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梅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格局,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广播电视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各台媒体融合的具体路径不尽相同、各有特点,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在媒体深度融合中不断摸索创新,努力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尤其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持续发展。
在前期融媒体改革过程中,有的地区出现了广播被弱化的现象,比如整合后广播采编人员转做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变成了电视新闻的声音版;因缺乏熟悉广播规律的专业队伍,广播节目系列策划不够、精品创作不足等等。这与媒体融合初期缺乏经验,推动过程中出现简单化、行政化、极端化有一定关系。其实,广播与电视和纸媒不同,广播的伴随性、时效性、互动性等媒体特性与新媒体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广播自带新媒体属性,媒体融合转型既是必须应对的挑战,更是新时代的发展机遇,甚至可能带来脱胎换骨的转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与新媒体融合中,如何发展“广播+新媒体”、用好资源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
时政新闻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路线政策的重要任务,是党和国家思想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地市广播电视媒体在承担地域性时政新闻报道中更具贴近性与实践性,在联系党和人民群众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江苏省广播时政新闻整体来看(见表1),内容充实、编排得当,能够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策划选题、把握导向,以广播特有的贴近性表达,立足本土实际,讲好江苏发展故事。
表1 江苏省广播时政新闻栏目一览表
紧扣时代脉搏策划播出节目,让城市发展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让广播受众和新闻报道共情共鸣。江苏新闻广播《江苏新闻联播》积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等重点宣传任务,提前策划、谋篇布局,精心组织推出了“践行嘱托开新局”“江苏经济新观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一批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思想深刻的主题报道。苏州综合广播《苏州新闻》关注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采用头条+特写+点评的方式,把重大新闻写深写透,放大了宣传效应。常州新闻广播《1034早知道》推出系列报道“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从多方面深入反映常州在长江大保护中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探索。盐城新闻广播《直播盐城》推出系列报道“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廊道”,展现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重要成果。连云港综合广播《连云港早新闻》推出系列策划“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展现连云港人务实创新、行稳致远的精气神。
时政热点关联民生福祉,报道能够在“大时政”中注重体现“小民生”,努力切中民生关注和当下热点。淮安新闻综合广播《941早新闻》围绕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和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策划报道。如:报道国家大量采购心脏支架用于临床的话题,从刚在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做完手术的张老伯切入,同时采访医院医生、医保局招标采购人员,详细解读政策红利,新闻的落脚点也是百姓得到的医保实惠。无锡新闻综合广播《无锡早高峰》关注无锡大事小情,大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双招双引号角吹响”,小到“雨水节气话养生”“生活中的民法典”,找准角度、挖掘亮点,使报道可听可感。宿迁新闻广播《直播宿迁》吃透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政策精神,“我市在全省率先进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房改善,助力乡村振兴”等头条报道,紧紧抓住宿迁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找到了政府有为和老百姓有感的结合点,报道生动鲜活。
