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景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2021-11-28 08:08:47秦佳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玄武湖南京市文旅

秦佳

(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09)

“十四五”已开局,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越来越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高水平融合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处重要内容涉及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其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地域文化的传播,进而实现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自2009 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推进文旅融合的建设命题早已开始。目前南京市已进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阶段,如何在南京市景区推动高水平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南京市文旅人谋划实践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在南京市政府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带领玄武湖景区走出了一条“筑底色、强特色、增亮色”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基础路径:理念融合,牢筑山水城林底色

自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方面,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一工作思路,是将旅游作为载体,以文化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产业演化方式。在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时,首先要树立思想理念上的融合,要求我们文旅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才能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新的增长点,才能开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持续涌现的新局面,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说起南京这座城市不仅山清水秀、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旅游资源魅力独特,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就像是一座活着的时空博物馆,仿佛每个时代最美的印记,都被它妥善保存。

玄武湖景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东枕紫金山,西依明城墙,距今已有2300 多年的人文历史,古名桑泊、后湖、北湖,1909 年作为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景区面积5.13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78 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88.7%,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六朝古都之中。

千百年来,玄武湖与六朝古都休戚与共、深度交融,因为城市的历史古韵遗存让玄武湖更显底蕴,因为玄武湖的自然生态如画而让城市充满生机。

(一)盛世兴园林

南京作为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特别是南京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民意,对玄武湖景区实行免费开放,并按照“文化为魂,生态优先”的要求,以人为本,斥巨资,历数载,制定并实施景区内环境综合整治和景区环湖路的升级整治,彰显“人文、生态、清水、休闲”的特色,营造更加闲适自然滨水亲水的空间。玄武湖景区如今年游人接待量近2000万人次,不仅成为了一个开放性、公益性的城市公园,更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客厅”,是大众休闲游览的好去处,不仅能够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还能够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推动南京的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赋能,旅游为民。

(二)园林印盛世

如今的玄武湖五洲桥堤相连,山水平台相映成趣,鸥鹭燕雀飞鸣,春夏秋冬如诗如画,总长10 公里的环湖路上,明城墙镶边,景观古迹相连。不论是城市公园的区位条件,还是自然山水条件、历史人文条件,玄武湖景区都为南京构建高颜值、生活味、归属感的生态宜居城市持续发力、添砖加瓦。如今的玄武湖是个适合把酒临风、赋诗感怀的地方,也是南京这个繁忙都市中的桃源,它把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寻常人家的生活,也把自古佳丽的江南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融为一体。如今,玄武湖景区所蕴含的文脉、绿色和生态,绝对是城市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底色”。

二、发展路径:产业融合,加强美景人文特色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习总书记强调,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强调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发展旅游经济要以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我们文旅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化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以释放“1+1>2”效应,激发文旅发展的活力。

玄武湖景区在发展中,用“融”的理念搭建文旅平台。一是与先锋书店合作,将梁州上的友谊厅打造成诗歌书店,将览胜楼打造成全世界唯一的一座虫子主题先锋书店,景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静谧舒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读书氛围,与两座主题先锋书店相得益彰。中国旅游报对此做过“融在南京景区里的书香气”主题报导,景区里的先锋书店也荣登《学习强国》介绍。二是与金陵图书馆合作,成立“南京市文旅融合阅读”基地,在景区各游客中心设置了智能图书借阅柜3台,文旅数字阅读机3台,景区内临湖景设置了智能朗读亭1 座,以及7 座智能书香宣传雕塑小品,可供游客随时借阅共享金陵图书馆的图书信息。三是改造提升景区内文化展馆,先后对武庙闸和黄册库的展馆古建出新改造,更替添置数字多媒体展陈设备,并组织专人成立项目小组,收集梳理有关武庙闸水文化和黄册库档案文化的历史资料。在水利专家和省、市及国家档案馆的支持下,并听取了中科院社科所研究黄册库的专家的咨询建议,系统梳理相关资料,努力打造出高水平、有价值的历史展馆。

玄武湖景区在发展中,也注重用“融”的办法打造优质文旅产品。一是打造生态景观区,建立生态互动区。景区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开展水生态试验区建设,配置栽植水生植物30 余种、6000多平方米,丰富了水生动植物品种,水生花卉科普专类园初具规模。景区始终将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每年投放鱼苗15000余斤,用以维持水生态平衡,并结合环湖路十里长堤彩化工程,打造了450 米生态岸线,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水景观。景区的翠洲风光幽静,苍松翠柏如盖,是松鼠活动的天堂,景区在云杉间搭起松鼠小屋,投放数十只松鼠窜跃林间与游客互动,打造成开放型松鼠园,广受游客好评,形成城市中难得的动植物融合、水陆丰富的生态互动区。二是聚焦科普,加强校地合作。今年来景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生物资源逐渐丰富,吸引了多种水鸟前来栖息休憩,2020 年新增出现绿鹭、红头潜鸭、白胸翡翠、红额翅雀、斑鱼狗等多种水鸟。在景区的和平门湿地,据不完全统计,野生鸳鸯数量超过50 只,鸬鹚超过70 只,因此景区多次获称“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南京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先进集体”。结合独特的水文化,景区推出观鸟游湖专线、生态探秘之旅,休闲与研学相结合,寓教于乐,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喜爱。景区历年来一直是高校园林环保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已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科研力量进行生态本底调研、规划生态建设;与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联合开展“生态向学,绿动南京”主题活动;与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多次举办生态治理宣讲、公益科普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态主题教育,筑牢生态根基,让绿色成为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特色。

