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在改革发展任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中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发展,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此举意义重大。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增加了劳动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对劳动教育的关切,这对开展职业类型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特色劳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特色劳动教育,积极探索特色劳动教育模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发挥职业院校的育人优势,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五育并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形成并推广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系统科学发展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高职特色劳动育教育模式是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点,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重视融合,可以服务大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特色模式。开展特色劳动个教育要注重独立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元素相融合,家庭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社会劳动教育相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相融合。高职院校要勇于承担起劳动教育方面的社会服务职责,发挥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劳动教育体验基地建设,面向大中小学校开放,在高质量完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基础上,助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系统化开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是不能与教育相分离的。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需要积极实施“五育并举”,通过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方式共同发挥作用,来有效实现全面育人。而在五育之中,劳动教育是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对德智体美四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将劳动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承担着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凝练特色劳动教育模式,是双高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
从全体系角度讲,劳动教育需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从高职院校角度来讲,劳动教育亦需要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从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融入劳动教育,开设劳动教育专题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设置劳动周,开展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活动、文化宣传中突出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教育切实嵌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育人的系统工程。横向融合不仅体现在劳动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融合等方面,还体现在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德、智、体、美四育相融合,并可以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四育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劳动教育启蒙于家庭、泛在于社会,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息息相关的。高职院校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需要有效聚集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协同,形成合力,通过日常化的家庭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学校劳动教育和丰富化的社会劳动教育,形成“家校社”劳动教育共同体。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工作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面对产业发展新业态、新形势和劳动的新形态、新岗位,要创新具有职教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改进劳动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服务社会和创造性的劳动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坚决避免“一窝蜂”“一刀切”。要结合本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色条件,适应本地区产业、行业、企业等需求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劳动教育有关资源,不搞形式主义,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常态化的特色劳动教育。
面对一些劳动教育被应付性实施、形式化落实等不良倾向,高职院校要发挥职业类型教育特色优势,构建“方案+举措”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开展特色劳动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五育并举,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要在各专业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落实劳动教育的规定要求,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制定“1+N”特色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特色劳动教育工作抓实抓好。“1”为高职院校层面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主要规定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实践安排及相关的特色活动安排等;“N”为二级学院层面的特色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由各二级学院结合本学院专业或专业群的特点,实施的具体如学院劳动周安排、专业特色劳动课程、专业特色劳动实践以及各种学生劳动活动等。各高职院校通过有效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本校的劳动教育做出特色、做出质量。
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要结合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切实承担起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校外,要联合家庭、社会,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共同体,通过家庭开展日常劳动教育,通过社会力量开展丰富社会劳动教育,并充分利用产业、行业、企业等,共同实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形成“协同育人、平台共建、师资互聘、资源共享和文化交融”多方协同的特色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在校内,要明确劳动教育实施部门和人员,形成各教学部门与职能部门通力配合、有效协作的特色劳动教育协作机制,充分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突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要建立起特色劳动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特色劳动教育体系包括劳动教育专题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通识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专业课程和作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主要载体的实习实训课程等。其中,劳动教育专题课程通过理论专题讲授,培养学生了解劳动精神,具有劳动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融入劳动教育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要结合专业、课程等特点,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强劳动意识,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实习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可以结合专业或专业群特点,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充分融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培养岗位能力,使学生能够积累职业经验,提升技术技能,爱岗敬业,懂实干,重奉献。
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优势,采取有效措施,高质量打造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协同创新平台等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平台。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涵养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情感,增长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的场所和途径。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面向大中小学生对外开放劳动实践平台,提供劳动体验机会,促进社会服务作用的发挥。
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学生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作用。开展特色劳动教育活动,要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可以定期组织特色劳动教育相关主题班会、研讨沙龙等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特色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劳动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活动等,还可以定期组织劳动模范讲座、劳动教育宣传、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通过特色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形成高职特色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造优质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