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促使高校内的各项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特征越发明显。作为高校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的学生管理,是学生生活、学习得以有序进行的基础条件。在高校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管理也需要遵循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学生管理的创新。故此,本文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创新实践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简单而言,数字化等同于信息搜集、处理的计算机化。当下,高校都在追求的数字化校园,本质上是一个覆盖整个校园的管理系统,其媒介是校园网,重点是管理的信息化,支撑点是信息化服务[1]。同时,校园内部的主干网络可以通过与各个建筑物的自助终端进行连接,真正做到学生管理、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信息化发展,确保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化服务。高校在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将学校内的行政管理、学生服务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库,借助智能化电脑系统进行连接,在做到学生各项管理数据共享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范围,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而言作用非凡。传统的师生交谈、电话、广播等管理工作载体,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化时代下时间碎片化的要求。微信、QQ等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改变人们社交习惯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高校可以开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定时向学生发布一些思政教育内容,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学习,并且较之单纯的理论灌输,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传播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感染力也会相应地有所提高。除此之外,在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室的建立,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免除学生后顾之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在落实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会从自身工作需求出发,应用不同的信息系统,且部门之间系统呈独立的状态,即便是高校力求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学生管理系统,但却因为过分强调理论层面相互衔接,忽视了虚拟网络和现实空间的有效连接[2]。此外,不同阶段下高校开发应用的学生管理系统,因为在管理规则、数据等多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系统适中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在无形中加大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概率。
即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整个社会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价值也形成了全面的认知,但在高校的领导层中尚未出现能够完整把握教育信息化的人员,仍有部分的高校领导人员将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看成是教育工作发展成果的一个点缀,不愿全面参与到学生信息化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在这种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思想认识的影响下,对应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就会出现不合理以及配置不平衡诸多问题,继而带来高校内部学生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这对提高学生管理收集的各类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而言有着显著负面影响。此外,部分直接负责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并未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必要的认知,不愿意主动学习与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技巧,反而使得已经生成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效率显著降低。
当下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也使各个高校内部管理组织机构划分变得越发细致,高校都开始逐步尝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使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系统建设的专业管理人员,使得学生管理的水平无法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同步提升,再加上管理人员结构方面的变化不适应学生信息化发展的具体需求,使得整体的管理技术手段仍旧以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为主。即便是我国的高校适应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扩张了学生管理的队伍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但这些学生管理人员因为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仍旧倾向于面对面交谈的人力学生管理工作方式。
高校在逐步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学生管理信息化开发深度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内部的学生管理部门在设计相应的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单纯地从自身的业务需求出发,而忽视了与之有所关联的其他兄弟部门在业务方面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建设出来的学生管理系统出现了彼此之间相互不协调以及无法有效连接的状况,最终带来各个部门之间的学生管理系统无法有效兼容,涉及的各类学生管理数据无法实现有效的共享[3]。此外,这些职能部门在开发学生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单纯重视眼下业务发展需求,忽视了信息技术长期发展速度而带来的变化,导致在系统设计应用的过程中忽视了系统发展和升级方面的长远需求,直接拉低了系统的适应性。
任何行为的落实都需要有正确的理念作为支持。高校学生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同样需要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发展,不应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配合信息化工具的理念。在信息化技术持续更迭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学越发重视人们的个体发展,柔性管理理念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经过优化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更加提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一种趋向民主化的方式,做到从思想层面说服学生,促使其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换言之,在日常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彻底脱离之前的行政权力性质的说教,做到在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化要求的前提下,采纳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合理意见,让其得以在无形中参与到学生管理中,这对于学生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同时,高校在发展信息化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推荐系统纳入整个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推荐系统能够在特定数据库中搜寻、分析、处理特定的数据类型,在为用户提供精准信息的同时,将用户的使用反馈作为基础,及时改良数据推荐结果。由此也不难看出,这一系统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性信息服务。这一系统的引进也是高校学生管理中服务推荐理念引入的标志,简而言之,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树立并始终坚持主动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需要以改良传统“一刀切”行政管理手段为重点。信息化技术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实现随时关注学生在发展中出现的个体化需求,并为其制定专属的发展规划,实现学生的管理精细化目标。简单而言,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学生信息的全面收集,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电子档案,并在实时更新的前提下,对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沟通解决。此外,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和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可谓是得心应手,为了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高校可以将班级作为基础单位,建设班级内的学生微型管理平台,确保教师能够借助这一平台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或者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以便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撑。
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必然要以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但这一系统又需要软、硬件作为基础。故此,国内的高校都需要将既存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基础,将其中涵盖的办公系统、无线资源等,从学生管理的业务需求出发,进行深层的整合。同时,也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与信息企业的合作力度,借此来立体化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5]。同时,物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发展的全新产物,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有效应用。简单而言,可以将感应和识别设备安装在学生宿舍、食堂等经常出入的场所内,对提高学生人身安全管理效率及日常生活便利程度都有巨大价值。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做到跟随时代发展而革新,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需要在树立柔性、服务推荐等先进理念的前提下,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执行技术层面的革新,以此来持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