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艺术形式及演奏诠释探究

2021-11-28 10:30:40白一涵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三连音八度协奏曲

白一涵

一、圣桑的平生简介

圣桑出生于法国巴黎,两岁半跟随姨婆学习钢琴,展现出了他的音乐天分,三岁已经创作出第一首作品,五岁写出附有钢琴伴奏的歌曲,七岁便开始跟随名师学习钢琴以及作曲,在此之前他也多次公开演奏钢琴。

圣桑少年时代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青年时代曾以管风琴演奏家而著名。李斯特曾称赞他为最棒的管风琴家。李斯特的音乐对圣桑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圣桑中年以后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并经常以钢琴家,指挥家的身份出国演出。一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作品,涉及器乐领域的各种体裁和戏剧音乐,终生致力于维护古典传统,坚持以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曲式来进行创作,其创作特点华丽,流畅,手法简练。在他辉煌而璀璨的86年生命历程中写出了无数博大而精深、浩瀚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他在浪漫主义时期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对他的个人经历与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研究,才能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思想。

二、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形式

协奏曲指一件或者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技巧的大型乐队套曲。大多数的乐队协奏曲的结构形式都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样式:奏鸣曲样式和交响曲样式。奏鸣曲样式依照奏鸣曲形式构建,有慢、快、慢、快、四个乐章组成。

复调织体占了很大的优势,交响乐样式则为快、慢、快三个乐章,类似于歌曲序曲的主调织体写法,他的第一乐章采用了平行于独奏协奏曲的“利都奈洛”形式,在没有独奏部分的情况下,乐队主题材料在不同的调上出现,最后一次总是出现在主调上,终曲乐章通常是舞蹈风格的二段式乐曲。但是大提琴a小调协奏曲确实和一般协奏曲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他把三个乐章连续不断的演奏下去,成为了一个单乐章套曲的结构区别了常规的三个乐章的协奏曲式,因为连续不断的演奏,且三个乐章的紧凑形式也使其变得短小精炼,所以要求演奏家用极高的演奏水平来表达此曲的内在美。

三、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诠释

(一)情感表达

圣桑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一首朴实的作品,纯粹而又其直率的表达引人入胜,它既不浮华,也毫无学究气。这首协奏曲采用李斯特式的单乐章结构,但其中含有三个不同节奏与速度的明显段落,或者,换句话说,三个“乐章”不间断地连续演奏,由于其中有一个基本主题不时间隔出现,从而使整个协奏曲的衔接显得十分精练、紧凑,仿佛天衣无缝一般。

全曲用单乐章写成,共分为三大部分,它不间断的连续演奏,其中有一个基本主题会不时地出现用来贯穿全曲,使整个协奏曲衔接精炼,紧凑而且天衣无缝,让听众感觉一气呵成。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快板,2/2拍子,奏鸣曲式。主部:概括了整个的乐曲形象,并贯穿全曲,因此,把主部演奏好是成功演奏好全曲的关键。在乐队强奏第一个和弦之后,大提琴奏出了热情而激动的主部主题,乐队的伴奏烘托出大提琴华丽的音色,然后开始在两个八度的范围内,以三连音为核心五次有高至低作快速下行反复,随着乐队的搭配演奏,思路越来越清晰,把人们的内心矛盾与挣扎表现的非常位,同时又不失激情与热情。他的进行敏捷,简洁,一句接一句的起伏,为了把主题表现的更有生气,可充分利用颤指来提供活力和色彩。使主题富有生气,使人感到蕴藏着内在的热情与激动。副部篇幅较短小,建立在F大调上,在调式和音响特点上与主部成对比,其旋律性格抒情、优美、宽广,富于歌唱性,常被称之为“舒曼式曲调”。呈示部的结束部以主部主题的素材进行技巧性的发展,急促的双弦断奏使音乐变得活泼兴奋。强奏时可用较宽的顿弓,弱奏时可用短促的跳弓。独奏大提琴在这里虽有较多的技术要求,但它总是处于它本身最有效果的音域之中,几乎没有技巧卖弄。“乐章”的发展部和再现部历时较短:发展部主要发展乐曲的基本主题,特别是发展它那上下滚动的三连音音型;再现部则以简略回顾两个主题的方式,为下一“乐章”的进入作好准备。

