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妍
(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吉林 长春 130216)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方案》明确提
出“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教师”为育人根本、“教材”为育人纲要、“教法”为育人手段,“教师”“教材”“教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称“三教”。事关职业教育三个核心命题:“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由此看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大机遇期和转型期,在这一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职业学校中教学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打造新时期高效课堂,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引路人”是每一位职业院校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以互联网的各项新技术为依托的线上资源逐渐融入各类院校的日常教学中。混合式教学,即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融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向深度学习。
“网络技术”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里面涵盖大量网络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该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相关理论基础,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让学生上课逐渐失去兴趣,学生参与度低,绝大部分学生会经常上课走神,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亟须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1]。
1.教学策略设计
本次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模拟教学法,通过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简称PT)仿真模拟器,模拟真实的网络设备和环境,使学生在软件的图形界面上完成网络配置,解决网络问题。同时辅以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案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网络规划和组建网络等岗位技能所需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大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了微课视频、模拟动画、多媒体课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与课堂进行有效组织。课前将基础知识课件及微课视频通过超星教学平台共享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课中采用提问和组织学生讨论方式对学生学前普遍无法掌握的内容强化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课后学生通过超星学习平台进行复习完成线上作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通过课本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知道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局域网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本节课学习的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是局域网组网中非常常见的技术,让学生学会配置和应用VLAN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而且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网络技术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网络专业一年级学生,由于设备资源的限制,他们网络实践少,虽渴望成为网络高手,但缺少网络理论知识学习兴趣,该课程的大量英文代码及拓扑结构规划也对他们构成了挑战。学生分小组练习过组建局域网,有一定基础,他们动手能力强,喜欢网络构建,有探索意识,根据老师的分组和任务布置,运用模拟器,经常课下做实验,水平逐渐提高。
1.课前线上学习准备
课前分组,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4组,通过超星学习平台分发自学课件和微课视频。学生根据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自学VLAN基础知识及配置命令,并完成平台上的VLAN基础知识习题检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将遇到的难点整理成电子文档,以小组为单位上传到超星平台中,教师利用平台上的统计功能查看学生预习情况,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及时反馈问题在新课中进行重点讲解。
2.课上教学阶段
课上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虚拟局域网的情景动画来导入新课,根据动画内容提出相关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热烈讨论互动中引出本次课的第一个主要内容即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知识检测情况,层层提问同时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引发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基于端口的VLAN的划分与配置,本次课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的被动式学习方式,而是借助课上的云学堂教学平台先给学生下发VLAN的配置文档,让学生参照实训文档独立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训中学习VLAN的配置命令,体会命令含义,掌握配置流程,真正地实现“做中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巡视观察,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真正地实现“做中教”。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虚拟局域网的配置步骤,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对于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并运用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教学难点,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
本次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案例内容如下:日新科技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多个部门相继成立,可以实现部门间的网络互通,现公司想要技术部和财务部的信息仅在部门内部使用,不被其他部门随意访问,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部门之间的隔离。假如你是日新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如何帮助公司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寻求解决方案,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小组分析讨论案例,并制定拓扑规划,根据拓扑图完成相关配置,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解决方案,教师查看各小组提交的方案,让各小组阐述并验证自己的方案,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及时给予总结和点评,同时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引入、分析、解决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的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即VLAN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通过同一VLAN的计算机属于同一广播域,不同VLAN的计算机属于不同广播域,通过划分VLAN可以控制局域网的广播问题,优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利用率。简短地总结之后借助云学堂教学平台下发一个交互式动画的巩固练习.
3.课后线上知识巩固和拓展
上完课后,教师将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作业、相关测试题、拓展任务以及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行业动态信息等及时发布到学习通平台上。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纳能力不同,传统的线下集中讲授只能保证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课后线上知识巩固和拓展,既能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反复学习知识重点,又能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拓展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学生整体完成的作业和测试题的情况,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了解到班级同学的学习状况,从而教师在进行下一步教学计划中可以相应的、有针对性地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课后线上阶段学生还可利用平台上的互动讨论学习区发布自己的疑难困惑,和同学老师进行实时交流,保证了学习的时效性[2]。
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科和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中职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结合本次课的应用与研究发现,中职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好沉迷于手机等电子设备,但对新鲜事物存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是线上线下这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普遍接受度较高,愿意按照老师要求去尝试完成学习任务。加之学生现在对手机操作和网络应用熟练,在线下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操作上的问题。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拓宽了学习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课后的学习情况统计功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地反馈,大大提升了中职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但是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让笔者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应用所得成效的好坏的关键还在于学生的线下自主学习能否一直持续。因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强,但是持续力弱。这就需要老师要不断进行创新,对于课程的线上和线下设计要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知识点,还要熟练掌握搭建在线课程的信息化技能,对于“网络技术”这门课程而言,它的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很快,需要教师根据工程实际中涌现出的先进知识技术及时更新,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考验。
总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遍,更好地推进中职“三教”改革中教师和教法的改革,从而实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