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1-11-28 04:20
关键词:中心思想发展

李 辰 洋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年11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1]。由此,学者们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截至2019年9月,期刊论文约873篇,报纸文章约2140篇,相关研究专著7本(1)数据来源:2015—2019年9月,中国知网“期刊库”、“硕博论文库”、“报纸库”;当当网图书资料数据。。通过对以上著述的梳理,本文尝试对学术界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前景展望,以期有助于这一思想的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

一、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

学术界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进行了研究。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价值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利益、符合中国人民意愿的时代呼唤,对人民价值理论和人民创造现实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2]。这一思想重点强调了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的人民力量,是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力量之源,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遵循,深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性和创新性[3]。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开创了治国理政新境界[4]。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有学者指出,坚定人民立场、领悟人民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以人民为中心想问题、干事业,真正做出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之事[5]。这一思想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只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强化相关制度保障,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6](P13)。人民立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践行群众史观的理论依据。这一思想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否始终秉承人民信仰,处理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试金石”[7]。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唯物与辩证的统一,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发展的主体,更是社会创新的主体,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8]。也有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对这一思想做出了阐释,“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关注人民需要的角度持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健康发展,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败的重要标准。”[9]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领域,而是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各个环节。”[10]学术界对于其实践价值的研究,体现了较强的实践特征和战略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遵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这一思想是党的新时代宣言,要想不断满足人民对可持续健康发展、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就必须将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利益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和指导原则[12](P16)。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把人民群众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主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坚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不断从人民中汲取实践力量和智慧源泉[13]。有学者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角度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核心,必将围绕人民的需要创造新的实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硬需求没有消失,同时,多样化的需要在快速增长,因此,这一思想正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不断满足人民需要的实践指导[14]。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初心。党的初心是在党的诞生之日就形成的,在90多年的实践中,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都不曾改变,这一思想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初心,而且将党的初心上升为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观,丰富了初心的内涵和外延[15]。也就是说,人民幸福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这一思想就将这种广泛性包含其中,从各方面保障人民利益[16]。这一思想体现出人民底色的初心分外耀眼,使命担当的民本情怀分外真切,这就要求党关注人民最需、最急、最盼的问题去谋划、推进和解决,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期待,最终实现人民幸福[17]。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融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将人民是否拥护与赞成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幸福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18]。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汇集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力量。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党需要不断从人民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19]。这一思想是新时代党对人民力量的高度总结和阐发,进一步指明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有利于集中人民意志,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实践支撑[5]。党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才能集智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助力[20]。

二、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在于发展之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含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因素,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进行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生产力的挖掘和提升,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包含的社会发展理念[22]。

2.从治国理政的角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涵盖了党治国理政的三层含义,即:发展为了人民是价值取向,发展依靠人民是推进思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根本目的,突出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主线[23]。同时这一思想从整体上坚定了党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伟大事业,时刻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奋斗,把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党治国理政的最终目标[24]。

3.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角度,学者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相联系,突出“五民”内涵,即:经济兴民、政治重民、社会安民、文化惠民、生态利民”,展现了这一思想的多样性和发展理念的深刻性。人民性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相互关系深刻体现出这一思想的与时俱进,明确了这一思想演进的逻辑建构[25](P10)。

4.从哲学意蕴的角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尊重了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展现[25](P12)。这一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思想,其最终指向是实现人的解放,蕴含了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26]。

三、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生成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论生成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历史传统的视角。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思想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中国传统重民思想为这一思想提供了历史滋养[25](P9);党在成立之初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从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将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6](P10-1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中央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典范,两者为这一思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使这一思想更具信民、亲民、爱民、重民、为民的历史内涵与新时代底色[27](P21)。

2.唯物史观的视角。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这一思想起到了筑基培元的作用,“人民”是无产阶级的广大劳动人民,唯物史观内在的要求党以人民为本,坚定人民立场,打牢理论根基[27](P20-2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涵盖了群众史观的价值逻辑,是马克思群众史观的中国化展现,据此,我们党创建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群众史观的中国化发展为此做了理论支撑[25](P9-10)。