大多栏目能够围绕广播特色精心编排节目、打磨录音报道,用丰富细节呈现广播现场感,让新闻动起来,让报道活起来。无锡新闻综合广播《无锡早高峰》一个小时大容量栏目,设置“高峰新闻榜”“倾听无锡”“新闻视点”“网罗天下”“服务资讯”等版块,条分缕析突出重点,体现了强有力的采编水准。如“无难事 悉心办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记者多处走访,现场感受窗口单位效率的提升和办事的便捷;一组景区的现场报道中,记者亲历南长街、蠡湖、鼋头渚、梅园、动物园等特色景区,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新春气象。栏目同期声的选用也十分鲜活生动,台湾同胞“这就是我的家”、医护人员“永远冲在最前面”、高速交警“疫情之下的春运,都是沉甸甸的责任”等,感情真挚自然,充满温暖向上的力量。扬州新闻广播《985早新闻》精心设计版面,开设“关键词”“数字”“面孔”“声音”“行风追踪”“以案说法”“985听气象”“985视点”“985快评”“早报天下”等版块,编排精致、层次清晰、鲜活灵动。这样的栏目设计还能为一线记者采写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如反映典型人物、暖心故事的“面孔”版块,记者有目的地捕捉普通百姓身上的闪光点,在简单中彰显非凡,生动阐释活力奋进的城市精神。
新闻评论是时政新闻节目表达态度、引导舆论、彰显价值的重要手段。不少主新闻栏目都设计了评论点评环节,提升新闻价值,放大宣传效应。江苏新闻广播《江苏新闻联播》深耕新闻评论,善于用短评形式提升报道的新闻价值,《联播短评》《记者手记》等评论环节,观点鲜明、掷地有声。南京新闻综合广播《新闻早知道》设置《媒体梳理》《马青观察》等嵌入式评论单元,成为栏目的品牌特色。扬州新闻广播《985早新闻》“985视点”“985快评”结合热点事件,开展接地气的本地化调查走访,贴近性强。南通新闻综合广播《直播南通》“观点:疫情防控新形势,餐饮企业转型成必然”,客观分析疫情对实体餐饮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倒逼出的新变化,调查深入、导向鲜明。另外,徐州综合广播《93早新闻》的《93微关注》、镇江新闻综合频率《新闻早报》的《观点》、泰州新闻广播《1037早新闻》的《新闻快评》、盐城新闻广播《直播盐城》的《今日评说》每天围绕一个社会热点进行评说,亮明媒体观点。
梳理江苏省广播时政新闻栏目,不难发现各家在推进媒体融合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内容呈现方面都深化了融合创新,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应对媒体融合挑战中,部分栏目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在栏目定位方面失去自我价值、缺乏创新动力;在内容输出方面倾向于“全盘拿来”,依赖于电视报道“复制”“粘贴”;在主题报道方面出现了概念化、套路化、模式化倾向等。这些因素无形中削弱了广播新闻的影响力,应引起高度重视。基于江苏省广播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结合各地在媒体融合转型中的具体实践,下面从内容打造、生产机制、传播策略三个维度对广播时政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研究。
建议精耕细作广播新闻沃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用融合传播思维对现有栏目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凸显广播特色,让广播新闻更具时尚、更有活力。
1.加大新闻策划,强化精品意识
从江苏省广播时政新闻栏目播出情况来看,头条质量、主题策划都有待提升。头条新闻策划举足轻重,部分栏目头条一般都是领导活动、重要会议新闻,且通常单篇体量较大、篇幅较长。建议进一步重视头条打造,努力挖掘时政报道中的民生议题,回应百姓关切;进一步控制单条报道时长,增加新闻条数、扩大新闻容量,增设直播版块、加强节目互动,让节目编排更加鲜活灵动、更具可听性;进一步结合当地实际,紧扣主题主线宣传,策划制作更有分量、更有看点的特色专栏、系列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江苏篇章。
2.打造特色评论,提升新闻价值
独特的观点能够进一步提升报道价值、增强栏目的舆论引导力。很多栏目都设置了点评类子栏目或小环节,主持人围绕社会热点进行评说。有评议的意识值得肯定,但大部分栏目评论或点评多是泛泛而谈,引导不足,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主持人照本宣科读报纸、读网络评论,暴露了评论能力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的短板。针对专业评论员不足等问题,建议采取述评、快评、记者手记、编后话等多种形式,丰富评论内容,锻炼提升评论能力。同时,建议评论话题要加强和当地百姓生活的关联度,丰富评论观点,体现广播特色,让舆论引导更具力量。另外,建议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丰富广播新闻的声音场景、主题叙事,既要发挥出融合优势,也要彰显广播媒体的独家特色。
媒体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衡量广播电视媒体融合传播效果,最直观的考核标准就是改革后是否流程更精减、合作更紧密、运行更高效。
