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亮,张慧敏,吴丽娟,力提甫·艾合买提,李柱海
(1.北京市大兴区林业工作站,北京 1026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林业和草原局,新疆 和田 848000)
依据国务院扶贫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就业增收,急需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1]。然而,多数贫困地区林果业的生产尚未形成规模、优质丰产技术落后、深加工仍处空白、销售运输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资源优势未有效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阻碍农村人口就业增收的步伐。
新疆同中亚、南非、大洋洲、地中海沿岸和美国加州并称世界六大果品产地,自古以来享有“瓜果之乡”的美誉。自21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全力将全疆营造成优质林果基地,将开发地域特色优势林果产品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2]。目前,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展现出“政府引导、部门负责、市场拉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综合发展态势。多年来,新疆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林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的占比稳步提高,已成为全疆经济发展和农民増收的重要途经,在推进当地百姓就业增收和长治久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
本文基于和田县地理气候特点,提出应尽快打造区域特色的优势林果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形成规模效益,抵御各类风险;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工,实现特色林果优质优价;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最终推动和田县林果产业的科学、规模、高效、长远发展,实现百姓就业增收。
和田县位于新疆南部,北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邻喀喇昆仑山,处于东经78°00′~80°30′,北纬34°22′~38°07′之间。全县行政区域4.1万km2,海拔1102~7282 m;地势呈北低南高,北部沙漠面积占比3.7%,中部绿洲1.3%,南部戈壁95%。全域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28 mm,蒸发量2986 mm;气温年均12.1 ℃,年较差30.5 ℃,日较差12.8 ℃;全年日照2715.9 h,无霜期212 d。
此外,和田县多为淡黄沙壤土,占耕地面积的57.1%,其次是灌溉棕漠土、轻度盐化灌淤土、沙板盐化水稻土、细砂土。县域内的沙壤地,无结构,供肥性、通透性和气热条件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偏碱性(pH值8~9),有机质含量低(0.6%~1%);而且土壤含氮量0.06%~0.08%(速效氮16~25 mg/L),含磷量0.06%~0.08%(速效磷2~3 mg/L),速效钾含量200~300 mg/L,整体呈现缺氮、极度缺磷、钾含量丰中有缺状态。
据统计,和田县现有经济林3.76万hm2。其中,核桃林2万hm2,品种以温185、新丰、扎343、新新2号等薄皮核桃为主;红枣种植面积1.24万hm2,以骏枣、灰枣品种为主;葡萄种植面积0.36万hm2,以和田红为主,并推广了美国红提、和田木纳格、无核白等品种;另外,还种植有上万亩的红柳大芸、杏等其他经济林。全县现已形成“南核、北葡、北枣”的产业布局,目前正依托县域内的巴格其镇核桃交易市场、布扎克乡红枣交易市场,加强推进品质管控和品牌创建,包括南部乡镇有序开展了核桃提质增效管理,北部乡镇落实了葡萄立架改造和红枣精细化管理。总之,核桃、红枣、葡萄等特色林果已发展为和田县的支柱产业,并成为全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4]。
和田县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核桃、红枣、葡萄等已发展为当地特色优势资源,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全县特色林果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减缓了农村百姓就业增收的步伐。前期调研发现,制约当地林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
目前,和田县林果业多为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尽管全县正积极推行“龙头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但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而农民合作社技术水平低、生产设施不完善,在税收、信贷、用地等方面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另外,广大农户自主经营能力低,因缺少培训导致技术老化。总之,上述情况制约了和田县林果业规模化发展,抵御风险能力弱。
和田县部分林果主产区存在林地郁闭、树龄老化、品种不优的低效园,仍沿用传统粗放的栽培管理模式及技术;再加上当地农民对国内外绿色果品的质量标准和果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了解不多,不能按照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进行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果品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减弱了林果的市场竞争力。
新疆多数林果加工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偏小、加工能力有限、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大部分果品以粗加工或初级产品进入市场;另外,林果采后处理水平低,甚至存在不分等级、包装较差等现象。总之,因精深加工和二次增值技术落后,导致大量特色果品的市场价值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多数产品很难打进高端果品市场,削弱了特色林果产业化经营进程。
政府和果农过于倚重生产环节,对市场变化趋势、消费者口味习惯、产品销售渠道等知之甚少;再加上缺乏有效引导、组织以及财政支持,导致营销信息平台欠缺、市场营销体系分散等。另外,鲜果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存在“出疆难”“出疆贵”等“卖果难”问题,削弱了当地特色林果市场竞争力,制约了林果业规模化发展及其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针对当前和田县林果业的生产尚未形成规模、优质丰产技术落后、深加工仍处空白、销售运输能力不足等现状,本文提出应以发展优产、优质、绿色果品为着眼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发展现代林果业;强化科技支撑,扩大当地特色林果的种植规模,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实现林果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百姓就业增收[5]。具体的对策措施及建议总结如下。
