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与意义探析

2021-11-28 06:56乔力尧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
品牌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陈列展品

文/乔力尧(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

博物馆是集合了教育、收藏、展示、研究的一种公共文化机构,是受教育者与艺术品之间的连接纽带。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地位和功能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博物馆逐渐转变为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并且其教育功能也在逐渐加强。到目前为止,中国博物馆数量已经突破3500家,基本每一个城市都配有一个博物馆。博物馆已经成为具有相当高影响力的社会媒介,但博物馆的建设及管理水平还处于摸索阶段。博物馆具备一定的艺术传播功能,这也是博物馆最基础的功能,能够将文化艺术、历史艺术以及设计艺术进行传播。博物馆传播功能发挥的效果与馆内设计有直接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博物馆展陈设计[1]。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博物馆展陈设计一直以来都是重点,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展陈设计也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进步不断地向前发展,博物馆展陈设计对功能性和空间性有着特殊的要求,良好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可以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功能。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场所,其展陈设计的效果对于馆内展品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彰显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文化艺术传播的一种形式,可以产生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为此探析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与意义。

一、博物馆展陈设计功能核心

艺术教育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首要功能。博物馆展陈设计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文化交流、艺术探讨以及科学融合的公共环境。华丽的外表不能作为一座博物馆吸引参观者的主要手段,更主要的是博物馆的展陈设计,通过合理的展陈设计吸引观赏者来完成博物馆展陈的教育使命[2]。博物馆作为传播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公共场所,其展陈设计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文化水平,定期开展博物馆展览活动,采用不同的展陈方式来尽量满足观赏者多元化的需求,给观赏者带来多种艺术文化感受,增强观赏者艺术文化素养,同时学习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育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核心功能,能够起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教育意义。

二、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

博物馆展陈设计是一种多元化融合设计,其需要结合多种元素才能保证展陈设计的合理性,其中包括设计需求、观众需求等。博物馆展陈设计主要包括对陈列形式、结构、方式、状态等进行设计,合理的展陈设计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教育效果,以下将具体描述博物馆展陈设计产生的具体艺术教育效果。

(一)陈列形式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

博物馆展示空间陈列形式选择对于博物馆展陈设计而言非常重要,结合自身定位和展示空间设计需求,选择出合适的陈列形式,发挥出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真正陈列设计艺术教育效果[3]。博物馆展示空间的陈列形式主要包含景观型、阶梯形、中心型三种,其中景观型陈列形式是将陈列展品置于事先布置的生态环境、历史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中,通过打造的景观将博物馆展品呈现给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景观型展示空间的陈列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渲染力[4]。阶梯形陈列形式是将展示空间划分成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阶梯,利用阶梯将展品进行陈列,这种陈列形式可以增强展示空间的三维立体感,将受教育者置身于一个三维空间中。中心型陈列形式是目前展示空间设计常用的形式之一,其主要是将展示空间的不同区域中心部位作为陈列展台,重点陈列具有代表性和突出性的文化展品,并在中心展台四周陈列一些其他展品,围绕中心展台展开陈列。中心型陈列形式能够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更能突出博物馆的陈列主题。因此博物馆陈列形式的选择与设计能够突出博物馆展示的艺术内容,从而产生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

(二)展陈结构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

博物馆展陈结构主要有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交叉结构、放射结构以及圆形结构五种,其中水平结构的展陈结构设计会给受教育者一种安静、舒适的感受,是当前最常见的展示空间陈列结构;垂直结构相比于水平结构更加突出空间,能够为受教育者带来多样性和安全性的视觉感受;交叉结构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挺拔、有力的空间视觉感受;放射结构是由多个放射线条组成,将不同长度的线段组成展示空间的陈列结构,给受教育者带来开放、夸张、张扬的视觉感受;圆形结构主要应用于空间比较小的博物馆展示中,能够扩张展示空间陈列效果,给受教育者带来一种整体性的视觉感受[5]。不同的博物馆展陈结构设计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给受教育者带来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让受教育者更加轻松和合理地接受到艺术教育。

