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琪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是多样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结合多种信息形式完成综合传播,对传统红色影视教育构成挑战。因此,教育者在此背景下需要重构教育路径,借助多种技术创新教育形式,淡化“说教”模式,激发人们的思考认知积极性,为传承红色文化、提升红色影视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全媒体视域下,广电媒体、平面媒体等领域均借助视频、图文等形式在各个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构建全新的资讯传播格局。在信息开放互通的背景下,红色影视教育环境也有所改变。红色影视教育的模式、内容、主体、范围等有了变化。新时期全媒体视域下,红色影视是弘扬红色基因的主要渠道,而红色文化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文化指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又为红色影视教育提供新的呈现思路。因此有必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拓展红色影视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实现教育路径的重构。
要想做好红色影视教育,需要明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种身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发起人、引导者,而受教育者是接受红色文化、参与红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因此,全媒体时代重构红色影视教育路径需要定位教育主体,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教育者心中树立全媒体意识。由于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功能、形态和服务的多样性较强,可以丰富资源空间和传播形式,为学情分析、沟通交流和多元互动提供机会。因此,教育者需要增强全媒体意识,分析红色教育特点,在红色影视教育过程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渠道,打破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障碍。
其次,明确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全媒体环境中,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化,会产生平等的对话氛围,可以明确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打破主体间的信息传播障碍。网络环境的交互性正逐渐使传统灌输式教育向多元互动模式转变,使主体可以平等获取信息,相互尊重、相互认同。
最后,激发被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即学习者思考、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实现探讨式教育,为受教育者发表自身看法提供空间,明确其主体意识。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介平台增加互动频率。例如,借助时光网、豆瓣电影、影视工业网、奇遇电影等平台,带领受教育人员参与电影分析、评论等互动活动,激发其表达欲望,实现多种思维和观点的碰撞,为弘扬红色文化提供良好环境。
①实现个性化教学。全媒体时代,教育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红色影视个性化教育。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功能,找寻红色影视中的文化内核,使受教育者通过观看影视节目,体会其中人物蕴含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让影视节目直击受教育者内心,帮助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彰显红色影视的价值。因此,教育者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个性化分层教育。例如,借助“智能导师”平台模拟教师行为,实现“一对一”智能式教学。在进行影视教育前,该系统会收集受教育者的影视偏好、学习经验、成果作品、自身认知、所处环境、互动情况、行为表现等信息,最终得出学情数据,为后续开展红色影视个性化教学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划分学习者的不同类型,向其发送适应性教学内容,进而完成个性化教育。
②自动生成教育内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借助当前流行的艺术形式对红色故事进行再次演绎,通过VR、高速传输等技术提升红色影视的直观性和吸引力,进而构成多种影视传播形式。比如,全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新闻稿件撰写、审核、审查的效率和精确度,借助写作机器人可以自动、快速完成新闻写作和报道。因此,红色影视行业也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相关软件,将教育者提供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结合特定思路自动生成教学内容,侧重学情分析,完成个性化教学。
①交互型教学。全媒体时代,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创新红色影视的教育模式,将红色故事、艺术、技术充分融合,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开展教育。因此,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打造交互型教学模式,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钉钉平台,并借助多种信息传输模式实现教学信息的交互。教育者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受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其思考、表达、讨论。同时,可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在线红色影视教育系统,开发多种功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便利。
②体验型教学。体验型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调动学生感官能力,使其身临其境地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内化。此教育形式直观性和立体性较强,会提升教学体验感和真实感。例如,“虚拟体验中心”“3D仿真实践中心”等教学基地可以将英雄纪念馆、革命老区、战役发生地等场景引入仿真中心。学习者可以借助体验型教学模式加深对红色影视、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为弘扬红色文化奠定基础。
③叙事型教学。叙事型教学依托全媒体时代语音交互、触觉反馈、视觉响应等新功能,创新叙事表达模式,突出其沉浸式、交互式特点,为红色影视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例如,在音箱上播放红色广播剧;NRP使受众借助VR模式观看沉浸式叙事片段。因此,红色影视教育领域也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功能和视觉响应,完成360°全景探索,引发学习者产生共情,提供沉浸感和交互体验。
①设置议题。设置议题是正向引导传播的有效方式,由于红色影视主要弘扬主旋律,因此需要把握信息的引导权和话语权。教育者应有效设置红色影视相关话题,树立正确的立场。同时,红色影视教育者可以邀请专家、主持人参与讨论,输出观点,并通过短视频等平台发布红色影视预告、宣传片和关键片段,进而扩大受教育范围。
此外,建议在设置议题时整合视频、图片、文字等元素,突出立体感,积极引导学习者关注红色影视,为弘扬红色文化奠定基础。
②推出红色影视文化产品。新时期,文化创新是发展和弘扬文化的关键,文创产品凝结着人们的智慧,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将文创产品与红色影视要素相结合。当前文创产品发展空间较大,且有政策支持,有助于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探索。例如,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与相关单位联合推出红色文化主题的冰箱贴、笔记本等文创产品,使受众感受红色精神。因此,红色影视领域应融入文创产品发展大潮中,挖掘影视内容中的红色基因,将英雄人物服饰、物件、形象、场景等要素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生产出彰显红色文化的文创产品,拓展受教育面。
全媒体时代,红色影视教育可以和多个行业合作,利用人们的碎片化休闲时间,延伸教育内涵、渗透红色文化精神。例如,红色影视可以和游戏行业合作,开发游戏,将休闲和教育功能充分融合,使受众能够在游戏内获取知识、收获感动,借助场景体验、角色扮演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红色影视教育。比如,利用VR技术开发红色文化解谜游戏,增强学习者的历史同步感,突出红色影视教育的多元化,拉近受众和红色文化间的距离。
此外,在拓展教育空间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善于收集、定位、整合、筛选红色影视数据,通过重组、分析,将数据和教育内容相结合,为红色文化的弘扬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新兴媒介不断涌现,实现了教育的数字化,改变了红色影视的教育环境,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机会。因此,教育者应重新审视工作方式,依托全媒体思路,结合信息技术,细分红色影视教育内容,突出红色影视教育模式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