玄武湖景区的发展,也离不开用“融”的路径深化各类文旅创建。景区的菱洲岛自动物园搬迁至红山后,封闭搁置多年,2015 年确定为南京市第二批列入省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2019 年5 月建成的中南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就是位于景区菱洲岛上的这个项目,占地面积近10 万平方米。中南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为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与中南集团合作的PPP 项目,作为南京城市公园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景区建设管理的“第一单”,在整个江苏省PPP 项目管理库中,也是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早期尝试,意义特别。中南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项目,是采用政府特许经营模式,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关系,秉承“美好生活,乐在其中”的经营理念,定位为现代城市生态型主题乐园,目标客群覆盖全龄段,聚焦青少年群体,以快乐为追求,以服务为宗旨,打造集生态之美、陪伴之情、沉浸之乐、科普之趣为一体的城市微度假场景,开启传承回忆、再现童真的闲趣之旅。同期,大型绿雕“二龙戏珠”也成功回归菱洲大草坪,菱洲的新姿,引发了南京市民对菱洲老动物园“美好回忆”的感慨和热潮,大批游客涌向菱洲打卡怀旧。

三、创新路径:市场融合,增添时代亮色

玄武湖景区作为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多年来一直坚持推进文旅融合的发展和建设,免费开放10 年以来早已成为南京人民共享的绿色空间,也是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首选之地,被誉为“百姓乐园”。玄武湖景区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围的各类景区一起形成聚合效应,为南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展思路、临危不乱、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保持景区的文化自信,在转换文旅融合工作思路的同时,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通过高品质的游客体验来传播优秀文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助力云游玄武湖

景区利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加强活动与经营的宣传,积极参与文旅直播团、中国公园协会、直播南京等组织的直播活动,各类主题活动频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21 年上半年新闻媒体报道近500 次,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31 次,学习强国报道50 篇次,景区微博在全波4A 级景区中排名稳定在前20 名,并不时进入前10 名,景区微信公众号全年保持稳定更新,2020 年公众号共发布微信1689 篇,关注量稳定在160 万人次,丰富的内容和源源不断的素材吸引力人民日报、央视、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来采风或追加报道,高频率、多平台的宣传,与还有课保持良好的信息传递,即使在疫情突发的闭园期间,也做到了“园闭景不闭,园闭宣传不闭”。

二是梳理景区文脉,积极向大众普及传播

余秋雨说:“别的古都,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南京的文脉悠远,千古名篇数不胜数,跟随散落在美景中的诗词典故,带你走进独特魅力的文化金陵。玄武湖景区也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荟萃,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很多歌咏玄武湖的诗词,景区积极开展梳理文脉的工作,系统的对相关历史文化资料进行研究和归纳,按照五洲区域分类介绍,同步在景区公微信众号和《金陵晚报》发表“玄武湖的百年巨变”“玄武湖与人文”等主题连载,要让更多的人感受景区的文化之美,不断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系统的讲深讲活玄武湖的文化故事。随着知名度扩大,央视《航拍中国》第二季、《直播中国》节目也走进景区,将景区的影响力推向国际。

三是坚持旅游为民,培育大众活动品牌

玄武湖景区不仅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也是江苏最美水地标,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曾经称赞,玄武湖是国际一流纯天然水生运动基地,景区也是2014 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铁人三项的比赛场地,现在景区每年都是南京马拉松半马的终点和全马的必经赛段。景区为了满足大众的休闲娱乐健身需求,持续打造丰富的品牌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冬季培育“跑跑玄武湖,南京很幸福”的环湖长跑,春季巩固传统花事品牌活动,以樱花节为重点,以梅花、郁金香、月季花等花事活动为基础,继续打造“百花闹春游园会”。景区利用开阔户外空间优势,拓展高品质广场活动,2021 年上半年,与市文化馆合作,举办“幸福南京人”大众文化演出5 场,还举办多场汉服文化节和亲子研学活动。景区通过丰富优质的文旅活动,满足大众的文旅需求,打造城市美好生活共享平台。

回望过往的历程,眺望前方的征途,我们文旅人要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坚决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积极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考验。根据江苏省文旅工作会议通报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旅游收入恢复水平为38%,同期江苏省旅游收入恢复水平为57.6%,而玄武湖景区经过不懈努力,旅游恢复水平达到81.5%,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玄武湖景区的工作得到了多方肯定,2020 年荣获“南京市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称号。

“十四五”时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景区应继续立足山水、人文优势,持续打造大都市旅游品牌,统筹保护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找准产业结合点,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扎实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助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

结语: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发展重要课题,通过文旅融合,诗和远方的汇聚,可以有机整合各种文旅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此,需要立足于全局视野,突出文化社会性和事业性,兼顾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性特征,能够结合地区环境,因地制宜,设计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促进南京市玄武湖景区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目标,贯彻落实融合发展、以文彰旅基础理念,引导南京市玄武湖景区朝着繁荣目标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玄武湖南京市文旅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园林科技(2020年2期)2020-01-18 03:28:20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水系历史变迁视角下的玄武湖生态功能退化原因探析
文旅照明的兴起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北湖艺舫 (玄武湖店)
美食(2017年5期)2017-11-23 16:24:29
江苏省南京玄武湖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