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2021-11-28 06:56牟素兰重庆秀业投资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国有企业人员

文/牟素兰(重庆秀业投资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属于全国人民所有,是促进民族现代化发展、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组织机构。

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所承担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并且其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也开始为更多社会公众所关注。再加上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模式的复杂化、多元化,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改善审计质量,是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企业实现国有资产的有序管理,有助于避免不法经营,有助于优化企业股东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但是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把内部审计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从审计环境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基础上的。但是从本质上讲,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创造完善的内部审计环境。所以在企业内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依照审计规章制度开展审计工作,不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给审计工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从审计质量看,部分审计质量不合格现象居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些企业因为内部各种原因致使审计所获数据不够准确、真实、完整,监督管理也多流于形式,进而最终影响了审计质量。

从审计人员看,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结果,如果审计人员因个人能力、经验有限,就会在审计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部分企业审计人员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他们并没有一定的审计工作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审计知识培训,因而会影响企业审计工作。

从审计执行看,如果没有赋予审计人员一定的管理和执行权力,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因各种权限问题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加上其他各部门员工不会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很多数据、资料、信息都无法获取,自然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客观上:

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的缺乏。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内部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善情况。内部审计准则不完善,在审计工作开展中也会给审计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无法对其进行有力引导和制度约束,以至于审计人员对一些制度的解读出现不同的意见。

企业内部环境的不适。企业环境的变化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如果审计人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就会对审计工作作出错误决断或者无法及时发现部分风险。

另外企业在经历重大环境变化时,各项制度体系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健全,就会出现部分管理人员徇私舞弊行为。

企业内部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比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审计知识,还要对企业经营业务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国家政策相应变动时,及时发现企业内部问题。

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内控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不合理也会增加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设计无效时,再好的实施也无法起到作用。所以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审计风险。

企业违法经营和徇私舞弊。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关注财务相关信息,还要注意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避免企业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或者采用一些极端方式逃避审计人员的审核。

主观上:

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学历背景、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等都不同,所以其审计工作专业水平也有所差别,在审计工作开展中难免会有分歧,严重的分歧可能会影响审计质量和结果。

另外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崛起,很多审计工作也会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一些年长的审计人员对审计软件不是很熟悉,也会给审计工作造成阻碍。

审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有些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完全分离,还有审计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微妙,有些审计人员可能会照顾领导面子,不能及时提出工作中的问题,以至于内部审计严重缺乏独立性。

审计方法和成本。审计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审计知识积累程度,所以,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经验缺乏和自身综合能力不高,就会选择错误的审计方法;审计过程也可能因为时间或经费有限,以至于无法获得足够的证据,从而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1]。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策略

(一)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环境,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实施的基础,企业内部环境的创造与领导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国有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审计工作,同时要求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的开展,并时刻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规范。企业也可以投入更多资金来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比如高薪聘请外部会计师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企业及时更新内部审计工作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尽可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时还要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经常会受到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导致最终财务问题无法得到真实反映,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一般会围绕着领导的利益展开各项审计工作,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多数流于形式。所以,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环境,有助于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外审计部门可以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之下,其他部门之上,赋予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力,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尽可能减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2]。

(二)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管理范围,完善审计底稿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但是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整体经营范围相比于之前也有所拓展。

为了更好地体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增值功能,可以转变观念,把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转变为企业内部控制,然后着重进行企业发展战略审计、绩效考核审计、销售目标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等,不断扩大审计工作范围。

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把定期、不定期审计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并完整保存好记录和各种底稿,尽可能减少人为差错,让内部审计不再是虚设,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给予解决。

(三)健全内审监督保障机制,规范内部审计程序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做好表率,全面整合审计部门、其他部门以及外部审计专家的意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标准。

比如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相关规定、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体系等,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顺利、高效开展。另外还要注意完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把企业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同级之间的监督、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监督充分结合。监督管理工作也可以由单独的监督部门承担,督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合理进行,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准确无误[3]。

(四)探索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正确的内部审计方式选择可以极大地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践,也可以定期邀请外部专家来企业开展讲座,帮助企业内部审核人员不断提升审计业务能力。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起步较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大量阅读外文文献及审计相关资料,以更新和丰富自身审计知识储备,促进我国审计工作能够快速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是对于国外优秀审计制度也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有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经营方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道路。

(五)必要时可把内部审计工作外包或同行间互换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薪酬是由企业直接发放,所有审计人员会受到企业领导的潜在威慑,从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所以,国有企业可以把部分审计工作外包给没有任何利益纠纷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同类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互换。

外部审计人员有着十分丰富的审计经验,专业能力强,也便于发现较为隐蔽的审计问题和差错,这期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可以从外部专家身上学到很多实践经验。在审计外部企业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其他企业优秀的地方,并不断完善自身企业[4]。

四、总结

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的守护神,不仅是企业的免疫系统,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前进的背后推手。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环境、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管理范围,完善审计底稿、健全内审监督保障机制、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探索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必要时可把内部审计工作外包或同行间互换等策略顺利实现内审。另外也对其提出几点建议:增强对高科技犯罪手段的防范技能;做好企业内部保密工作,防止核心信息被非法窃取;审计要加强与大数据技术手段的结合。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国有企业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要实”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