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的演奏风格分析

2021-11-28 10:30刘禹铄张雨硕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匈牙利小节旋律

刘禹铄 / 张雨硕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派音乐风格的开辟者之一,其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在耳濡目染中对音乐创作产生浓厚兴趣,且跟随父亲随处旅行时接触到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其未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匈牙利回旋曲》原为中提琴小品,韦伯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曲式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大管音色、音区特征,高超娴熟地运用写作技法创作出这部经典且广为流传的大管作品。对该作品进行诠释时,需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题目意义、曲式特征,并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才能将作品内涵及大管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使其在音乐创作上造诣颇深。韦伯生活的年代正值欧洲社会变革时期,各类思潮不断涌现,文化界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类哲学思潮活跃在文化舞台之上,音乐也不例外。韦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开辟者、奠基人之一,致力于打破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局限性与程式化规则,侧重于对音乐内容的彰显。不仅如此,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卷入拿破仑侵略战争,在反抗拿破仑战争中德国民族主义意识觉醒,韦伯也深受影响,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愫使韦伯高度重视德国民族民间音乐,再加上从小随父亲旅行密切接触过民间音乐艺术、福格勒神父对其的影响,韦伯在创作中大量引用民间音乐素材[1]。

1803年,韦伯创作了中提琴小品《匈牙利回旋曲》,开创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初期中提琴独奏领域歌唱性与炫技性相结合的先河,作品中所运用的匈牙利吉普赛风格等民间音乐元素为后续涉及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思想与技法埋下了种子。1813年,韦伯将此部中提琴小品改编为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在民间音调基础上进行旋法上的换序、跳跃,同时大管与伴奏声部形成多层次结构织体,对旋律进行装饰音修饰,运用等和弦转调使得调性发生变化,且具有较强的民间音乐风格、叙事性及歌唱性。这些音乐形态的变化及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情感、精神对大管演奏技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代大管演奏大师波波夫、卡伦·盖根等在韦伯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对于此部具有挑战性质的大管作品,需要演奏者在艺术感知力、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

二、《匈牙利回旋曲》曲式结构与音乐特征

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全名为《行板与匈牙利回旋曲》,从作品的题目不难看出,其由行板及小快板回旋曲两部分构成。其中行板是指音乐速度处于小广板与小快板之间的乐章,源于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指代“徐步而行”的速度。行板属于慢板,速度较为缓慢,每分钟约66拍,善于书法含蓄且优雅的情绪;回旋曲是一种趋势结构,也可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回旋曲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主题的多次呈示,基本主要部分多次重复出现,其他次要部分插入其中,即插部。回旋曲主题重复一般不低于三次,因此新的插部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可以添加序曲、中间过渡,但主要部分依然为回旋曲式。回旋曲主要部分相同,插部不同且交替出现,各个插部为主题展开的为单主题回旋曲。插部与主部对比形成新主题,且各个插部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的为对比主题回旋曲[2]。

《匈牙利回旋曲》行板部分为单三部曲式与变奏曲式相结合的形式,包括两次主题呈示,主题装饰变奏与主题旋律构成纵向多层次结构织体,与传统单三部曲式不同点在于将音乐高潮放置在最后段落而非中间段落。从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小快板回旋曲部分来看,作曲家沿用了传统五部回旋曲模式,但并非以插部为音乐表现核心内容,并特意加入了尾声,打破了传统回旋曲结束于主题的乐思与创作技法。不仅如此,回旋曲中插部一、插部二都发生了离调、转调,音乐表现更为灵动自然、丰富多变,可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并且使各个插部之间的情感对比更为鲜明、强烈[3]。继承了传统民间音乐风格,又逐渐摆脱古典主义音乐思维的桎梏,使得音乐表现力朝向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诠释该部作品时需要遵守谱面规则、把握作品内涵,在理解作品创作背景、题目意义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对作品的审美感知、演奏经验,才能更加完美地演奏作品。是一部具有演奏挑战性质的大管作品,在演奏前需领会其创作特征,才能更为娴熟地运用各项演奏技巧与音乐处理方法。

