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困境与解决思路

2021-11-28 06:56孙菲菲三菱电机大连机器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货物核算

文/孙菲菲 (三菱电机大连机器有限公司)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早在21世纪,我国就提出了对外资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这些制度体系不断被国内其他企业运用到实际中,同时也对外资企业会计核算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适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外资制造业企业会涉及大量货物进出口的业务活动,所以在外资制造业企业中会计核算工作既要考虑国内一般企业核算重难点,也要考虑外资企业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落实外资制造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使其高效率完成。

一、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因为外资企业所处国内市场经济地位的特殊性,其在经济结算业务活动中会涉及至少两种及以上货币形式,并且要在众多结算货币中选择一种作为本企业结算的本位币。如果采用的不是人民币,需要对采用的外币进行记账结算。外资制造业在进行贸易业务活动中,既要遵循我国国内结算规程,也要适合国际贸易结算制度。外资企业在赢得利润的同时也可以申请把收益汇到境外处理,这样也可以保护资本利益者的全面性,使其减少风险。外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把现存物资进行折现,这种情况是与当前市场需求相符合的。

外资制造业企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流程比较烦琐,国家在这方面也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体系。外资企业在进行外汇、收支业务活动的同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从原则上保证外汇的收支平衡[1]。

二、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新税制给外资制造业带来的会计核算难点

第一,及时准确划分退税环节有难度。原来的税制中规定进口货物不需要征关税,但是新税制中提出了进口货物在进关时先征收关税,等到进口货物生产成成品出口时,可以在海关办理相关出口手续,并且凭借这些报关单据等凭证在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税活动。但是在实际企业经营中,因为外资企业出口业务众多,进口货物又不一定会全部生产成成品出口,所以会出现进口货物核算、划分出口和非出口产品的准确性降低的问题。如果企业同时存在自行出口产品、间接出口产品、内销产品的情况,要准确进行退税划分难度较大。

第二,可能会存在一些合同或信用证项下进口货物,这些货物可能不需要全部在对应的信用证项下制造成产品出口,可能有部分进口货物会移动到另一信用证项下制造成产品出口,还有些进口货物被用于间接出口产品或者内销产品。这些情况都要进行分别核算,按照合同或信用证进行准确核算,才能确保出口退税的准确性,但是这样会极大地增加企业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给财务人员带来工作压力。

第三,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印花税的增加,给企业带来核算困难,具体体现在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和核算的准确性。

(二)忽略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成本,只重视制造成本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就是制造成本,包含原料费用、辅料消耗、运输费、人工费、管理费等。所以很多制造企业足够重视制造成本,相对忽略了生产前和生产后的成本。影响企业成本管控的还有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产品设计成本、加工成本、采购原辅料物资成本、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产品生产后的包装环节、运输、促销、销售、售后服务等也影响着企业经济利润,所以企业在重视制造成本的同时也要注重生产前的研发和生产后的成本控制,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更多利益。

(三)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不符

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岗位与预算管理几乎是全分离状态,会计核算岗位仅仅负责业务资料账目处理,预算岗位负责对预算计划、执行、监督、调整、考核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核算和预算岗位各司其职,任务出发点、侧重点、工作过程、工作思维都不尽相同,在实际企业管理中,核算和预算也无法实现完美融合,无法形成二者相辅相成的工作模式。比如在会计核算票据时仅仅关注金额是否正确、签字审批流程、凭证是否完整,并不会关注是否与预算相符合,现金流是否可以支撑。最终预算执行情况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发现财务实际收支与预算有较大差异时,业务活动已经结束了,要查找原因,既浪费时间,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预算管理效率极其低下[2]。

(四)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融入性差

会计核算发生在业务活动结束后期,很多会计人员并不了解业务活动,只是单一地进行数据核算工作,缺乏对财务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核算人员如果不了解业务活动流程与内容,对数据产生原因就无法知晓,也不能从表面数据看到深层次业务活动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弊端。

