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益民
溃疡性结肠炎可归为炎症性肠病范畴,即结肠黏膜及邻近组织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典型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等,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反复发作,一直是临床疑难病[1]。随着居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的变化,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率不断上升,且由于内镜技术的发展,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近年来,临床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总结了其临床治疗的相关进展,现综述如下。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仍然未完全明确,考虑与免疫功能、感染、环境因素等相关,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位置以及病程等选择治疗方案,以尽快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症状,并通过维持治疗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2]。目前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西药多选择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益生菌制剂等。临床指南推荐,对轻度、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重度患者可配合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治疗,如局部治疗无效则需静脉用药。但近年来较多研究指出,单一西药治疗本病的效果不佳,临床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3]。邵冬梅研究指出[4],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用美沙拉秦辅助治疗后,总有效率更高,症状改善时间更短,说明该药治疗效果好且起效迅速。吴娜[5]等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使用益生菌制剂与美沙拉嗪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结果说明,相较于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如果常规采用激素、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不耐受,则推荐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等[6]。对重症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使用环孢素A,以减轻患者症状,促使其度过危险期,但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常见如恶心呕吐、头痛、齿龈增生、肝肾毒性等,故临床应慎用。而内科治疗无效、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已经导致患者生存治疗显著降低者,则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可归为中医“肠风”“泄泻”“痢疾”等范畴,病因病机目前仍然存在一定争论,而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段甚多,整体疗效较好,且不少专家在临床治疗期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理论[7]。黑龙江谢金日教授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期论治的观点,在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则以扶正为主。广州周福生教授则指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需要以辩证为基础,尤其需要根据舌诊、脉诊的结果遣方。中华中医药学会经讨论、修订,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如下证型,并推荐了相应的用药方案[8],具体如下:(1)大肠湿热证,治疗以清热除湿、调气和血为基础原则,中药方剂推荐芍药汤,中成药可用香连丸等。(2)脾虚湿蕴证,以健脾化湿为基础治疗原则,主方推荐参苓白术散。(3)热毒炽盛证,以清热凉血解毒为基础治疗原则,主方推荐白头翁汤。(4)寒热错杂证,采用清热化湿,温中补脾的方法,推荐乌梅丸治疗。(5)脾肾阳虚证,以健脾补肾为基础治疗原则,推荐附子理中丸与四神丸。(6)肝郁脾虚证,以疏肝健脾为治疗原则,推荐痛泄要方与四逆散。(7)阴血亏虚证,以滋阴养血为治疗原则,推荐驻车丸合四物汤治疗。
近年来中药局部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也有了较多应用,如中药灌肠、中药栓剂等。该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使药物直达病灶,提高局部血药浓度,加快炎症吸收,且能够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改善肠道功能。所选择的中药也能够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可改善结肠炎病灶病理状态,也能够通过温热刺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对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身体机能也有明显作用。山令顺等[9]研究中,联用采用地榆七柏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后,小鼠症状明显改善,黏膜炎性状态减轻。罗丹等[14]研究中也指出[10],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效果。目前临床报道中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局部治疗的药物很多,如三黄汤、锡类散、康复新液、清肠栓等。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与用药思路不同,各有其特色,而通过联合用药,可在迅速控制患者症状的基础上,巩固疗效。综合近年来相关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西医、西药联合治疗比较存在明显的优势。薛会才等[11]研究中,观察组联合使用加味芍药汤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63%,高于对照组59.37%,且治疗后观察组IL-6、IL-8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张艳平等[12]研究中,观察组在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单西药治疗对照组更低,说明该方案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脓血便等症状。张钧芳等[13]研究中,对研究组溃疡结肠炎患者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益气解毒汤干预后,总有效率更高,血清CRP、TNF-α 水平更低。该类研究均证实了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康复的价值,基于此临床后期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可结合患者病情优先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随着临床对本病认知的不断加深,维持缓解与抗复发治疗也逐渐得到了临床的重视,但具体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但中西医结合维持治疗在控制本病病情、预防疾病复发上的价值也得到了临床的充分验证。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脾胃、肾脏、远期等损伤有关,急性期症状改善后,患者身体仍然虚弱,常伴随脾肾虚弱、肝郁血瘀、湿热内蕴等,这是导致患者病情容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余倩体等[14]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饮食、情志等相关,由于脾胃、肝肾等损伤,并伴随湿热余邪,故缓解后仍然需要加强管理,并配合采取扶正固本的方法进行治疗,减少由饮食、情志、劳累等因素导致疾病复发的风险。王利平等[15]研究中,对101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持治疗并随访,发现中药维持治疗期间患者复发率更低,而患者的复发与饮食、气候变化、情志不调等均存在密切关联,也进一步证实了强化患者缓解其中西医结合管理干预的价值。而西医维持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态制剂方面,旨在改善肠道内环境状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时,维持治疗期间也需要注意对饮食、情志等的控制,并注意抵抗外邪入侵,以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
从目前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案角度,整体来看可归为[16-19]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种思路,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诊疗共识,对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且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价值也得到了临床的充分认可,故临床应对此加以重视,合理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患者在病情改善后,也应该注意对患者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合理采用中西药进行维持性治疗,并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以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