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

2021-11-28 12:34赵玲令
关键词:抗疫精神家国爱国主义

赵玲令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当中国人民踌躇满志踏上中国梦征途之际,新冠疫情突然肆虐中华大地,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无数的逆行者战斗在抗疫一线,无数的百姓主动配合防疫工作,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和一幕又一幕感人事迹涌现在我们面前。“抗疫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构成,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能让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更加清醒的认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1]。

一、“抗疫精神”的爱国主义内涵解读

(一)个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人在春节这个重要日子里会与亲朋好友团聚,享受幸福时光。而2020年疫情期间的这个春节却显得非常特殊,普通百姓选择宅在家中避免病毒交叉感染,医护人员、警察、社会生产保障人员则奋战在抗疫战场。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着贡献,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2]。人的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质属性,社会治理需要依托国家力量,只有国家稳定发展,个人才可能获得幸福。我们党和国家的抗疫决心将每个个体团结起来,有效消除了民众的恐惧心理、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我国的“抗疫精神”充分体现出个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全体党员及人民的政治认同

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局势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党旗要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共产党员、医护人员、军人、警察、普通百姓纷纷请缨,各省市组织医疗队及援助物质支援武汉,百姓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信任,共产党的号召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全体党员及人民的政治认同转化为自觉行动,每一名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政治认同能够将爱国主义情怀充分激发,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政治诉求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获得了广泛共鸣。党中央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保证百姓的正常生活,复杂疫情形势面前的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为人民服务”融进了“抗疫精神”[3]。

(三)“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的价值表达

爱国主义能够让人民更加清晰地分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并自觉约束个人行为。马克思指出,人的需求是价值产生的前提,不同需求会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疫情面前,每一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恰恰是其对国家和民族情感的直观表达。有的人直面疫情,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有的人却哄抬物价,只顾一己之私。新冠疫情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呈现出来,同时也将部分人的丑恶行径暴露于阳光之下[4]。“抗疫精神”是正确价值观念的直观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更好地呈现,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对于价值观念维护与美好愿景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的价值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表达,“抗疫精神”也为爱国主义的价值表达提供了最新支持。

二、“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选择

(一)爱国主义是优秀文化的核心构成

中国古人对家国同构具有深刻认识,孟子提出了天下、国、家、个人一体的观念。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中国人在经历国家山河破碎与家国危亡的困难后,终于赢得了民族复兴的最佳时机。当前,所有中国人又一次面临这场新冠疫情的考验,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战胜了疫情,在世界各国患病人数持续增长的形势下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爱国主义再一次呈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全体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爱国主义,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二)千万小家构成了中国的大家庭

新冠疫情当前,无数医护工作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顾自己的生命与健康,毅然冲上了抗疫战场,同时也有无数的逆行者和志愿者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抗疫战斗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爱国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家庭、爱自己,正是因为这些爱才能够让无数人舍生忘死。战争年代的仁人志士因为“爱”而抛头颅洒热血,疫情面前的逆行者因为“爱”而勇往直前。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已经深深烙印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中华儿女迫切渴望用自己爱改变自己的国家,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而美好。千万小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抗疫精神”与爱国主义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也必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共同前行。

(三)积极弘扬青年学生们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每一个人都要应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家庭就是中国人的信仰,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就是团聚,不远千里万里的人们大迁徙恰恰是中国人对家庭的依恋和责任。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我们要继续弘扬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与良好家风,探寻家国情怀的根源,为家国情怀注入全新的内涵。广大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人在疫情面前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恰恰是家国情怀的最好呈现。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将家国情怀贯穿于实践。

三、“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强化大学生大局意识,凝聚大学生主体共识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使得学生们形成大局意识。“抗疫精神”将中国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大局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把控全局与局部关系,通过全方位的工作清晰认识到要继续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支持党和国家的工作,把握疫情防控的客观规律,继续保持对疫情防控的重视。在阶段性胜利面前继续巩固防控成果,为最终的胜利做出贡献。

全球化形势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新冠肺炎不仅仅对中国产生影响,更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重大疫情面前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借此塑造学生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得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中国应该发挥负责任大国应尽义务,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积极向世界各国派出医疗队并提供技术物资支持,这也使得世界人民从中获益。青年大学生既要形成主体意识,又要正确分辨错误思潮,特别是部分西方国家抹黑中国的行为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清醒意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远未停歇,青年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正确行为维护国家形象,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积极传播“抗疫精神”,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在民族延续和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抗疫精神”呈现出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注入了强大自信,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再一次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也是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最有力武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有不同的具体表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汶川精神、奥运精神、抗疫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抗疫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疫情面前无数中国人支撑起中国的脊梁,教育工作者更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正确认知爱国主义在抗疫战争中的凝聚作用,强化学生们的文化自信。疫情防控过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得到了全面呈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均彰显着社会主义价值观下的凝聚力,青年大学生通过横向对比则能够更好地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感性层面向理性层面过渡,兼顾正面典型宣传和错误思想批判,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抗疫精神”的本质与内涵。

(三)推动学生使命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参与疫情防控

“抗疫精神”使得爱国主义变得更加真实而饱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抗疫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呈现出的意志和力量让新冠肺炎也为之却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壮举让中国人的凝聚力再一次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结合本专业特点,将自身专业知识与疫情防控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呈现专业知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面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家国爱国主义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的家国情怀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