如果在业务活动前期,有财务人员对业务活动进行指导、预算、结果预测,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和税收政策,给业务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

三、改善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困境的路径

(一)强化会计核算,切实落实新税制

(1)企业可以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印花税”“应收增值税”等二级科目,并且制作明细账登记账簿。在这些二级科目下设三级科目,如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等,同样设置明细账账簿。

(2)制定出口退税明细账账簿,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信用证分别登记关于进口货物的一系列信息(货物数量、单价、金额、交纳关税、合同编号、信用证编号、客户名称、制造产品过程中的损耗、结余、报关核销、出口退税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财务核算和增值交纳税额、退税等。企业财务核算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掌握税改前后的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各项税务内容、范围及核算规则,这是强化会计核算、落实企业新税制的基础和前提。另外,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新税制,早宣传、早落实,尤其要加强对外企的宣传力度,提高外资制造业企业领导及职工学习财务会计法规的自觉性和会计核算意识,让外企高层把新税制的落实提升到重要日程中,为搞好会计核算奠定基础。

(二)实现企业全过程成本管控

制造业企业要实现全过程成本管控必然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企业应该采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实现项目预算管理、研发环节、生产环节、原辅料采购、产品运输、财务核算、预算考核等全过程管理。从产品生产视角看,应该引入SAP软件实现企业的全版块管理。SAP软件系统是制造行业最受欢迎的软件,主要是因为SAP软件核心管理运用了物料需求计划(MRP模式)。制造业企业库存管理占据着大量资金,企业要实现库存量最低,就应该运用以销定产生产理念,MRP模式可以辅助企业实现以销定产理念,实现接订单、采购原辅料、生产安排、产品交付全过程管控,不浪费资金也不占用过多库存。期间也可运用MES软件(工厂生产计划系统),把货物发送至指定仓库,最终根据产品完工需要的物料进行清算,实现与供应商的货物清算结算,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库存。整个成本环节管理要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统筹管理,实现供、产、销之间的完整、流畅的全过程管理[3]。

(三)财务预算要与企业预算管理步伐相一致

制造业企业要打破传统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分离的局面,要把财务人员重新分工,使预算和核算工作相融合。可以培训会计核算人员了解预算分析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把会计核算与预算分析相结合,使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既包含核算也涉及预算分析管控。这样核算人员在进行财务账目核算的同时也能发现该项目业务活动收支情况是否符合预算管理,如果不符合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业务活动过程中进行预算调整,使最终预算效果与预期相符合,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为此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预算管理,优化企业有限资源,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四)实现企业业财融合,挖掘财务潜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1)引入业财融合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软件。打破业务、运营、销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活动之间的信息传递瓶颈,实现业务活动全过程信息数据的传递、共享、整合、分析。通过软件系统准确反映实际业务进行中的财务收支情况,信息化也可以使更多财务核算人员从基础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参与业务管理,真正实现企业业财融合。

(2)加强业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在实际业务活动中以财务知识为依据展开工作。

(3)财务核算人员要深入业务活动中,提高对业务知识的了解。财务人员应该加强和业务人员的交流沟通,在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时深入了解一线生产环节,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可靠、全面。财务和业务的良好融合可以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4]。

四、总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这些外资的进入、资金的涌入使我国不得不对相关会计核算管理政策进行调整。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也关系着我国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从上文中提到的外资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后文中也相应提出了强化会计核算、切实落实新税制、实现企业全过程成本管控、财务预算要与企业预算管理步伐相一致和实现企业业财融合的改进对策,使外资企业加大会计核算管理力度,实现收益增加,遵循我国相关政策,最终实现外资企业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税收也相应增加。

相关链接

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货物核算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竞争性税收政策如何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
——基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经验分析
逛超市
新时期浙江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探究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路遥知马力
我为园区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所得税内外资企业有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