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赛赛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6)
在我国经济空前繁荣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毕业的人才却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使得人才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很难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需要用全新的标准进行衡量,并且在教学模式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校毕业生具备更加具有实用价值的能力。
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社会系统中,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并且与社会制度和体系融合得更加紧密。经济制度的系统转变,使得经济市场中的各方面标准都发生了变化,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变化尤其显著。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的胜利,人才成了最重要的砝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衡量标准,只有满足相关标准才能够在市场中体现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不仅需要对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同时还需要对应用开发进行具体研究,同时从生产经营,到具体的管理,再加上不同技术种类的具体操作,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只有多样化的人才,才能够和市场形成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仅要使得研究生培养能够出类拔萃,本科教育也需要稳步前行,在此基础上也不能够忽视专科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高校人才梯队才能够得到系统建设。[1]总而言之,不仅要强化精英教育,同时还要兼顾大众化的基础性教育。
素质综合化具体来讲,要摆脱单一的人才能力框架的束缚,着重强调人才能力以及素质架构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积累,同时还要能够扎实牢固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相关现代化科学工具能够娴熟的应用。除专业化能力和素质外,还能够胜任相关的经营管理岗位,身体素质过硬,同时心理素质良好,能够进行一定的交际公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应该将单一的人才衡量标准进行丰富和改善,使得高校人才的培养能够更成系统,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几方面,进行有层次、有计划的人才培养。
所谓的一专多能具体是指能够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突出表现。当下的社会环境促使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只有一专多能的人才,才能够在市场的剧烈变革中适应各种转变,并能够胜任各种岗位。不仅如此,在快节奏的市场变化中,很多新鲜事物喷薄而出,不仅工种或者技术开始向着更新的方向转变,同时开始涌现新的行业,单一的职业技能将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风雨飘摇的处境。[2]在市场出现变动时,进行转行或者转职,会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一专多能的人才,对于高校毕业生自身来讲,能够为自己的择业空间留有巨大余地。
市场化发展以来,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国际化舞台上愈演愈烈,高校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以国际化的标准进行衡量。国际之间的竞争,增加了竞争的强度和等级,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就变得更加严苛。因此要能够针对国际之间的竞争,对相关市场标准进行量化,并能够形成系统,在此基础上,针对高校阶段的学生进行系统培养,这样高校人才的竞争力以及市场价值才能够更加突出,才能够稳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在我国高校阶段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且形成了一成不变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人才的价值提升。尽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在针对人才进行具体培养时,作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但是这些措施收效甚微[3]。
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只是片面追求大规模,却不能够对人才培养进行精准明确的定位。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学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在盲目强化精英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大众化普及式教育的重要性。在不同阶段的教育中,过于求全,从而丧失了侧重点,忽视了自身的客观条件,使得教学变得十分杂乱,很难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都秉承着统一的教育管理标准,整个人才培养系统不仅目标一致,教学计划也如出一辙,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出现重叠,很难将重点突出,所有学生都是在相同的模式和标准中受到教育和培养。这样一来人才差异性不能突出,不能够体现出人才的不同层次,在这种千人一面的背景下,人才很难将市场中的多元化空白进行填充。
高校在专业课程具体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社会的普遍关注下已经显而易见,专业课程脱离实际市场需求,这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在市场中的价值和地位。很多高校不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市场实际情况,跟风开设专业,没有市场调查为基础,造成专业设置整体失调,从而很难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专业学习就成了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
尽管在很多高校中都保留着实践教学这一项教学内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围绕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建设,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较高成本,因此实践教学很难系统展开,只能在流于形式中匆匆了事,只起到了走马观花的效果。同时不能够针对实践教学进行合理资源配置,从而对教师的工作热情起到影响,同时也对实践教学形成了限制。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大学生就业已经在方式上呈现出了多种形式的转变,不再依赖于组织分配,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尽管如此,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还需要一定的指导,才能够进行妥善的岗位以及行业选择,不过相关高校在针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并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而且缺乏专业性,这样一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市场的认识,甚至扭曲了很多市场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能够拥有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市场竞争,在观念上将会严重滞后于市场行情。
相对来讲,高校教育有着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与其他教育层次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特性。受到高校自身条件的制约,会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异,并且会呈现出特色化的专业设置。我国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强调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使得人才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人才梯队,能够在教育或者培养结构上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从而能够有所侧重地进行人才的专项培养。人才培养才与高校的特色凸显出来,才能够与市场行情形成针对性。
针对人才培养要能够建立多元化系统,使人才能够向着不同的目标得到针对性培养,这样才能够应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刺激了高校教育的活力,使高校教育能够与市场需求保持高度一致[4]。在市场导向的引导下,针对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建设,能够极大刺激高校教学的活力,使学生能够形成过硬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并能够在市场中体现出高校人才的市场价值。
具体来讲,针对专业进行系统拓宽,使得专业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能够以更多的基本学科作为专业基础,使专业建设更加稳固。如果专业所覆盖的范围相对狭窄,将会使得学生眼界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并且直接制约学生的就业前景,减小了学生择业的空间和可能性。面对这种情况,将专业范围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宽,使学生能够受到方向性培养,而减小专业的局限性,通过不同的侧重点来强化专业性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就能够拥有较大的周旋余地,能够获得很大的选择空间。
为了能够使得高校人才更加具有市场价值,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和价值,应该针对高校的专业课程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针对其中的各项方案或者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要改善综合教育课程,在这一环节中要能够使得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能够更加多样化,使得学科内容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现代化的教育和培训,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改善学科基础教育,在这一环节中,要能够强化这一课程的共通性和系统性,这样一来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够更加明显,才能够促进更多专业的学习。在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化专业学习,这时人才才变得更加卓越,并且能够缩小专业间的教学差距。最后,加强实践教育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中,要增加时间的内容,调整实践内容在整个专业课程中比例,使得理论和实践能够保持一定平衡,这样一来才能够将理论内容更加充分吸收。在此基础上,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对相关理论性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这样一来人才的素质才能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高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强化实践和理论教学一体化的模式,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建设,从而形成硬性制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使师资水平能够整体提升,同时还能够配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大力引进高素质教师人才,这样才能够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水准。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主动对企业进行外联,强化与企业之间的系统合作,将实践教学能够在企业中进行深入开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形成针对性技能。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够快速适应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以全新的模式和标准进行人才培养,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化需求,从而将高校毕业生能够平稳地输送到市场岗位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