为改善和田县林果业存在的“散、乱、小、弱”现状,和田县正以行政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林果业在种植规模、生产加工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逐步提升,形成强大的产业经营能力和规模效益,以及企业、合作社和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赢机制[6]。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了和田县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包括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县直行业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生产基地的技术标准、质量追溯、监督管理等相关制度,完善县、乡、村、户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并加强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管理;组建生产技术服务队伍,对基地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实现田间生产的统一管理。二是通过政策支持、宣传引导,引进建设一批林果产业的龙头企业、成立村民专业合作社,鼓励企业及合作社参与基地建设,选好突破口、集中土地、统一规划,推进全县林果业规模化生产;同时,创新特色林果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拓宽销售渠道,以质创牌,提升企业和合作社的林果产品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对农产品优产、优质、绿色生产的要求,和田县应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转化推广力度,创建高标准林果生产示范园,带动提升全县林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实现林果产量、质量及效益的同步提高,实现农民就业増收[7]。
(1)营建良种繁育体系。全县林果的品种单一,容易遭到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的危害,影响林果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目前急需对当地的林果种质资源加快收集与挖掘,尤其重视耐旱、耐瘠、耐盐碱、抗病等良种选育[8]。其中,培育优良健壮苗木是提高林果品质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大良种苗木政策补贴,建设以核桃、红枣、葡萄等为主的苗木培育基地;二是根据当地地理气候条件,选择优良品种与当地种质进行杂交、试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来培育新品种;三是制定和完善优良苗木繁育的技术体系,并强化良种苗木的规范管理,解决苗木多、乱、杂以及检疫性病虫害扩散蔓延等问题。
(2)引进精准高效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为营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示范园,生产出优产、优质、绿色林果产品,需将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应用到田间管理中[9]。措施包括: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气象和土壤墒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测报,灌溉用水量和施肥量的智能决策及远程控制,进而实现林果生产的精准化管理。二是通过技术整合、生产规范化及管理标准化,研发应用新型生物源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杀菌剂,以及普及推广抗旱节水化控等一体化高效栽培新技术。三是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高效对接,缩减流通环节,实现产品品质提高和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益。
(3)建立林果病虫害的精准化防控体系。针对当前部分果农对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有效控制技术了解甚少,再加上和田县当地经济林多为单一成片状,林果园生态条件变化极易引发新的病虫害,甚至造成病虫害的大量爆发,影响林果产量及品质,降低农民收入[10]。为进一步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要求:一是强化风险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控兼顾”,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建立健全重大林果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机制。二是摸清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及习性,针对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危害特征,制定高效的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策略,实现绿色精准防控。三是各级政府通过宣传引导,提高果农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做好责任分工、分类防控,确保各项防控策略落实到位。
(4)创建林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体系。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和田县应基于当地特色林果资源优势,建立一套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实施精品战略和标准化生产策略[11]。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充分提高各级政府的林果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意识,建立健全与南疆林果品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产品认证体系和质量监督制度。二是结合林果深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对原料产品的质量要求,加快推进林果标准化生产进程,落实生产加工各环节的管控要求,实现产品的产量及品质达到国内外市场要求。三是林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中要严格落实“规范生产”、“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等产品质量管理;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控投入品使用时,严禁使用影响环境健康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5)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目前当地林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民文化程度低,对科学技术接受能力差;但他们却是生产一线的真正实践者,这就要求引进或制订的技术标准、管理规程,一定要符合实际,采取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授[12]。