(一)行板部分创作特征

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行板部分为三部曲式结构,行板主题的两次呈示构成行板的A段,第一次主题呈示由大管演奏,第二次主题呈示则由伴奏担任,二者相得益彰并形成多层次结构织体。乐段B素材源于主题旋律,调式由C小调转为bA大调,形成转调,可强化音乐表现力。乐段A1是主题的再现,调式转回C小调,该部分炫技性旋律与主题旋律相回应,且形成戏剧性对比。

从乐曲旋律层面来看,行板部分旋律优美,既有平缓进行,又有大跳音程,主题第一次呈示时旋律简单明了,在反复演奏中为主题的第二次呈示做铺垫,且两组旋律交织融合、张弛结合、音域宽广,将大管低音区深沉厚重、中音区柔美动听、高音区婉转抒情的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4]。

从乐曲的节奏层面来看,行板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等分节奏,其中切分节奏常出现在主题部分,作为主题的基本动机可催促音乐发展,并表现积极的情绪;等分节奏常出现在中段旋律中,由疏到密的等分节奏使得乐曲具有极强的炫技性,并且自然而然地推动音乐进入高潮。

(二)回旋曲创作特征

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的回旋曲部分虽然与行板部分的素材联系不紧密,但在行板旋律结束后出现了三连音动机,直接进行到C大调属和弦上,进而将乐曲引入至欢快活泼、热情高涨的回旋曲部分。

作品回旋曲部分A段带有明显的匈牙利音乐风格,跳进式与级进式旋律相互融合,在小快板的映衬下格外欢愉。同时,出现在高音区的插部一与插部二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戏剧性的比较,乐曲旋律的上下行使得乐曲表现力丰富、情感真挚且富于变化。

回旋曲部分的节奏富有舞曲风格,使用了大量八分音符等节奏、十六分音符等分节奏、附点节奏,呈现出疏密交织的特点,善于刻画细腻情感、推进音乐的不断进行。

三、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的演奏技巧及风格

《匈牙利回旋曲》是一部经典的大管作品,其旋律时而委婉含蓄,时而热情高涨,体现出匈牙利人民能歌善舞的特性及热爱家园的民族品质,下文结合该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曲式结构对其演奏风格进行剖析。

(一)行板部分——叙述性与歌唱性兼具

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行板部分为第1小节至第81小节,其中A段为第1小节至第37小节,调性为C小调;B段为第38小节至55小节,调性为bA大调;A1段为第56小节至81小节,调性为C小调。

在演奏A段时需要保证气息充足,使得大管声部与时而平缓、时而跳跃的主题旋律交相辉映,通过合理方式处理音乐、增强音乐艺术表现力体现出大管高音区婉转抒情的特点,并打造出歌唱性的演奏效果。乐曲B段调性由C小调转变为降A大调,抒情性与叙事性交替出现,演奏时要注重音乐的流动性,对优美的田园风光娓娓道来,仿佛在向受众讲述安静、淡然的田园生活故事。乐曲A1段为行板部分的两点,充满炫技性旋律且与主题旋律相互映衬,作曲家为此乐段的演奏提供了自由发挥空间,演奏时配合舌头吹奏出断音,保证每个音清晰准确,并组合成流畅的旋律。

行板部分音乐节奏自由灵活、旋律丰富多彩,具有抒情性与歌唱性兼具的演奏风格,演奏者需做好节奏与音乐的处理,以此通过大管吹奏将抽象的音乐形象转化为映射在受众头脑中的图式与视象。

(二)插部——委婉抒情,热情高涨

行板部分结束后乐曲进入小快板回旋曲部分,第82至第93小节为主题C,共重复出现三次,因此包含两个插部。主题C调性为C大调,以跳跃性旋律及疏密交织的节奏打造出明快热烈的音响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匈牙利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在演奏主题C时需要保证气息下沉、吐气连续且均匀,以舌头吹奏出断音,体现出主题C旋律的舞蹈性,表达高涨、激烈的情绪。

