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香
(河北省深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深州 053800)
物理“学困生”的主要形成原因及特点有以下几点的认识: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特别是这几年的初中课程改革,更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训练;中职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对于刚上中职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在解决物理问题也只停留在直接应用物理知识,不需要更多逻辑推理就能解决。中职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学生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完全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物理“学困生”与物理优良生的主要差异是非智力因素差异。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其实质是单一、明显的,那就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有所欠缺,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般普通中职的很多学生反映中职物理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正确引导,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度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进行螺旋式上升。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斜面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大凡对物理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学困生”,对物理教师均有较深的成见或误解。一般来说,“学困生”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平日少受表扬,对批评较为敏感,若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动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强其逆反心理,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者的对立面。所以,首先应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实施微笑教学、鼓励教学,使其感到有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疑难点要注意个别辅导,多面批、多激励。这样,通过教师热情的教学态度去融化学生逆反心理的坚冰,从而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同时,他们也会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物理学习上去。
一是从书面角度进行培养。不仅要求学生严格遵循解题规范,除了物理公式、数据代入以外,还包括完整的数学计算过程。通过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计算准确率。同时,重视作业订正,所有的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要完整写清解题过程。二是提高有效阅读能力。要求“学困生”在阅读课本、题目时,画出关键字词、重视图表小括号里面的文字说明。然后,通过课堂提问,巩固这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三是从语言角度进行培养。通过语言表达,巩固、记载思维成果。在课堂提问、订正过程中,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整表述物理概念、物理定律以及思维过程,加剧思维活动,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1.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统一授课、分组练习、分别辅导的方法。2.对“学困生”实行多鼓励、多提问、多板书、多辅导,优先批改作业。3.并在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和考试命题时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4.办好辅导班,帮助他们消化书本知识,帮助解答疑难,指导解题方法,及时补齐知识上的缺陷。5.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保证他们与优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采用各种形式或途径,进行表扬鼓励,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解决中职物理“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要想减少物理“学困生”的数量,防止过多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就首先必须懂得“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以防为主,防止和转化并举的控制措施,并给予专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