(三)展陈方式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

展陈方式主要包括吊挂陈列、置放陈列、张贴陈列、特写陈列以及混合陈列五种,其中吊挂陈列是将展品以吊挂的形式展示在展示空间中,吊挂陈列方式给人以轻快观赏感受,注重对展品的姿态与造型陈列,这种陈列方式更适用于纺织类、服装类展品的陈列。置放陈列是将展品放置在展示空间的展台上,利用玻璃罩将陈列展品罩住,这种陈列方式更适用于大型的展品陈列,能够充分体现出展示空间内陈列展品的立体结构与外观,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庄重感。张贴陈列是将展品以平面展开或者是折叠平贴的方式陈列在展示空间中,张贴陈列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展示空间展品的质地、结构、外形的展示,方便展示空间内展品与受教育者近距离接触[6]。特写陈列是将展品进行放大,放大到数倍或者数十倍将其陈列在展示空间内,特写陈列方式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能够形成一种异常和逼近的陈列视觉效果。混合陈列是将展品随意组合搭配的陈列方式,相邻的展品与展品之间不构成逻辑上的联系,体现的是博物馆展品陈列的随意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各个展陈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合理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教育效果,加深博物馆艺术文化在受教育者心中的印象和感受。

(四)展陈状态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展陈状态分为静止展陈状态和动态展陈状态两种,其中静止陈列状态是将展品以静止状态陈列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这种展陈状态能够让受教育者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比较快地投入到博物馆陈列氛围中;动态陈列状态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内布置实地表演场地,借助电影道具将展品进行实际操作展示和实地表演,以动态的形式将展品陈列到受教育者眼前,开展更加生动形象的艺术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文化感受。

三、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意义

(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启发式艺术教育意义

优秀的艺术文化可以作为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是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如今对于艺术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比较少,对于艺术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学校虽然可以通过传播的方式去塑造受教育者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内涵和艺术信仰是不能直接传播或者灌输的。英国学者杜威认为依靠艺术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一些反应,对于艺术教育不能忽视在环境中得到的教育以及进行思考的重要性,艺术环境所带来的感觉信息通过人体大脑思维加工成内在的经验记忆,不断形成艺术内涵和艺术教育素养,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环境对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艺术文化教育形式除了学校课堂教学,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博物馆观赏实践课程,在博物馆展陈设计环境中体会到艺术文化,亲身体验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此外,城市博物馆已经对全民开放,不仅学生可以参观,城市居民也可以进入到博物馆中对艺术文化展品进行观赏,博物馆展陈设计以一种启发式的教育对理性与感性的双向增长、提高全民艺术文化素养,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引导作用。

(二)正确认知现代艺术设计

博物馆展陈设计含有大量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知识,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专业和技能,对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艺术设计不只是一种即兴的创作灵感,其更多地需要艺术文化素养的积累,学习和借鉴优秀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设计满足时代的需求。在对博物馆展陈设计进行探索和观赏时,能够发现博物馆不仅拥有传统文化、城市色彩以及民俗文化这些形式,博物馆整体展陈规划上也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引导以及对人流的分解等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展陈设计向受教育者清晰地展现展品,便于观赏者参观。这种具有现代设计形式的博物馆展陈设计无疑对当代很多顾此失彼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如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对于艺术性和协调性的要求比较高,设计作品直接受众人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满足一定的审美和需求,同时还需要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注定是多元化的。在博物馆中受教育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艺术文化,在合理的展陈设计环境中体会到艺术的气息和氛围,在充实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能学习到博物馆展陈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启发意义,并且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到现代艺术设计,以此完成了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与意义探析。

四、结束语

优秀文化艺术需要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当代艺术也需要开拓和创新,在这种形式下需要重视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功能。本文对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教育效果和意义进行了探析,深入挖掘不同的展陈设计体现出的不同艺术教育效果,并且对展陈设计所具有的启发式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进行了分析,此次研究对提高博物馆展陈设计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陈列展品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展品被盗了
出售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组合与构建
国宝展品被盗案
“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