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李运涛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国有林场,山东 夏津 253200)
引言:森林不仅仅是各种动植物的家园,还是“地球的肺”,承担着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森林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毁坏,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复森林,森林的修复离不开植树造林,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做好苗木培育工作,并积极提升移植造林的技术,进一步提升绿化的速度。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目前,林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社会所需的林木产品,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造林与培育的研究,使用更加专业科学的种植技术,促使培育和造林的效果可以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所需,同时,符合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还会扩大当前的林木面积,调节着目前较多的异常气候问题,也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等。因此,要完善苗木培育技术以及造林效果。
在苗木培育技术中选择合适的育苗地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开展育苗工作前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营养以及苗木的生长要求进行充足的调查,并选择合适的育苗地,根据所选择的苗木做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在选择育苗地时要尽量做到交通便利,可以使苗木在运往市场时方便运输,培育苗木的土地要土质松软、透气性强,这种土壤更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同一块土壤不可以连年育苗,这会大大破坏土壤中的营养,使其产生板结现象[1]。
在正式育苗前还应当做好土壤处理,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在进行土壤处理时要先清理掉土壤中的异物,并将土地整理平整,为了使苗木生长得更加茂盛还需对土壤施加底肥,并对土壤进行灭菌,进行灭菌作业时要将消毒所用药物充分地渗入到土壤中,以保证灭菌的效果,土壤的酸碱性也是育苗的关键,要保证土壤的酸碱度适中。土壤水分与温度是育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进行土壤处理时,要做好其管理。
种子的处理是育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如果种子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其发芽率,进而导致其后续生长出较大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种子的处理时,要小心谨慎,要选择品种优良、出芽率高的种子进行培育,在播种前,要对种子大小与质量进行挑选,将不合格的种子剔除,以此让种子快速发芽生长。同时,对其所需的生长条件进行分析,进而考虑其是否适合当地环境。在进行种子的催芽工作时,尽量使用温水进行浸泡,这样不仅可以进行杀菌,还可以使种子尽早发芽,减少发芽时间,提高其发芽率。
完成对苗木种子的处理步骤后,需进行播种。苗木的播种时间不稳定,需要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与种子特性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在春季进行播种,因春天的气候适合大部分植物的播种,较适合苗木生长。在播种结束后,要密切关注树种,做好水分与温度的控制,在天气干燥、降雨量较少时,要进行人工浇灌;如若温度差距过大要进行保温措施,如:覆膜处理,这些处理有利于种子的快速萌芽与生长[2]。
在选择移植的时间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情况,要选择最佳的时间、地点进行移植,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因此地域温度差异也较大,在移植时,要对温度进行充分的把控,并考虑各地区间温度的差异,我国北方苗木移植一般选择在4 月左右,这时候的天气较为适合苗木移植后的生长,可以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减少因苗木死亡导致的经济损失;南方因天气湿润,苗木的移植可以随时进行,但在移植时一般会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选择在这时移植有助于苗木的生长。
苗木栽种的稀疏也对其生长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应当在苗木移植前,根据苗木生长习惯、土壤情况对苗木数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安排,并做好相应的规划,苗木的具体信息收集工作也是在进行移植时应当做的,并通过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计划并规定苗木的种植数量与距离,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与二次补种。
