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网剧的出圈路径

2021-11-28 02:27:24
视听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赘婿芊芊

吴 晔

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剧的主流观众群已经逐步拓展到中年人群,同时,年轻用户对内容推陈出新的需求也从未停止。时代的发展,观众审美素养的提高,以及视频平台彼此竞争的压力,都在督促着网剧内容不断更新、经营方式不断进步。近两年来,涌现了如《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传闻中的陈芊芊》《龙岭迷窟》《庆余年》《怪你过分美丽》《赘婿》《司藤》《御赐小仵作》《云南虫谷》《玫瑰行者》等题材各异、反响表现优异的网剧。它们在众多大制作、大期待的同类竞品中创造出不俗的收视成绩。本文结合行业动态,对新形势下的网剧出圈路径做一些分析和思考,试图解读网剧的“爆款密码”。

一、主题契合社会心理发展需求

(一)用悬念观照现实,提供沉浸式体验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高口碑高点击,带来爱奇艺2020年“迷雾剧场”的开门红,而“迷雾剧场”2021年又继续发力,《八角亭迷雾》《致命愿望》等剧陆续播出;《御赐小仵作》这样一部“小而美”网剧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除去人设(女主专心做事业,能与男主肩并肩)符合现代审美因素外,该剧由多个案件串联而成,使得叙述言之有物,悬念层出;虽有网台剧《扫黑风暴》珠玉在先,小成本缉毒网剧《玫瑰行者》,剧情回归悬疑剧的推理探案的朴素本质,以过硬的品质获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

从互动层面来说,悬念叙事本就是一个双向交流、多层互动的修辞交互活动,它能推动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进程,促进悬念信息的传达、悬念意义的生产。悬疑剧有着天生的收视吸引力。与古装类悬疑故事相比,现代题材的悬疑故事因其现实意义,能提供更多收看体验。这些优秀剧目,叙事流畅,表演到位,给受众带来全新的悬念沉浸体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优秀的现代悬疑剧能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观照,用创作手法展现当下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矛盾,满足受众的情感宣泄。比如《隐秘的角落》中引入家庭教育和少年成长议题,还有些剧目涉及家庭暴力、留守儿童等社会敏感问题,有时甚至直接改编自真实案例。因此这类剧集能揭露人性的复杂,对社会议题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批判性,满足众多网民的心理诉求。

在肯定这些剧有情感宣泄、正义认同和社会人文关怀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某些现代悬疑剧中存在基调过于灰色、有悖伦理道德、社会价值观偏离等负面情节展现。在尺度和分寸把握上有难度,大多该类型涉案剧,审查和播出上也具备风险。

(二)女性主义崛起,呼唤新型大女主故事

影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大女主电视剧是女性意识与女性叙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和独特形态,大女主剧从起步到成熟,在不同阶段发展亦有不同。《甄嬛传》《芈月传》等古装“大女主”剧,曾经占据过现象级热播剧集的半壁江山,剧中女主人公一路披荆斩棘,给观众提供曲折离奇痛快淋漓的感官新体验,同时,它的模式化特征与独特的女性叙事特点也具有研究价值,一度是学界研究的热门。

近年来,女性消费主义的萌芽和生长,对网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以往的正统化、扁平化的古装戏不同,《传闻中的陈芊芊》《御赐小仵作》等节奏轻盈、视角新颖的女性题材网剧脱颖而出,这些剧顺应新时代下年轻女性观众所崇尚的自由自我情绪。比如《传闻中的陈芊芊》中虚构了故事发生地——“女尊男卑”的“花垣城”;《赘婿》中设计了戏份不多却很吸引受众的“男德学院”,用黑色幽默的形式、荒诞离奇的手法营造出新型的乌托邦,引发一系列有趣有味的剧情,易于让女性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形成一定的社会话题,达到较好的播出效果。

对现代女性剧,还可以通过分析剧情走向、人物设置等来梳理女性消费主义下网剧的流变。随着女性意识的高涨,越来越多关注女性生存状态、讲述女性生活故事的都市职场剧出现。2020年,网剧《怪你过分美丽》聚焦当代影视圈,剧本扎实,表演生动。秦岚饰演的女一号莫向晚独立坚强,做事果决,面对资本侵袭,她坚持底线,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人物形象可信,人物关系合理,整部剧让圈内人看了直呼真实,观众看得也非常过瘾,这也算是近年来职场剧的一个突破。2021年夏天热播的网台剧《理想之城》,以新时代女主苏筱为中心,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职场群像,引得广泛热议,使职场剧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男性题材创新建构,大男主剧稳中求变

