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政军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0)
大型企业集团在发展特定阶段下,必然会将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体系建设纳入规划,旨在探索如何发挥集团优势,提升集团及各企业的科研能力,并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视为关键。目的是为了完善有偿技术服务机制,建立以市场和效益为原则的经费分配、项目管理考核机制,发展内部技术交易市场,激发创新活力。
在公司内部建立技术与服务的市场化机制,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将内部需求等同于市场导向,以价格、价值为杠杆,运用市场规律将企业内部的技术成果商品化,起到引导资源流向的变化,并通过技术成果、技术服务取得报酬,导入绩效评价机制和一定的竞争淘汰机制,激发企业内部各技术团队的积极性,让技术成果的共享变成公平互利的双赢行为[1]。
各业务主体、子公司、孙公司之间的技术业务逐渐呈现出交叉化的态势,内部资源共享和产品协同研发成为必然。逐步发挥研发中心技术平台的基础、支撑、服务作用的同时,应该更深层次的去思考内部市场需求引导下的资源优化与成功共享,用无形的手,调节着各单位之间的利益,指挥着技术团队的行动,牵动着企业对效益、效率的进一步追求。而有偿的技术服务、成果的平移与共享,在企业集团内部其实并不遥远,各检测试验中心在内部的有偿技术服务,研发中心与各业务主体的协同研发等交易行为,都标志着有必要在集团内部建立技术市场交易的秩序与规则[2]。
企业要聚合内部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竞争力,可以探索在企业内打造科研成果市场化交易市场,从而实现科研成果按照市场化交易准则有偿转化。下面结合某集团公司实际,就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技术市场制度化建设两方面来阐述。
打造企业内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交易市场,基础和前提是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商业推广价值,这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的全流程体系来实现的。该集团依托于本部研发中心的建设,引入集成产品开发体系的思想,构建了对接市场和战略的创新体系,打造了支撑协同研发的分层次研发模式,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平台的建设,为构建公司内部的虚拟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要工作项点包括:实现市场与战略双重驱动技术创新;构建分层次研发模式助力协同研发;以产品技术平台构建标准化成果;通过科研信息化搭建知识共享平台等。
依托技术创新现有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在公司内部构建虚拟技术市场,有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各研发单位孵化培育一项科研技术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或者产业化推广受阻都会导致科研成果无法取得预期经济效益,因此建设虚拟技术交易市场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助力共享与效益、效率提升。建立和不断优化技术成果转化制度是构建虚拟技术市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符合以下准则:
保证科研机构、研发人员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以及成果转让的有偿性;无论是企业内的技术转让方还是技术受让方,科技成果转化均可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企业内的科技成果转化要充分激活内部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科研机构的创新创业热情,科研成果也要在企业内部充分共享利用,避免资源重复投入。
技术转让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收取转让费,覆盖研发投入成本乃至获取超额收益;技术受让方通过购买科技成果,减少研发投入,节省新产品研发周期。
开放性的成果发布平台。建立开放性的成果发布平台是构建虚拟技术交易市场的重要基础,建立快响应、高效率、高精准度的信息交流机制是促进企业所属各业务间技术转让及转化的重要前提。而当前,公司已经启动开展知识工程的建设,如何将技术成果的发布纳入知识工程的信息化服务范围,并实现成果的检索、查询功能,将是内部技术市场保持开放性的首要前提。为有效激活开放性成果发布平台的各项功能,企业可逐步建立并完善科研成果发布体系及相关支撑制度,规定企业内部各研发机构原则上应将较为成熟的具有市场化推广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上传至平台,从而确保成果发布平台的信息丰富且实时更新,进一步畅通企业内部科技成果转让渠道,推动成果转让方获取超额研发收益,成果受让方基于科技成果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与效率效益。
差异化成果产权保护机制,鼓励成果信息内部发布的同时,要建设差异化的成果产权保护机制,将协同研发技术成果、委托研发技术成果、外部引进技术成果进行分类保护,制定协同研发的共享机制,独立研发后的授权机制,成果引进后的转让机制,通过分类机制确保企业内科研成果市场化交易的规范有效运转,特别是要关注科研开发进程和成果转让后的产权保护。
建立技术成果与服务交易定价机制。各业务主体是兄弟单位,然而科技成果转让仍然要遵循市场化交易原则,确保技术转让方与受让方可以公开透明、自由公允地进行交易。转让价格应按照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具体要考虑技术转让方的研发成本、科研成果的商业推广价值、开展技术研发的时间成本等核心要素,其中科研成果的商业推广价值是最为关键的。科技成果转让要签署具体协议或合同,明确转让价格和应用范围。
建立技术成果与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全生命周期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响应内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动态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可以是奖励,也可以处罚,奖励和处罚都可以是针对单位和团队双重的。以更好的实现考核评价的监督与激励作用。为了最大化地保证研发成功或者减少研发失败的损失,这要求我们在确立内部技术交易后关注立项、中期检查、验收、成果交付等各环节的动态信息,例如项目立项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共同对行业技术走势、行业需求变化和企业内外部营商环境开展定期评估,分析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是否还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否仍然具备商业推广价值。针对经济效益不佳、无法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研发项目,要及时终止、止损,由双方各承担部分损失;针对要变更技术路线的项目,应尽快同步变更研发方案、重新配置科研团队人员,并考虑是否重签合同协议;针对前瞻性技术,要迅速布局切入,从而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因此,提升科研成果商业推广价值必须开展定期动态跟踪管理,实时研判内部项目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外部行业市场、科技发展趋势[3]。
对于企业来说,打造内部虚拟技术交易市场可以充分畅通内部科研团队的交流渠道,充分强化科研成果的共享共用,基于资源整合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但是,也应该看到,集团内部技术交易市场的确立,需要在公司内部全面灌输一种成本与利润的思维,将人、财、物以至于时间都纳入成本的范畴,真正将研发视为一种投资,无论这种投入带来的回报是长期收益、还是短期回收,都应该以市场为杠杆去评价其价值。就像铁路总公司的企业化运营,国际化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态势已是不可逆的大势,将市场化思潮引入创新范畴必将带来新的效益与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