在对苗木移植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在进行搬运时,要先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对树根进行全方位包裹;要避免突如其来的碰撞,以防树根受伤;造成受伤的根部在种植前要及时进行修剪;移植位置尽量选择较近位置,防止树木因缺水导致死亡;在树木缺水时要及时对树根进行喷水,保证树木的水分充足。在到达目的地后要尽快进行栽种,进行浇水、施肥,并对其实施全方位监控,保证不会因挪树而导致树木死亡。若是因其他因素无法及时进行种植,应进行假植或冷藏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通常是使用容器进行假植,短时间内让苗木在容器中生长,这时要给予足够养分,保障苗体不会死亡。可以移栽后,需要将容器去掉再进行移栽,若是容器是可降解材料便可以直接进行移栽,并根据降解材料的不同,使用针对性的办法,促使容器快速降解,防止降解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长。
林业在造林过程中病虫害的影响十分重要,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大,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预防,对此,在移栽过程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使用多样化种植方式对林区进行多类品种种植。因许多病虫多发于特定的树木,在树木间种植其他品种对其进行隔离,阻断传播途径。而且在多样性的种植,其他植物会吸引到不同种类的虫类,其中不乏对植物有害的虫类的天敌,阻断传播的同时还能够利用生物特性进行防控,此外,在多样化种植时,要注意不同种类的合理性,避免树种之间相关制约,如:一些树种在生长中会对其他树种产生不良影响,尽量不要选取;夹竹桃等植株在生长时会吸引到蜂类等昆虫,可以促进林区生态系统生长,可以选择为搭配物种。
此外,还可以进行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管理人员可以引进有害虫类的天敌生物,进而对林区害虫进行捕杀,不过天敌生物投放时,管理人员应对当地实际环境展开调查,避免天敌生物无法适应当地环境或是被当地生物捕杀,进而对害虫无法有效控制,或者是当地生态系统有着其它更易捕食的生物,未对害虫造成影响,还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要合理引进,例如:多种赤眼蜂会对松毛虫造成影响,且不会影响到周围环境,还会促进花类植物花粉传播;瓢虫以蚜虫为食。另还,有许多微生物也会减少害虫数量。
还可以在树根部位埋入化学药物,传统的药物防治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管理人员可以使用针对性操作办法进行药物防治,而树根就是其中一个办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埋药的办法,主要是在树根周围挖取适当环形坑,或是在周围挖取几个小坑,通过林木根部的吸收实现植株有着抗性。另一种是埋药瓶的方式,主要是在药瓶中混入合理的药物,并将合适的树根挖出,在合适部位进行折断插入药瓶里,最后将药瓶埋入土中,促使药物能够充分被根部吸收。
还有一种是物理防治手段,这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且已经普及,有效的清除害虫时,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把粘虫装置设置在林木当中,并根据害虫特性对其进行引诱,不过管理人员要及时检查粘虫装置,或是模仿一些害虫惧怕的声音、气味等,将害虫进行驱赶[3]。
造林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全局进行规划。栽培密度的选择,相关人员应根据林区的环境情况以及土壤的养分等状况,合理管控林木移栽密度,若是林木的密度比较大,土壤的养分无法满足林木的正常生长,且由于林木生长速度不同,长势较快的会争抢附近树木养分与光照,矮小的植株缺少足够养分与光照,会出现死亡情况,另外,活着的树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导致生长缓慢,因此,应根据林木的不同生长环境与林区情况,选择合适的密度。
由于林木在不同季节有着不一样的抵抗能力,多数病虫害都是季节性,春冬季节进行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是较为关键的季节,在春节多数的虫害处于幼虫时间段,这也是防治虫害最好机会,只要将虫害的生长环境稍加改变,就会阻止虫害继续生长,进而死亡。春季对害虫防治主要针对的是幼虫时节,而冬季是将越冬时期的害虫进行治理,及时喷洒药剂。
在培育树种时,加强肥料控制可以提高树苗的质量,而在移栽后需要选取合适土壤环境,根据林木幼体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合适的施肥工作,并明确肥料的使用量。在移栽前,要进行合适的基肥施用,保障刚刚移栽后的苗体,有着充分的养分与水分供应,提高成活率。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肥处理,通常使用足够氮肥来促进林木幼苗快速生长。
结论:推动环境改善的脚步需要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的帮助,现阶段我国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逐年加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绿水青山”已经不仅仅是国家的要求,还是国民的需求,因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成活质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必须要加强对于苗木的培养,提高苗木的成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