不管媒体融合采用哪种具体模式,做好新闻采访、编辑和节目播出部门之间的衔接沟通,从产品形态、对接流程、打分标准、突发协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考核运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全媒体新闻通联。以无锡台为例,无锡广播传媒设计出台了有关融媒宣传、节目听评、绩效考核、融合经营的十多个管理制度和规定。同时在所属各构成板块中实施新的全员、全成本考核机制,各板块结合工作属性,从普通员工到管理层干部全员参与绩效考核,有力激发了员工节目创新和开拓市场的强劲热情。采编播人员精力分散,不能有效应对融媒时代新要求,是各播出机构提出的共性问题。改革后的广播宣传在稿件数量质量、综合策划能力、融合传播形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坚持命题作文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坚持融媒体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的集成策划。二是强化广播特色,增加连线报道、现场报道等形式,充分发挥广播快捷生动、短小精悍、直击现场、先声夺人的特点。三是融合形式呈现多元,新闻综合广播的视频号、抖音号阅读量和粉丝量稳步攀升。宣传和经营双向赋能,取得亮眼成绩。改版短短两个月时间,早间主新闻栏目《无锡早高峰》收听率提升10%以上,进一步巩固了主流传播阵地的地位。广播中心各板块工作也都呈现出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在移动传播阵地强有力的发声,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融媒思维指导下主动求新求变,广播时政新闻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得更好更远。
1.发挥权威优势,平台先声夺人
全媒体时代,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主导权虽然任重道远,但事实上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是相当显著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对民众疫情信源开展了社会调查。调查发现,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是疫情期间民众使用最多的信息渠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并没有退出信息主导地位,仍然是重要的传播渠道;民众最信任的信源,不是社会媒体,仍然是官方渠道。2021年7月开始,南京、扬州、淮安等地相继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新媒体平台成为疫情防控宣传主战场。江苏新闻广播新媒体各平台24小时轮班,官方微博、微信持续更新疫情动态,抖音、快手等各新媒体账号及时发布疫情相关视频,关注度高、服务性强,引发大量点击转发。南京、扬州、淮安新闻广播在官方微信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密集刊发抗疫权威资讯,打造了立体式疫情防控宣传防线。其中,江苏新闻广播反映防疫人员辛苦付出的短视频《护士核酸检测间隙跪地吹风扇》抖音播量超1007万,点赞23万;《事关中小学入学!南京一区发布重要通知》单条播量达到10985万,点赞45万。面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时,主流媒体的信源优势和权威性具有明显优势。抓住机遇、把握规律及时主动发声,让主流媒体抢占市场和舆论引导高地,以主流价值占据移动传播阵地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2.打造融媒产品,放大品牌效应
广播本身具有的新媒体属性,更有助于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融媒体产品。如淮安台《941早新闻》以“诉接速办”融媒栏目为抓手,全力打造“诉接速办”融媒节目品牌。该栏目实行全媒联动,全台旗下电视、广播、电视报、视听网统一开设“诉接速办”专栏,每周提前五天全媒连续播出活动预告,持续关注办理进展,推动问题有效解决。“诉接速办”融媒栏目因其优质的服务和新型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此外,视频号也成为新闻类短视频发布的重要窗口。以无锡新闻广播视频号为例,除了“战寒潮”“两会微手记”“春运家书”“新春走基层”等新闻类话题和专栏外,结合无锡市总工会定制“留锡过年”等主题宣传,推送了“劳模有约,一起留锡过大年”“我在工地过大年”等原创系列视频,与主题报道、公益广告等常规动作有效配合,提高了宣传效果。
广播时政新闻节目呈现的质量水准与背后的机制体制有直接关系,与领导的重视程度、广播人的坚守传承也有很大关系。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是要把广播或电视做成新媒体,而是要坚持内容为王、渠道为胜,借力新媒体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传播出去。
道路虽辛,使命必达。媒体融合转型既是新媒体冲击下必须应对的挑战,更是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广播电视人将奋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用不变的初心与匠心去守护建设好这片宣传舆论阵地,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