具体对策包括:一是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宣传册等媒介,大力宣传新型果农在新时代的作用和意义,调动农民参加技术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人才发展策略,“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定期选拔技术骨干赴疆内外学习,积极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来和发展;并通过示范带动,提升全县果农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科技承包、试验示范以及下乡支农等多种形式指导一线工作;以及引进互联网技术提供在线远程教学培训,拓宽技术帮扶的覆盖面。
引进、培养林果深加工龙头企业,目的在于加快和田县深加工创新技术发展,提升当地特色林果业的精深加工能力,开发符合不同消费群体口味的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林果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13]。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和完善立竿见影的优惠政策,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经济实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一流的精深加工企业来和发展;二是政策引导和鼓励现有企业、合作社远赴疆内外交流学习,基于多年生产经验,开展技术整合、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稳步成长为林果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针对和田县林果“出疆贵”、“出疆难”的“卖果难”问题,亟需发展多元营销方式,提高和田林果产品的知名度,引导当地特色优质林果品与国内外高端市场的高效接轨[14]。具体对策包括:一是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建立有效的中间组织,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开展林果产品订单式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实现企业、合作社和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二是建立市场信息中心,加大市场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林果品当年生产、消费及进出口形势,为林果生产者提供政策性引导和系列化服务。三是全力发展冷链运输业[15],改善林果产品“原料-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产地贮藏保鲜和销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实现产地和高端市场的有效接轨。四是推行品牌策略,标准化林果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以质创牌,使品牌成为当地特色林果品的核心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名片[16]。五是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会、推介会和博览会,建立健全网络销售体系,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当地林果品知名度,拓展销售半径,延伸产业链。
和田县要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林果业,应制订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加速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化[17]。一是鼓励和支持林业、财政、民政、税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落实对当地林果业在技术、财政、信贷、税费、土地等多方面的帮扶政策。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国家支持同农民、企业、社会投资相结合,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投资力度,重点解决林果业生产加工投入不足、林果品收购流动资金困难等难题。三是建立健全融资贷款平台,灵活使用林权抵押等各类小微贷款,实现产业全覆盖入户,推动当地百姓就业增收。四是设立林果自然灾害相关险种或自然风险基金,降低各类风险给农民造成的减产减收;同时,针对农民缴纳保费能力低,可采取国家、地方和农民各出一点的方式加以解决,稳步推进林果主产区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核桃、红枣、葡萄等现已成为和田县特色优势林果,并发展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因县域林果业生产尚未形成规模、优质丰产技术落后、深加工仍处空白、销售运输能力不足,减缓了林果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化,成为农村人口就业增收的瓶颈。为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及意见,包括:一是加快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升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和销售能力,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包括营建良种繁育体系、引进精准高效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建立林果病虫害的精准化防控体系、创建林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体系,同时强化科技人才战略,实现当地林果优产、优质、绿色的生产要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培养建立一批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林果深加工龙头企业。四是发展多元营销方式,提高当地林果品知名度,推动产地和高端市场有效衔接,提升林果产品市场竞争力。五是加强政策性补贴,加大对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投资力度,实现产业全覆盖入户,以及减轻农民所承担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总之,本文提出的措施及建议,将有利于提升和田县特色林果产业规模,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林果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当地百姓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