虽然剧集市场一直有“得女性者得天下”的说法,但《庆余年》《龙岭迷窟》《赘婿》《云南虫谷》等大男主剧依然迎来火爆,受到拥趸。且《赘婿》《庆余年》等剧虽然讲述的是带有传奇色彩的男性热血成长故事,但它们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年轻化的叙事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男性观众限定,女性观众占据相当比重。

可见,从“性别”视角看,网剧中两性形象的塑造与以往传统影视剧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是女性形象的正面突围,还是男性形象的反向建构,其背后均与网络文化的规制、消费主义的驱动以及审美多元化的内在关联有关。探讨网络影视空间中两性人物形象的转变,诠释复杂多元的网络性别文化认知,不仅能反映网络性别文化的现状,更能揭示现实生活中隐性的性别话语权的转变。

二、创作尊重当下观众审美需要

网剧的主流观众是90后甚至是00后,这一群体普遍接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有着较高的审美能力。面对这样一群喜欢倍速刷剧,审美体感高,挑剔的观众,网剧只有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提升项目品质,在稳妥中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受众。

(一)风格创新

比如针对部分观众喜欢开脑洞、喜欢二次元等需求,巧妙地将玄幻、科幻、奇幻等多种元素融入剧中。《赘婿》《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剧都嫁接了穿越、宅斗、商战、宫斗等元素,用轻喜的方式结构社会百态。这些剧风格轻松、节奏明快,宫斗变“宫逗”,人物“无厘头”,更迎合年轻人日常放松的需求,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话题。

近年来国潮风兴起。比如有剧打着国风新武侠的旗号,贡献了多场酣畅淋漓的打斗场面,它所营造的武侠感和江湖气,也让观众能捕捉到金庸古龙的些许痕迹。因为武侠剧长久以来的缺失,偶尔一点武侠风味的出现,武侠迷们就会反复研究,掀起狂热“打Call”浪潮,有些赞誉甚至超过了剧目本身。目前来看,国风类的网剧爆品较少,成功的偶然因素太多,后续同类产品也难有无缝连接,难以开发成系列剧。

(二)人设创新

人设讨喜,与时俱进,不“油腻”。陈芊芊霸道,有缺点,却又心地善良,有同情心;莫向晚刚硬女强人作风,却又有柔情示弱的一面;司藤任性无理却又可爱心善……如此种种,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而可爱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深陷其中。《赘婿》项目在2020年官宣开机之后,曾引得质疑之声。因为原小说男主为“血手人屠宁立恒”,剧情比较血腥,影视改编有相当的难度,演员郭麒麟看似不太符合原著形象。而播出后,证明剧本在创作阶段做了大量修改,宁立恒这个人物身上削弱了凶残性,增了平和性,角色与郭麒麟本人合二为一。因为人物塑造的成功,使得剧情也真实可信,获得观众的认可。

(三)制作创新

制作创新包括美术、服化道等多维度的创新。《龙岭迷窟》在陕西榆林的高家堡古镇进行实地取景,剧中将黄土高原的地貌、陕北地区的窑洞艺术都展现了出来,真实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之感也大大增强。无论是北京的古玩市场和小四合院,还是陕西古兰县境内的风土人情,所展示的都很符合小说描述。除场景非常符合原著外,各处细节也处理得精细完美,连王胖子的衣服都很有讲究。

三、结语

网剧市场已基本步入稳定发展期,审核流程与传统剧基本无异。网剧想要出圈,同样需要精雕细琢,没有捷径可言。比如同样是职场剧,有团队几年磨一剑,深入调研,几改剧本,也有些团队从策划到开机,还不到一年,甚至半年,靠团队“攒出来的段子”,用偶像剧的外壳,套用不同的行业,做出一个“行活”。这样的成色,也早就蒙蔽不了观众。鉴赏能力、鉴别能力越来越高的受众,往往能一眼看出剧的本质,能判别制作团队的用心与否,甚至能预判剧的收视走向。如何保留真善美的价值观,打造出不媚俗、不擦边的新型网感力量,这是创作者长久追寻的议题。评判网剧成功与否,要考量它的社会价值,是否输出正能量,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猜你喜欢
赘婿芊芊
猜猜灯谜
“赘婿文学”火了!
东西南北(2021年7期)2021-05-19 07:48:12
左宗棠也体验过赘婿“凄凉”?
出嫁女与入赘婿的角色“困局”
《赘婿》
综艺报(2021年24期)2021-01-11 18:41:10
眼不见为净
出嫁女与入赘婿的角色“困局”
宋代非户绝家庭赘婿的财产权
最残忍的事
谁能为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