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积极心理学于中学体育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1-11-27 23:09陈剑文
当代体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陈剑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作用与功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积极心理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途径。以期给国内体育工作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路,其主要思想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将它与体育教学结合,增加中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为增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1 前言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中一种较新的心理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研究领域方面的不足,它侧重于从积极的角度挖掘人的心理情感,从而让人们拥有更乐观健康的心理以适应生活工作上抑或其他失意之事的压力,进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知,积极心理学对人的发展大有裨益,若把积极心理学融入体育教学中(比如美国的SPARK(运动教育)教学模式),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提高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2 研究背景

2.1 健康中国行动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身体活动也随之减少,精神压力与日俱增。当今社会对健康的定义已经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和适应能力。此时国外兴起的一种思想-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启示,它主要研究如何让人们拥有更好的情绪情感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刚好在一定程度上与健康中国的行动要求相契合。

2.2 适应素质教育开展的需要

在新一轮体育课改中“健康第一”成为指导思想,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关注,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然而在真正的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还是没有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是把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本文希望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思想,解决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使我国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2.3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需要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总体的改革思想,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提高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度,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3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应用的研究概述

3.1 国外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学最早是由Lewis Terman针对智商与婚姻提出来的,而Carl Gustav Jung则围绕生活意义进行分析。但二战爆发之后,心理学的开始发生转变,其重点转向治疗战后产生的精神创伤,此时很少有学者深入探讨人的积极情绪。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还是比较片面,缺少培养积极的品质方面的研究。随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始了对自我实现能力的探究,这一行为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其中《积极心理学导论》的发表表明积极心理学已经从其他学科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积极心理学在国外体育课中应用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中小学的SPARK课程,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们对体育课产生喜爱,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Lee认为学校体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擇性,让他们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去选择想要参加的体育活动。Cherubini指出从长远来看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融入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长期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Kinchin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美国的“运动教育模式”中包含的团队要素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Pill觉得“运动教育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尤其是那些平常表现为不太想学习的学生)。

从上述内容可知,积极心理学对教育有积极的影响,国外在融积极心理学于体育教学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如果我国也想借鉴这种思路则需要认真研究与之相关的理论并将它与我国的教育情况相结合。

3.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的综述性概述,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积极心理学还并未真正做到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这意味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理论方面,许多学者做出了相关研究。何庆畔针对积极心理学具体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会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指出体育教师应该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有意识的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都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于浩毅等人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出中小学的体育学习评价不够科学,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体育表现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张琼主张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学习进步。

在应用方面,许多学者都在致力研究如何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体育教学。例如,刘巧伶围绕积极心理学与体育教学融合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实验后其心理积极情感明显增加。

我国研究人员在努力探索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的理论,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具体学科中尤其是体育学科中还缺乏一套完善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体系,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4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功能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少了它的存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无从谈起。学校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有三大教学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但如今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把技能传授给学生(更有甚者体育课上只是放养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也致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无法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因此,体育课堂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心理情绪,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学习和生活。

4.1 放松心情,调整心态

在国内教育的大背景下,升学是中学生们唯一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无一例外。各个学校设置了各种为升学服务的课程,且大多数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来掌握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产生厌学情绪,拒绝与老师同学交流)。而体育课则与语文、数学这些科目不同,它主要是在室外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们得到锻炼。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可以暂时逃离习题和课桌,释放堆积已久的压力,久而久之也就可以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4.2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会出现畏难情绪,而体育课能够通过体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毋庸置疑,将积极心理学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将会对学生意志品质地养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游戏和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遵守规则等精神,这样才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

4.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体育课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积极心理学,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在课堂上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和趣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大家处于融洽的关系之中,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百利无一害。

5 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 教师对应用积极心理学观念认识不足

中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但他们的思想发育还是不够成熟,其心态就像天气变化一样有可能一会儿晴一会儿阴。因此,有必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对自己的心理认知,养成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情景。

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入职后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或外出学习的机会等,导致他们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后于体育学科前沿潮流,所以他们还是一味地延续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等,其结果是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不对此做出改变任其发展下去只会形成无限的恶性循环。但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或其他教育工作者为体育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学习专业的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有益于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在这之后的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兼顾学生的个性和整体性发展,对教材做出创造性地改编,使其充满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5.2 缺乏积极心理学方面的师资力量

毋庸置疑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地创造机会(如观摩教学、外出培训、自我反思等)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通过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生动的挂图或多媒体教学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机和动力,让他们由内而外地自发参与其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多注意学生的学习表现,多采用鼓励式教学,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应及时给出积极的反馈;当学生偶尔不如意时,应多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体育技能或健康知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5.3 中学教学忽略情感目标

目前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涵盖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教学目标并未一一落到实处。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只是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经常性地忽略情感目标。如果一直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他们就无法健康地成长。所以在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价时有必要多关注情感目标是否实现,这样教师才会更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

6 积极心理学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途径

6.1 培养中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还不能应付自如,不能很好地自己调解,如在某次考试中排名靠后时,就会开始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只会给班级拖后腿。因此,在中学阶段地课堂中或课外穿插心理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学生在取得进步时戒骄戒躁,在面对失败时不气馁,找出正确方法继续努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将困难和挫折当成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而非一味地抱怨,而在经过不断的锤炼之后,他们就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光明的未来。

6.2 强化教师积极教学意识

学生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无意识的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一个原则: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更为重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担传授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双重任务,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以学生在教室学习为主),它主要是在室外进行教学,这样独特的条件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久坐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如果此时体育教师能够引入积极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学习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怕苦难、遵守规则、合作交流的良好精神品质,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有翻倍的效果。

6.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教师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如果沒有足够的师资来支撑,那么学校的教育工作将会是一潭死水,毫无活力。因此,学校应当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如随着受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加,要为每个学科配备足够的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精通心理学的体育教师,如此便可以更好的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体育教学,推动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6.4 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这也意味着教学环境充满许多不可控因素,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无疑都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考验。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的内容和不同学生阶段的心理特点将教材内容设为生动有趣的场景,从而达到稳定学生心境,全身心地融入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进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7 结论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思想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体育课堂中能够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心理学融入体育课既能够让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使学生有学到知识的成就感,故为了实现这种双赢局面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强化教师的积极心理教学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学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桂平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
“没有用”的心理学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