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干预降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系统研究

2021-11-28 01:20熊星玉王嘉仪
山西青年 2021年19期
关键词:信箱心理咨询问卷

熊星玉 王嘉仪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位死亡原因。我国是世界人均自杀率较低的国家之一,截至2016年,我国的自杀率是每10万人中有9.7人选择自杀,但青少年自杀率高居不下,我国每年逾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自杀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占所有死亡的19%。[1]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一例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青少年是父母的宝贝,祖国的未来,但他们同时也是娇弱无知,需要正确的引导来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霾,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

(一)青少年自杀率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统计,自杀是排在道路交通伤害后的全球15~29岁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自杀对家庭、朋友、同事、社区和社会产生连锁反应。世卫组织首份有关自杀的全球报告《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此报告提供深入的有关自杀和预防自杀的全球性知识基础,也为各国根据国情展开进一步的自杀预防工作提供了行动步骤。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发生了很多令人心痛的自杀事件,青少年自杀趋势正处于负向活跃化,这就迫切需要社会乃至相关群体给予重视。

(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其中数据让人心头一颤:5位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青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调查发现,14~18岁年龄组有7.7%存在抑郁高风险,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略低于全国水平。[3]我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完善,现有的干预手段不能及时干预青少年自杀。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本研究以青少年为中心,探讨有效干预降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系统设计。在为期半年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对青少年投放228份有效问卷、对3位青少年进行访谈和跟踪,在青少年家中进行实地调研,并与青少年、家长、老师进行协同设计,进行了原型测试、评估和迭代,得到了青少年和家长的良好反馈。

(一)使用场景调查

根据青少年在整个使用系统的场景,研究人员先投放问卷,随后对家庭、学校场景进行实地观察,之后对青少年、家长、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和引导性叙事。得出以下使用场景结果:

家庭使用场景:1.对于部分流行文化和青少年叛逆期的问题,青少年与家长沟通不畅,理解困难,发生冲突后双方难以调解;2.因我国传统情感表达较含蓄内敛,部分家长与青少年较少有积极正面的沟通,如真诚的赞美和爱的表达,更多的是家长对青少年的批评和告诫;3.当青少年进入抑郁症初期时,部分家长因对抑郁症不了解,误以为青少年只是在闹小情绪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晚期救治困难。

学校使用场景:1.老师对青少年进行批评,青少年产生难过、愤怒等情绪无法及时排解;2.老师向家长批评青少年,家长将愤怒地情绪发泄到青少年身上,与青少年发生冲突;3.青少年社交出现问题,被校园欺凌或网暴造成心理创伤。

(二)设计过程中的多方协作共创

在研究阶段面对一些问题:研究人员难以理解青少年的自杀动机,家庭和学校的情况,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不乐意沟通。于是研究团队首先阅读相关文献,绘制心情卡片和场景回忆图。其次深入青少年的生活,结合心理健康专家的指导,逐渐走进青少年的内心,赢得他们的信任。对问题进行梳理后总结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青少年与家长沟通不畅,但双方渴望顺利沟通和了解对方;2.青少年的社交圈较为单一、封闭,需要一个健康互助的社交平台;3.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容易产生自杀心理。

三、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系统设计

(一)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服务框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搭建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包含社交、家校沟通、心理咨询等的治疗心理问题服务框架。青少年作为服务中心,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的影响。加强家长与青少年的深度沟通,心理咨询专家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

(二)青少年—父母—朋友的系统设计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系统。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充分建立起青少年与家长—朋友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沟通效率,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具体包括:1.服务系统作为桥梁连接青少年、家庭、学校;2.“Lucky”APP作为线上三方沟通平台,信箱和家校场景作为线下三方沟通平台;3.“Lucky”APP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4.“Famite”和心理咨询室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平台。

(三)针对青少年的精准心理健康服务

精准心理健康服务的核心在于足够了解并尊重青少年的需求和认知。基于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从心理干预的角度,以符合他们认知的方式,进行触点的设计,达到精准服务的目的。通过分析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研究团队将精准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便于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家书信箱“Famite”,具有青少年特色社交功能的APP“Lucky”,APP与信箱设计色彩明丽平和,符合青少年审美。

1.便于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家书信箱“Famite”

信箱“Famite”来源于单词family和letter,父母和青少年使用APP写信,再通过信箱打印传递家书,家书符合我国文化较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且促进有效交流。

2.具有青少年特色社交功能的APP“Lucky”

(1)智能调查问卷与心理咨询。普通的问卷较单一冷漠,如高校心理测试问卷,像做题一样的问卷,学生写完了不会得到任何实用性的反馈。Lucky的问卷除了能判断出用户的心理状况外,还会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并通知用户的家人及时干预。

如小A测试结果为轻度抑郁,Lucky会建议小A向朋友倾诉烦恼,或向师长寻求帮助,可以选择是否加入健康恢复计划(运动类型:散散步;休闲类型:听舒缓的歌曲,推荐一些喜剧片;心理类:推荐擅长方向的心理医生),并通知小A的家人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及时的干预。

(2)美好心情日记。在“Lucky”里面写下记录下美好的东西,记录下自己成就感和快乐的事情,当“Lucky”察觉到用户对生活不抱希望的时候,“Lucky”会提醒用户看美好心情日记,想起以前自己的成就和快乐的事情,用户会觉得原来这个世界还是有美好的事情发生过的,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

用户在使用“Lucky”前需要导入手机通讯录里至少一位亲友的电话,当监测到用户的网络动态关键词异常消极时,“Lucky”会自动发起跟亲近的人通话,技术来源于关键词数据库。

(3)夸夸群与虚拟偶像鼓励。缺乏自信、被打击导致心情低落时可以选择进入夸夸群,在群里倾诉能得到热心网友的鼓励,给用户带来正面情绪。

对于一些追星的青少年,偶像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重要到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当偶像输出正能量的东西可以带动他们的积极情绪。使用“Lucky”的“虚拟偶像鼓励”功能,可以选择和喜欢的偶像聊天,得到偶像的鼓励和关心,给部分追星的青少年予以心理慰藉。

(4)提醒朋友关心。提醒用户及时给予轻度抑郁的朋友安慰。“Lucky”在察觉到用户处在轻度抑郁的时候会通知用户的朋友如:“用户A最近有些失落,你去关心一下他吧。”朋友知晓后可以给予用户及时的关心。

(5)愿望清单。用户需要制定愿望清单,系统每月提醒,根据完成程度给予奖励。

(6)树洞。对象是学生和家长。用户可以把自己那些对熟人难以启齿的秘密在这里释放,路过的陌生人可以给予意见并留言,用户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也得到了关心。

3.APP与信箱设计色彩明丽平和,符合现代审美

经过调研,APP界面选取饱和度低的黄色和绿色为主视觉色彩,信箱是淡粉色,淡而温柔的颜色给人舒缓平和的心理感受。

四、结语

研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身心状况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干预青少年自杀的系统需要多个利益相关者(家庭成员、老师、同学、心理咨询师),多个部门(学校、政府、医院)和多种服务(网络通信、心理咨询等)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的服务系统,有望在不远的未来实现。

猜你喜欢
信箱心理咨询问卷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华医生信箱
心理咨询不简单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开心一哥信箱
K信箱
K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