3.实践诉求的视角。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6](P11),这也从侧面增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新时代的人民观,无论在任何阶段,党的实践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拥护,党的实践和历史经验为这一思想的生成和发展起到了铺石拓路、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27] (P21)。同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党90多年来的实践无不证明了人民力量的伟大,这一思想是党实践和理论的必然产物[28],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29]。

四、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其他理论的关系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人民群众是“四个全面”的拥护者和最终受益者,每一个“全面”都是为了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使人民日益成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体力量[30]。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四个全面”的价值遵循,深刻体现了党的人民性,完全符合“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又为“四个全面”的落实规定了“是否符合人民利益”的根本标准[31](P52)。从整体上看,这一思想是贯穿“四个全面”的一条主线,“四个全面”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逻辑和现实旨归[32]。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十九大正式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中央正式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依托,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使命追求,前者着眼国内,后者放眼国际,只有先满足本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为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幸福树立标杆[31](P52)。习近平强调,“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3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是一个国家说了算,只能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认可[34],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国际上的扩展与延伸,深刻表达了中国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强烈愿望[35]。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四个伟大”。“四个伟大”是习近平于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个伟大”是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历史使命的新概括,这一历史使命的完成,要求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维护人民主体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四个伟大”的生成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内核和实践逻辑,两者有深刻的相通性[36]。“四个伟大”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逻辑起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追求;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深刻体现了“四个伟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的目标导向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来源[37]。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伟大梦想的责任担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方向保证、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动力源泉、是建设伟大工程的根本目的[38]。

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强调,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二者的关系问题,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代表性观点主要集中于:人民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主体践行者,构成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础,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推动了五大发展理念的落细落实[39];新发展理念集中展现了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这一理念内化为人民的生活需要与幸福体验,这在本质上与新发展理念的追求具有一致性[40];“五大发展理念”是调节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的制度安排,每一种理念都将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作为参考因素,创新在于要发展生产力,创造人民需要的对象;协调在于统筹社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绿色强调为人民创建更美的生活环境;开放体现了实现全体人民自由发展愿景,共享展现了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享有美好幸福的小康社会[41]。

五、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贯彻落实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人民要过上美好生活,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42]学者们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贯彻落实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人”、“人民”以及“发展”的视角切入,提出要落实这一思想就需要将“人民”作为最重要的主体,坚守人民幸福的政治信仰、坚定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办实事的政治导向[6](P13-14)。人民群众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力量源泉,要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关注民生发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43]。推进这一思想必须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12](P17)。

2.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提出了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新发展理念”蕴含了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正确方法论,其中共享发展旨在通过发展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最终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直接、最现实、最全面的体现[44]。

3.从加强党的领导的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法是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保障,需要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29](P7)。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这一思想的贯彻不走样[12](P16)。

4.从“理念、经济、民生”角度提出了实施途径:以理念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为抓手,构建人民需要的治理框架;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的获得感[45]。另有学者从核心领航、顶层设计以及主体参与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措施:首先,要把握党领导的大方向;其次,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后,要汇聚广泛的人民力量和智慧,推动共享发展[46]。

六、前景展望

从目前的总体研究进展来看,学界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成效显著。对这一思想价值意蕴和科学内涵的深刻论述,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思想提出的必然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在更深层次上把握这一思想的内涵和精髓;对这一思想理论生成的深入探讨,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把握这一思想的整体性;对这一思想与其它理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这一思想贯彻落实的研究和探讨,增强了理论的实践性。

由于这一思想提出的时间不长,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未来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发展并凸显其强大生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键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应紧密联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际,切实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关注人民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2.拓宽研究视野,增强研究深度和广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系完整、结构科学,涵盖人民立场、人民主体、人民利益、人民共享、人民幸福等,这些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重点,对这些领域应进一步增强这一思想研究的理论厚度和精细化程度,使其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应拓宽研究视野,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开展研究,充分彰显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3.加强对领导干部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提升领导干部学理论、用理论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应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因此,今后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学理论、用理论的能力和水平,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头脑、促实践、出成效。

猜你喜欢
中心思想发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