主题C与插部一连接部分由伴奏担任,至94小节进入插部一,由大管高音区呈示。在插部一的开始部分,乐曲的旋律具有较强的对话性,节拍律动、旋律进行中将匈牙利人民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插部一第122至129小节旋律婉转悠扬,与前面跳跃性、舞蹈性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第165小节开始,大管声部旋律开始了插部一的最后呈示,165小节至182小节间的旋律是插部一的尾声部分,作曲家对其旋律进行的转调与离调,先由G大调专向C小调,再专向降E调,最后转变为C小调,在离调与转调中引导者主题的第二次呈示,丰富的性格与大胆多样的和声使得插部一结尾部分充满了戏剧性冲突。在演奏时演奏者的情绪需要随音乐情绪变化而变化,将自身代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情境之中,并控制好自身的呼吸、指法与吹奏技巧,使得大管声部委婉优美、清丽动听[5]。

插部一具有委婉抒情、热情高涨的演奏风格,演奏技术要点在于把握情感情绪,合理运用吹奏技巧,进而更为完美地诠释作品。

(三)插部二——动静结合、戏剧性凸出

插部二同样是由主题发展而来的对舞蹈场景的描绘,但舞蹈的风格与性质与插部一明显不同,仿佛是分别展现不同风格的匈牙利民间舞蹈。对比而言,插部二是对插部一旋律及场景的深化,在开始部分便由大管声部旋律进入,调性由F大调巧妙地转变为g小调,再加上大跳音程与律动节奏的结合,使得开始时旋律激荡、情绪饱满,更为形象地体现出匈牙利人民热情奔放、明快豪爽的民族性格。接下来是对之前旋律的再现,由伴奏担任,大管声部与伴奏形成多层次结构织体,两组不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使得音乐情绪深刻且复杂,不仅表现出载歌载舞的场景,而且隐含者作曲家对民间歌舞的喜爱与青睐。在演奏该部分时需保证气息饱满,尤其是在演奏高声部时需避免气息断断续续,这样才能表现出乐曲旋律的灵动性。

至第214小节,大管声部旋律依然跳跃,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再次出现,之后的旋律则呈波浪进行,音乐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并逐渐由歌唱性回归至律动性。不仅如此,乐曲歌唱性、叙事性与抒情性交织交互,既展现出匈牙利人民的歌舞场景,体现出匈牙利人民崇尚自由的性格,又描绘出平原壮丽景色,可谓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在演奏时演奏者需要运用连音吹奏技法,保证气息连贯均匀,并把握好节奏节拍。

插部二具有调性频繁转换、戏剧性效果突出且动静结合的演奏风格,在演奏时需注重言演绎出多种复杂旋律,赋予大管更具特色的表现力。

(四)结尾部分——半音上升,向前催进

作品结尾部分将主题旋律再次演奏一遍,其中的第三段落则是整首乐曲的压轴部分,三连音演奏需快速、精准,在音乐力度处理上也需要将开始部分的重拍吹奏得明显清晰,在实际演奏中可将三连音中的前两个音进行连吹,能够有效降低演奏难度。在大跳音程中,需要将音高稳定住,保证节奏适中且进行合理。不仅如此,在最后的音阶上行旋律中,需合理运用气息吹奏出由弱渐强的效果,以此体现出速度变化、力度变化所产生的戏剧性,以半音上升催促音乐的进行,进而更为精彩地诠释作品。

结 语

大管作品《匈牙利回旋曲》是韦伯创作的经典曲目,作曲家在延续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风格、音乐要素的基础上对曲式结构、旋律、节奏等进行了创新突破,使得整部乐曲旋律丰富多变、节奏灵动自然。此部乐曲属于挑战性质的大管作品,不同部分结构、风格及情感不同,呈现出或抒情叙事,或热情高涨,亦或是戏剧性凸出、半音上升的演奏风格,诠释该作品时演奏者需基于作品、创作背景分析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了解作品谱面规则,并结合自身演奏经验、对作品的感知等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以此更为精彩、完美地诠释作品。■

猜你喜欢
匈牙利小节旋律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快把我哥带走
给你的信
嗅一嗅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节节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