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讨

2021-11-28 08:08:47李晓梅
魅力中国 2021年35期
关键词:战略管理工作农业

李晓梅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高泽街道办事处,山东 五莲 262313)

引言: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承担着对农村经济进行统筹性管理的任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提供有力支持。依托农业经济管理的展开,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经济收入明显提升,促使其参与农业生产与相应新技术研发与推广的积极性增强,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多项资源保障,以此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速增质。

一、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管理

(一)乡村振兴

在中共十九大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是新时代背景下“三农”工作展开的总体目标与“总抓手”,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1]。目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与目标实现的重要时期,要求依托多方面手段加速乡村振兴在农村地区的推行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主要规划如下:截止至2020 年末,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相应战略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得到基本性构建;截止至2035 年末,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目标;截止至2050 年,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

(二)农业经济管理

切实遵循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同时科学管理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形势,并切实实现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增长的工作即为农业经济管理。依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展开,农村居民实现脱贫致富,其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促进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增高以及农村经济整体优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实价值分析

(一)促进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形成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促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更为合理规范,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中独立、分散的经营方式被有效取代,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向着现代化、规划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农产品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有所增强,使得农业经发展水平的提升成为现实。现阶段,发展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依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强化,能够达到提高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成效。

(二)为农业经济更好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更多的参与者、生产经营者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理论积累程度不足,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多沿用流传下来的生产经验,总体而言,参与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偏低[2]。同时,在市场调查与需求趋势预测方面也有所不足,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而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为农业生产与经营提供技术、经济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结合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为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农业经济管理还承担着预测市场变化趋势与需求变化的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与销售方案,切实实现农业生产者经济收入的增长,加速农业经济优化建设。

(三)消除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干扰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推行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受到更多关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农业经济发展达到理想水平。通过优化展开农业经济管理,就能够达到逐步消除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干扰因素的效果。例如,农业经济管理可以统筹管理区域农业经济,合理分配土地等自然资源,满足农业生产现实需求,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以此促进区域农业经济更好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策略探究

(一)持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不断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极为必要,以此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方面的优势与促进性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想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化,就必须要落实对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持续性完善,此时,还可以同时实现合理配置农业经济发展的各项资源。在此过程中,需要切实展开对农业多种发展要素与经济资源的综合性考量,科学分析、预测这些资源,并以此为参考科学合理配置多种资源,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序性、持续性推进。同时,在设定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当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特色融入其中,制定出符合区域现实情况、发展方针的个性化经济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参考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持续建立健全地方性更强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另外,在完善区域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设定合理的总目标,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融合区域农业经济特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理利用多项农业资源,并构建起适合区域特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管理系统。

(二)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举措,可以说,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出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价值意义,需要着重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在此过程中,可以深化区域农业农村局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区域农商银行在简化农村资金支付等方面的合作,发挥出银行在服务便捷性高、网点多方面的优势,直连财务软件系统和“网上银行”系统,以此构建起“银农直联”系统。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农村地区三资管理平台可以直接操作资金账户,并与银行卡账户实时联动,提升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高效性与规范性[3]。在“银农直联”系统中,包含着网上查询、转账汇款和电子对账等功能,为资金审批和结算工作的优化展开提供更便捷手段,节约基层财务人员相关业务办理时间的同时,由于本系统引入非现金结算方式,所以可以实现对审批过程的一键追溯,并保证资金走向全程留痕、操作全过程公开透明。依托这样的功能设定,可以从源头上避免“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实现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力度,提升农业经济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另外,在完成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搭建后,还要配套组织系统应用能力培训,以此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切实落地,不流于形式。

(三)进一步强化金融领域方面的支持

积极吸纳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丰富金融产品。(1)重点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规模。区别为城市与乡村提供的经济建设与管理服务,在乡村环境下,金融机构不得直接套用以城市为核心的服务模式。要求切实结合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设定金融服务策略,适当加大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水平提升。(2)构建并推行生态农业金融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着重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产业,提升农村间地区经济水平,为绿色农业生产营造更好环境条件。(3)着重形成“金融+科技”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积极纳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农业金融功能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增高。

除了要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之外,还应当重视对资金管理与金融助推的强化。(1)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优势特色产业,快速推进,充分发挥金融挂职干部服务“三农”的优势与作用。(2)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按揭农业”工作推进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推动全区按揭农业稳步推进。(3)强化专班推进。挂职干部要充分发挥“懂政策、会金融”的独特优势,助力街道发展“按揭农业”。(4)强化督导考核。建立考核制度,重点事项月通报制度,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工作任务现场部署调度。(5)积极探索改制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相关办法,有序、依法、依规、稳步推进各项工作。(6)不断完善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监督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提高集体“三资”使用透明度[4]。

(四)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的展开

人才培训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现实展开成效的重要手段,依托良好、高素养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升级及与时俱进成为现实,最大程度发挥出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实现的促进性作用。

在实际的人才培训活动中,应当结合“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选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研讨互动等方式,邀请领导、专家对新形势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内涵和要求,国内农业改革发展文件有关精神等进行讲解和解读;对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资源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等进行介绍和交流。组织参训人员现场观摩学习农业经济管理示范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产业融合经营、党建示范引领、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在研讨交流环节,安排多个地区就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成效展开典型经验交流,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升级,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外,应当定期展开针对不同主题的培训教育,包括合作及涉农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指导、农业种植新技术的应用等等,并积极引导各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科研院所、肥料生产单位、有机肥生产单位以及所有致力于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农产品供销的组织单位与个人,以此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其他

第一,确立农业核心地位,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

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同地区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扎实推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找准市场定位,精心打造有机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发展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

第二,以农业经济为核心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农业经济完善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新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强化相应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区应当重视对区域农田、水利等多方面优势因素的充分发挥,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推行可以吸引外部投资、提升内部生产的导向性政策,逐步搭建起以农业经济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结构体系,并形成与下游企业紧密连接、完整性更为理想的产业链。

总结:综上所述,依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展开,农村居民实现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增高以及农村经济整体优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通过持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强化金融领域方面的支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的展开等策略的落实,实现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升级,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行进程的加速。

猜你喜欢
战略管理工作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