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电的思考与实践

2021-12-16 06:38:42冯景锋
视听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电视架构

冯景锋

2019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019年10月,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媒体融合和智慧广电一脉相承。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十篇里着重提到“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智慧广电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CCBN主题报告《融合智能网络 畅享数字生活》首次提出“智慧广电”的概念,2015年成为智慧广电的元年。主题报告将智慧广电的本质定义为,新兴信息技术与广播影视既有优势的高度融合,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发展。这个概念还是比较宽泛的。之后,总局在各个层面加快推进智慧广电的各项工作,其中在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总局在贵州召开推进全国智慧广电建设现场会;2019年总局在甘肃召开智慧广电建设高峰论坛,目的是推动智慧广电的各项工作;2021年,总局部署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计划。

除了总局推动,各地广电也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广电。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相应的方案和行动计划。(见表1)

表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智慧广电”推进工作

自从2018年11月22日起,总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广电行业开启了建设智慧广电的诸多探索实践。目前已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省级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方案,但实施方案与事业发展规划类似,从宏观上定义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而目标细化成什么样子,怎么应用推广,相对来说描述较少。除了从各个省局的层面上定义规划实施方案以外,电视台、网络公司也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对智慧广电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智慧广电已成为广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有关智慧广电本身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其内涵外延、体系目标、实施路径等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相关问题也亟待解决,需要对相关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加以明确,从而形成全行业的指导参考。

一、智慧广电特征

智慧广电中的“智慧”包含“智”和“慧”两个方面:

为广电赋“智”的核心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跨手段、跨渠道、跨业态、跨业者”:1.资源发掘和灵活调度的智能化;2.全媒体业务和全新流程的智能化;3.内容服务和精准投放的智能化;4.效果预判和同步调控的智能化;5.问题发现和高效解决的智能化。

为广电赋“慧”的过程就是通过优化算法,达到:1.在技术上让广播电视业务迭代、流程再造;2.在内容上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得到更多资源、更广泛传播,确保“正能量是总要求”。

智慧广电的特征跟现在最新的技术发展是完全一样的——上云用数据为广电赋“慧”。(见图1)

图1 智慧广电特征——上云用数赋慧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智慧广电的定义和概念,我们做进一步的阐述。智慧广电的本质是充分利用数据、科学驾驭算法,实现内容生产、传播、服务、监管的智慧化。智慧广电是广电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否具有充分运用数据和算法的能力,实现流程的智慧化,也是智慧广电和传统广电的显著区别。

二、智慧广电体系架构

智慧广电分为七大板块:智慧内容生产、智慧检测监管、智慧服务供给、智慧内容传播、智慧安全保障、智慧引擎等。(见图2)

图2 智慧广电体系架构

(一)智慧内容生产架构

智慧内容生产体系是内容生产机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需求分析、节目选题、拍摄制作、媒资管理、融合播出等流程中,以算法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构建的智慧化制播体系,从而实现技术升级推动内容创新、流程再造提高生产效率。

(二)智慧内容传播架构

智慧内容传播体系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及其他综合业务智慧化、融合化的承载,通过用户端和网络系统的数据采集,实现用户需求、体验效果、网络资源和运行状态的全方位感知,借助用户、业务、平台系统的多维数据,利用数据算法实现系统资源的智能集约调配,实现内容的融合传播,以优化提升业务体验。

(三)智慧安全保障架构

安全保障不管对哪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面向智慧广电内容生产、融合传播和媒体服务等业务流程,通过感知、学习、预测、决策、协同应对等方式,建立主动、动态、自适应的智慧化安全防御体系,完善广播电视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推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做到事前安全检查与防护、事中应急处置、事后审计分析与整改。

(四)智慧监测监管架构

建立健全基于统一云平台架构、智慧化的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体系。着重加强全方位资源共享、事前预测事后评估,形成智慧感知、智慧研判和应急处置等三要素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

(五)智慧服务供给架构

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体系,通过聚合广电视听类服务、融媒体类服务和综合类服务等多业态,服务面向家庭、面向党政、面向民生和面向商业等多种场景,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各个省的电视台、网络公司做了很多工作,实现部分供给的功能,服务好党和国家的大局。

(六)智慧生态架构

构建一个非常好的智慧广电生态,才能确保智慧广电的长期发展。智慧生态体系包括产业制造生态、服务生态和生态系统管理三个有机组成单元。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以及利益相关方通过共同构建以产业制造生态为基础、服务生态为支撑、生态系统管理为保障的生态格局,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模式、服务方式以及生态的整体创新和优化升级。这也是智慧广电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七)智慧引擎架构

1.智慧引擎—数据治理架构

我们希望在整个智慧广电的建设过程当中,着重加强数据方面和算法方面的研究。这项工作目前传统行业做得比较少。

数据治理体系通过建构规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按照“数据要素标准化、数据归集智能化、数据权限规范化、数据资产服务化、数据服务价值化、数据安全体系化”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业务发展需要,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演进路线,不断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

2.智慧引擎—智慧算法架构

基于数理统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基础算法,结合行业级多源、多维数据资源,形成具有广电行业特色的节目审核、内容推荐、能力评估、效果评价等应用算法,并通过算法评价体系,以主流价值导向为指导,推动算法持续演进升级。通过算法的研究,希望更多地践行总书记提出的“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三、智慧广电应用场景

在“十四五”规划里,提到智慧广电的应用场景——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

应用场景一:智慧广电固边工程

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发改委提出《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实施方案》,总体围绕“一个网络,两个平台”进行建设。

一网:边境地区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实现网络未通达或较薄弱地区、边防部队和哨所的网络覆盖;提升城乡地区网络接入能力和高清传输能力,增强边境地区的网络综合服务水平和安全可靠性;通过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网络的有机结合,实现网络传输和接入能力的升级,将广电网络打造成稳边固边的基础信息网络。

两平台: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为民用或商用的方式;专用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给党政军、边防部队提供智慧化的服务。综合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及智能化技术;可与省/市级智慧广电平台实现能力和资源的协同和互通;可与县级融媒体平台和应急广播平台实现对接;可与本地智慧乡村等公共服务相关平台实现对接;可根据实际需求,提供面向边境党政军警民的不同业务承载和信息服务支撑;原则上两平台应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通,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逻辑或物理方式隔离部署。

应用场景二: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智慧运维

国家广电总局文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2021年广播电视工作要点》对“智慧运维”工作提出要求。发挥数据价值:掌握设备健康状态,“智慧”预警故障风险;分析设备/器件的工作状况,“智慧”提供运维建议。提升管理能力:集约一体式管理,“智慧”搭建管理平台;培育人才队伍,“智慧”构筑人才体系。智慧运维的建设包括标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建设、智慧平台建设、规章制度建设。

应用场景三:智慧社区(城市)

依托智慧广电网络和平台基础支撑能力,助力社区建设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

智慧广电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广电自身的事情,依托智慧广电这个平台,开展的业务不仅仅是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除了提供媒体服务以外,所有智慧化的服务都能够承载。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电视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汽车工程(2021年12期)2021-03-08 02:34:30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4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5:17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