一段主调旋律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段中音声部较为宽阔奏响的第二主题,这里音乐的力度显然逐渐在松弛和减弱,这时音乐的节奏、速度和调性都改变了。从远处仿佛传来一阵阵舞蹈的乐声,这是弦乐器轻声的分部合奏,它使这段音乐酷似一支古风的舞曲,同时又像是一段精致的间奏或是短小的诙谐曲,当舞蹈节奏确定后,大提琴演奏出了甜美细腻的新主题,似乎是自言自语的倾诉,并与伴奏形成呼应。在辉煌的华彩乐句里,可用连续的跳弓演奏琶音,并逐渐增大音量,加快速度。第三乐章,不过分的快板,2/2拍子,开始先由伴奏声部静悄悄地奏出第一主题,再将这一主题过渡到大提琴上,演奏时仍要保持清晰的节奏和有力的音响。接着大提琴奏出一个非常华丽的新主题,可以看出这一主题是由第一主题的后半部素材发展而来,是一个带有切分音型的抒情曲调。演奏时要强调每一组的第一个八分音符,并加以揉弦,使乐曲优雅、轻快。乐队的伴奏依然是延续的第一主题,伴奏与大提琴的相互照应,相互转换,突出了大提琴的音色,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先后出现,类似于奏鸣曲的形式,因为两个主题存在对比,且第二主题后又有了第一主题的再现。两次主题的回原速都是为了回到第一主题的元素。

(二)演奏技巧处理

在a小调第一乐章的演奏中,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把主部演奏好是成功地演奏好全曲的关键。但是主题音乐的节奏因为是2/2拍,所以不太容易能够演奏的准确,清晰,所以在刚开始学习这首曲子时,可以先用4/4拍来练习,这样可以便于节奏的掌握。曲子的重音记号的地方要特别注意,第一部分的第一句有一个一连串的下行音阶组成的句子,这一句是重点突出紧张激动的心情的,所以在拉的时候要注意左手的流畅性,拉弓时要拉满弓,一句下来一气呵成,在协奏曲当中会经常出现第一主题的再现,每一次再现的方式与情绪都有不同,所以在力度的表现上也要适当的注意。

为了把主题演奏的更加有生气,也可充分利用颤指来提供活力和色彩。由于主部主题速度较快,而且颤指的音符时值短,所以可采取小颤快摆的颤指方法来演奏,用这种颤指法效果特别棒,可把开始第一个音有如同晴天霹雳的重音效果,而且乐曲中的多种重音演奏也会干净利落。在这首十分朴实的协奏曲中,只有当独奏大提琴开始演奏这支新曲调后,它才越来越辉煌地发挥大提琴的演奏技巧,包括快速的音阶、结构复杂的节奏、分解和弦的乐句以及八度音进行等,从而促使音乐一度形成高潮。

第二部分是一个活泼的小快板,从乐队的四次重复叠奏开始,弦乐还运用了弱音器,使得整个曲子轻盈明快,优雅舒畅,是一个小舞步形式的风格,乐队与大提琴走到最激情时以一个和弦戛然而止,然后让大提琴做了自由的华彩演奏,将第一部分的三连音,持续的颤音都运用与此,从主音到属音的延续,是大提琴的第一主题的变奏,乐队这时渲染一种明晰的气氛,运用和弦伴奏,如歌如泣,生动委婉,最后在一个低音的演奏中循序渐进,走向第二部分的结尾。

第二部分是一个3/4拍子,3/4拍子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拍子,是抒发感情的常用拍子,在这一部分当中,演奏者要着重注意右手的运用,拉弓的饱满和呼吸感是主管重要的,当然左手还是要有很强的连贯性的配合,才能拉奏的情感到位,因为大多部分都是连续的音,也需要拉弓时用一弓拉完,所以演奏者练习的时候可以先练习左手的连贯性,然后四弓拉完一句、二弓拉完一句,到最后的一弓拉完。在三连音的拉奏中,要保持三连音的稳定,每一个三连音都要平均的拉出,最后低音的要演奏的娓娓道来,含蓄深情,悠扬委婉。

