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钫
少儿广播节目应尽可能使用带有画面感的语言,因为孩子对大道理或逻辑性话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画面感的语言更适合孩子,能给小听众带来快乐和轻松。给孩子描绘一个画面,孩子很容易感知。语言是人类最常使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小听众从广播节目中获得的信息,通常只有7%来自语言,38%来自语调和声音,而剩余的55%则来自小听众脑补的画面。画面感换一个说法,就是“诗中有画”。播音主持是二度创作,通常采用第一作者的文稿,并理解和尊重第一作者的创作。
在少儿广播节目中,应从以下三方面塑造语言的画面感,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想象,启发孩子的心智。
优秀的播音主持稿件中,有声语言的弹性变化无穷,既有高低、远近、快慢、强弱、虚实、刚柔,也有抑扬、明暗、急缓、大小。播音主持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要勤感受、多揣摩,调动以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受,让“五觉语言”调动起语言表达的画面感。知识是孩子跟世界紧密联系的最直接的通道,所以当主持人用五觉描述事物的时候,更容易让小听众感同身受。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一段关于小草的描写,如果播音员主持人自己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表达得平淡无奇,那小听众更是接收不到各种信息,无法钩织画面感。“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首先,播音员一定要感受到文字带来的空间感,播音员在头脑中要形成方位、远近、高低、上下的清晰轮廓。例如,园子是30米远,田野是500米远。那么,这里“瞧去”的就一定也是500米,因为可以根据下文推断出来,“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时候要运用气息和声音的弹性,表现近处的农家菜园子时要使用小音量、近话筒,气弱声小,字音弹到上齿门外一尺远即可,显示出亲切感。要想表现草地的辽阔,播音员声音应放低,打开口腔,让字音很饱满,用虚实结合的音色来表现。要想描绘最远处的草,应用实声、亮音色,运用声音直线的穿透能力,把声音推送到很远,让小听众瞬间获得层次感,得到美的享受。再如,散文《春》里描写果树百花盛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念“火”字时,要让小听众感受到熊熊篝火或者太阳带来的温暖和明亮,吐字偏实,丹田气足,后声腔立起。白雪则代表纯洁无瑕,圣洁无比,干净通透,那么这句要用虚声、小音量,丹田气息微弱,叼字力度偏小,重音的表达,也要稍稍停顿一下,给听众留下想象感受的空间。小鸟的鸣叫、牧童的短笛,是听到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是闻到的;草软绵绵的,是触摸到的。只有真看、真想、用真心,积极调动五觉,感受深刻,才能实现有感染力、有画面感、有鲜明形象的播出效果。在形象感受中,感觉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进入综合感知的领域,这一点在播音中极为重要。在形象感受中,一切感觉、知觉都处于整装待发的状态,不需要勉为其难地刻意动员,只要语言符号发出信息,那几个感觉、知觉便可一触即发。
文稿中很多地方都会运用修辞。第一作者为了增强人、事、物的立体感和鲜明性,便于受众感受与认知,会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方法,把人、物、事写得活灵活现,让受众身临其境。播音员主持人是二度创作,要深刻领会第一作者的意图,并细致揣摩、深刻感受,做到锦上添花。言语中在说到某一事物的时候,伴随着肢体与面部的动作表情,同时产生语调上的形象化描述。如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小听众非常熟悉两种小动物,就会有接近性和亲切感。关键字“高和矮”对比强烈、鲜明。通过两种动物的口表达时,要尽量对比出个头大小、声音粗细、语调的上滑与下滑、音质的粗犷与温柔等,这样小朋友能瞬间理解和接受。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中的“断”,“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尽”,“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中的“尽”,都带有特别的韵味,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传递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播音中要把这种韵味体现出来。
“牧童遥指杏花村”等诗句中有画,使听众身临其境,按照这样的文字去作画,孩子们也能画得惟妙惟肖。
名词和动词是实词,在播音时要抓住关键名词和动词。名词通常自带画面感,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味道、品性、场景、环境、位置等。想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灵动十足,少不了动词来助力。为了实现某种目的,便会产生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语言动作具有达到目的的行动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语言动作,语言动作决定着语调的变化。运用准确合适的动词,会让文字充满精气神,更加逼真、有说服力。如,“秋天,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这句话用色彩和想象描述具体景物后,使用了动词“离开”和“飞舞”,不仅画面感十足,而且形成了连续的动画。一些动词具有趋向性,如,“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跑、跳”等孩子们熟悉的动感十足的词。
名词的静与动词的动动静相宜,完美交融在一起。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播报这样的作品,要注意表达出名词的画面感和动词的趋向性。
播音主持是二度创作,要力透纸背,深挖文字背后的力量、精神、内涵、温度、味道、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