展市场秩序

我国在经济领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经验表明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完全照搬或模仿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只有根据实际国情进行探索和创新才是最正确的发展路径。市场的运作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国家的发展必须为行业制定框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会降低行业公信力,因此,从政府层面,需要通过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进行行业约束。

2.3 形成高效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立法律法规是以宏观层面的无形约束,法律法规的落实还需要通过基层人员运用执法手段来实现,这样才能保证法律法规能够有序运作,依法运行的社会才是高度运转的良性社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必须秉承高瞻远瞩态度,既要对不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同时也要通过控制权利和义务的方式,保证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不给违法乱纪行为留有空间[3]。

3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基于当前科技水平提升,行业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契机,甚至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还没能来得及制定有效的约束政策,就已经投入市场,加上信息不对称以及非合作博弈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3.1 管理层次未能完全成型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饮食文化的民族,同时在食品加工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因此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问题,而法律法规仅仅依靠政府从顶端进行设计,还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架构需要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很多时候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随着相关利益群体的生产手段的不断变化,需要各方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才能提出更多有益的建议。目前我国的管理层次未能完全成型,单独依靠政府层面进行监管,因此还需进一步拓展管理层次的参与渠道。

3.2 行业对安全管理技术要求不断提升

放眼望去,全世界的发展形态都是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创新、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非法行为争先模仿的过程,很多名牌食品往往会引来不法者的造假,在食品行业中更多存在的是添加剂中含有禁用成分,并通过科技手段进行造假,同时非法者的发展也存在着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趋势,给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仍处于被动状态,很少能通过法律手段进行主动出击,往往是发现问题后才去纠察,这也使得执法者需要不断研究非法者的技术趋势[4]。

3.3 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目标的矛盾

GDP表明了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形态,同时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所争相攀比的经济发展目标,我国虽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过于追求经济总量以及就业数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是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背后可能存在着各种社会隐患。例如在食品加工或生产行业,部分企业为了获得利益或者占有市场份额,往往弱化食品安全性,在自我监管以及原材料选购方面没有认真对待,因此区域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可能产生蔓延,原材料供应商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影响到全国各地的食品加工企业,从而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无序扩散[5]。

4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优化对策

4.1 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意识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层面的宏观法律架构以及手段调控,而是注重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意识才能促进行业发展,让社会资源得到共享,也能让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行业内部。①面对全社会消费者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秉承公开、公正、透明的态度进行信息披露,针对已发生且完结的案件进行全流程曝光,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安全的监管流程,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心与关注。②党和政府在多次会议报告中指出,要打造服务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而这种精细化并非是事无巨细的进行管理,而是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协同参与管理,引入社会多方力量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为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引入更多的“监督者”。

4.2 完善构建与现有法律体系衔接的综合性制度

法治社会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工作任务,而是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形态不断地优化与调整。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是从宏观层面制定的规章制度,而当前社会发展速度飞快,很多事物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会发生改变,这有可能造成部分法律法规的不适用。因此,相关部门要注重完善构建与现有法律体系相衔接的综合性制度。针对食品行业而言,相关企业需涵盖研发、生产、运输、保存以及销毁等多个环节,强调加工企业、中介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的环节紧凑性,保证食品全过程监控流程的顺畅性,既要克服立法部门可能遇到的阻碍,同时也要减少立法与执法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以弹性的方式构建综合性制度。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安全体系制度的建立需考虑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整合,注重行业的社会影响,其衔接过程要以“柔性”为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理念以及执法措施。

4.3 建立健全的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我国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粗犷,未来的社会必须以法律为框架,构建有序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的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提高食品环节各企业的入市门槛,既能保证加工环节的全程监控,同时也能对销售企业进行无死角监控,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自我监督,同时通过强制检验制度,也能让研发企业、销售企业具备相应的设备、仪器、人才,甚至是实验室。食品安全管理法律还可以从市场准入制角度,确立各个环节的合格证制度,相关企业获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的研发、生产或销售[6]。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尤其对于细分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并不高,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经营模式的挑战与考验。因此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应针对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进行自我改革和自我创新,认真分析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价值以及含义,通过提升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构建有衔接性的综合治理制度等,逐步完善食品行业的法律框架,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食品法律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食品造假必严惩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