第三部分是一个大提琴和乐队的完美合奏,这时候大提琴不再是局限在一个音域,而是把音域的范围扩张的更大,这种跨度大的音域更能表达情绪已经达到了一个最高潮,第三部分大多是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快速而连续,加上乐队的强奏,又给了大提琴一个浑厚的支撑,强烈的乐队和大提琴奏出激烈的碰撞感,体现了人们心里充斥着矛盾的心理,把气氛渲染到最佳,一段激情过后,整首曲子就到了最后的收尾,一段抒情的乐段缓缓的飘入我们的耳中,音乐极富戏剧效果,大提琴和乐队的相互交映进入了华彩乐段,音乐无比灿烂辉煌,当音乐再次回到基本主题以后,在乐队越来越快的伴奏下,大提琴也在快速的音符中最终以激昂的感情色彩结束全曲。

第三个部分是2/2拍的,是整个曲子的中心,也是最难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运用了很多的技巧,跳弓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难点,右手快速的跳弓,加上左手的八度的双音大跳,使得刚刚开始开谱的演奏者们有手忙脚乱的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分解着来把这一段拉好,八度的双音要注意音准,大提琴不和小提琴的手指跨度一样小,由于音域的不一样所以八度的手指间的距离也不相同,越是到高音区高把位的时候,八度的音准就越难去把握,更何况几个八度五度的相互转换连续奏响,这更是使整首曲子的难度提高了一个档次,在这么难得基础上,又加上了右手的跳弓,双手如果不配合默契会非常不好听,所以这需要演奏者的加强练习。

四、演奏难点

圣桑a小调协奏曲是大提琴曲中的一部经典的作品,他几乎把大提琴困难的地方全部包含在内了,大提琴的难点就分为左手和右手两个部分,左手主要表现的是感情的连续性和细腻性,右手主要表现的是乐曲的情感起伏和呼吸感,只要知道这些那么接下来的练习就好解决了。在圣桑a小调协奏曲当中主要有这样几个难点,三连音、快速的16分32分音符演奏、八度双音、跳弓、揉弦和高把位的音准。我在这里简单的把这几个难点说一说。

三连音是一个常见的音型种类,我认为主要是表达连贯和紧凑的思维情绪,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拉奏时要特别注意一下三连音的均匀程度,每一弓结束的时候,右手持弓不要太急于去推动下一弓,把上一弓拉完拉清晰,再去准备开始下一弓,这样既不会把节奏越拉越快,又不会显得将乐曲交代的不清楚。同样的道理可以适用于16分32分音符的拉奏,16分32分音符是在节奏中很快的音型,需要每一个音符都交代的很清楚,这个时候要付出耐心去啃下来这一段就迎刃而解。可以先把16分音符看成4分音符慢慢的拉,然后再把练熟的串起来,慢慢的拉快。八度双音我在讲到曲子感情已经提到了,每一个八度的音准距离都不一样,只要掌握好这个距离,反复练习仔细看就能练好。跳弓是一个让很多演奏者头疼的事情,如果说左手是一个技术活,那么右手就是一个富有生命的精灵,是右手赋予乐曲生命和情感,所以右手的提高是缓慢的,跳弓也是这样的,但是凡事都有一个突破点,跳弓的突破点就是先拉短小的分弓,通过用很少的弓毛与琴弦的摩擦,奏出颗粒性很强的声音,再慢慢加快速度,这时就会让弓子自然的跳起来,很多演奏者都觉得跳弓是刻意的,事实上跳弓是一种自然地拉弓的方式,运用手指的灵活掌握弓子,别让弓子控制了自己的手。其实表达情感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揉弦了,揉的快一点可以表现的急促,揉的慢一点则可以表现的悠扬,在保持音准的基础上,用手指左右晃动来表现揉弦,揉弦要揉的连续和均匀。

结 语

作为一个在当下时代一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独奏乐器大提琴来说,圣桑的a小调是一个最能表现大提琴华丽的音色和技巧的一首协奏曲,希望可以通过分析圣桑a小调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大提琴这样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乐器,是我写这篇论文的最终的目的,我本人对大提琴有着深深的情感,觉得他不仅仅是我心灵的伴侣更是一个情感的栖息地,所以我会一直在大提琴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在这条追逐音乐追逐大提琴的路上,我希望有更多的演奏者与我同行!■

猜你喜欢
三连音八度协奏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艺术研究(2018年1期)2018-08-31 11:19:36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黄河之声(2018年2期)2018-04-04 02:33:18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新一代(2017年6期)2017-06-11 12:53:11
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
北方音乐(2016年11期)2016-08-12 09:19:03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北方音乐(2016年18期)2016-02-04 08:18:12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里的协奏曲
海浪协奏曲(下)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