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心理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2021-11-28 01:20
山西青年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学生

陈 翀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简要总结为两点,一是人有思想,智商高;二是人有意识,社会性高。前者是指人类可以通过创造语言、文字、动作来表达自我感受,并能通过对文学、哲学、美学的理解,赋予新的观点;二是通过认清自己的社会定位,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克服生活困难,从而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此时,心理学对人类核心思维塑造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高校心理学学科体系随之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亟待创新,结合当前学科教学问题,提出以下几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型教学方法。

一、用“情感引导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心理学最重要的就是将其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高校的心理学针对的主体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授课老师本身就是学科应用的实践者,对其而言教学过程又是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自我情感的“干扰”,也就产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态度。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如何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们常常把人类的情感分为三个层级,除了单纯的体验和表情之外,唤起情感的过程和情感的转化则是决定兴趣所在的关键。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当转变固化呆板的理论教学,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尤其强化“年轻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尊重发挥年轻教师的兴趣爱好,多捕捉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课程进行延伸,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尝试听一首流行音乐让学生揣摩作家创作的心境;或者让两个学生为一组,其中一人用动作表示自己的心情,另一位同学则加以观察表述。这种互动的方式,容易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从情感上对心理学保持浓厚的学习情趣。

二、用“问题驱动法”增强课堂学习互动性

(一)创建“情境式体验”课题,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学习,首先是自我肯定和否定的过程,存在着辩证统一。我们每个人针对同一个体、同一事件、同一问题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而个性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是事物评判的核心标准。此外,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则需要我们利用学科的知识去疏通解决社会关系,更可帮助心理问题患者走出困境。这都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课程中,可设置“小组辩论赛”,针对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合学科知识,表达自身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可尝试社会话题演绎的形式,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角色互换,来感受个人心理的变化。尤其在AR技术相对成熟的现代,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不同的场景,都可将“情境式体验”融入课堂教学之中[1]。

(二)设置“社会调查问卷”课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成因进行深入探究。心理学是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相比,社会实践的用途较为隐蔽,但却因其在人类心理中的重要指导甚至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贯穿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到国家发展决策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老师们可以加强对“社会调查问卷”课题的设置,甚至可以布置规定的课题,鼓励学生主动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撰写分析报告,巩固课本知识。例如在“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的课题中,就可尝试实地采访调研来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化的指导方案[2]。

三、用“综合学习法”丰富学生学科知识

心理学严格意义上归属于医学体系之中,又鉴于其特殊的社会应用属性,被单独划分为独立的学科。当前心理学适用于多个领域,这就需要学生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巩固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对该学科学以致用。

(一)克服自身学习困难,提升学习能力。人体解剖学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在其基础上心理学才能显得更为科学直观。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在充盈着福尔马林特殊气味的实验室中,面对变形的尸体进行实际操作。受药物长期浸泡的尸体多呈现出不同的恐怖形态,此时对自身而言,学生们需要克服恐惧的情绪,舒缓紧张的心理压力,才能接受课程的教学。而对于心理学课程而言,也需要熟知人体的基本构造,储备基本的医学知识,才有利于理论的实践应用。

(二)借助学科知识,储备实用话题。“无规矩不成方圆”,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法治社会和伦理道德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之所以会发生违法行为,多半是由于个体的心理作用引发的,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学是具有预见式行动倾向的。因此,为了让心理学在法治社会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有效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学生就应当对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在发生犯罪预见的情况下,积极地地对对方进行疏导,阐述事情的严重后果,对其危险行为人为干预,防止违法犯罪的发生[3]。

(三)涉猎文学著作,提升专业“美育感”。人类情感化的进步,催生了文学、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的艺术。心理学的实质则是通过融合这些多彩的艺术形式,提升自身对于生活中“美”的感悟,从而拥有积极的心态。因此,学生们应当多涉猎这些文化艺术领域,保持对生活的激情,将乐观的情绪传递给周边的人,并将这份快乐输送给“心理障碍”者,让这些特殊的人群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四、用“案例分析法”强化学科实践运用

心理学科目繁多,针对不同的社会化行为,心理学都有细分的类别。例如常见的“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为医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再例如“社会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以及“违法与犯罪心理学”为执法部门的工作带去便利。在课堂的教学中,可结合“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实践运用。

(一)结合影视片段,对人物心理进行分析。2020年6月16日,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一经播出,就受到各界好评。剧中由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作为杀人凶手,拥有双重人格。看似温文尔雅的教师形象之下隐藏的则是阴险狡诈的黑暗面。该文学作品在改编的过程中,着重对主人公服装、发型以及面部表情进行了设计,其中白色的衬衣、茂密的假发以及冷漠的眼神都是其双重人格的典型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就可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对影视剧中典型人物形象的解读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结合和运用,并对其进行分析,鼓励学生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结合司法案件,探寻破解路径。当前心理学在社会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在教学阶段,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提升;二是适用于医学领域则可对“抑郁症”“人格分裂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三是在司法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又可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分析,提供犯罪心理画像,为侦查方向提供线索支持,推动案件的侦破。例如连环杀人案,作案时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受害者多存在共性特征。但作案地点的随机性给案件的侦破造成困难,此时就需要借助对犯罪心理的剖析,来解决这一工作困境。

五、用“成功激励法”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

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在人类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能在在学习中得到肯定,会激发向上的动力,提升其荣誉感。在高校的教学中,也应当注重教育评价的占比,转变以分数为核心评判体系,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个性创新、社会实践融合加入其中,多方位的鼓励学生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一)对学习目标给予肯定。每个学生基于自身的情况,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有所不同。例如同样都是学习医学专业,有的学生就会按部就班地进入医院选择医生作为职业,有的则会选择进入高校传授医学知识,有的则会尝试医疗器材的研发。因此,老师对于学生们的学习的目标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他们自信,相信他们可以完成既定的目标,这是鼓励前进的有效方式。

(二)用优秀榜样来激励学生。榜样是我们成长生活中的一面旗帜,好的榜样会指引着我们加速奋斗。古往今来,在心理学领域获得殊荣的榜样比比皆是。例如将“生物反馈疗法”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毕希名教授,通过研究使用生物、社会和精神疗法来帮助求助者,丰富神经症心理学治疗方法,推动了医学发展。通过邀请这些在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定期进行讲座,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心智,激励其学习。

(三)赏识性激励学生的实践成果。高校教育阶段,社会实践变得异常重要,学校会搭建多个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结合具象问题会对书本理论提出更为个性化的观点,这是其学习能动性的体现,此时老师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赞赏;其次在参与社会公益帮扶的过程中,应当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嘉奖,提升其荣誉感[4]。

综上所述,高校心理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化需求的专业人才,当前,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扩充,而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教学方法整体融入其中。课堂教学在教育环境中的核心地位得以升华,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才能激发起其学习兴趣,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此外,受时代新主题的影响,当代的大学生以“自我中心”为主的思维极具个性化,亟待运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来拓展教学工具。无论是“情感引导法”“问题驱动法”还是“案例分析法”都是以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的延伸应用,将会有更多创新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营造更为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教学学生
“没有用”的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跟踪导练(二)5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