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中针对特殊体质学生 课程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2021-11-27 23:09常良良杨国宁武芬
当代体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处方体质运动

常良良 杨国宁 武芬

青岛实验学校属于课程综合改革校,体育课程进行选课走班制,以学生为本,体育课程不放弃任何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发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特殊体育课程,旨在强调说明特殊体质的学生群体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当受到“冷遇”,而应当得到应有的关爱和重视,希望通过特殊体质课程的建设,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目的

由于认识没有到位,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因身体伤、病而不适合剧烈运动的人一概需要“静养”,十分担心“动出毛病”。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对待因伤、病或者其他身体生理原因不能参与体育课正常学习和锻炼的学生,差不多都采取了“见习”的处理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见习生”基本处于“无管理无锻炼”的状态。

体育能力的提升,终身体育的培养,是体育教育的必要目标,但群体性和伙伴关系的培养,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养成,以及团队意识和集体观等优秀内在品质的塑造,是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培养目标,所以,学生需要在一个大群体里成长,除非极其特殊原因和极度缺陷的身体状况,学生个人心理状况良好,并有参与正常体育课程的愿望,对特殊体质的学生的体育教育采取个别化辅导,绝不能放弃,以发展适合他们个性化体质状况的体育的技术、技能、技巧和知识的学习为目标,让他们尽可能融入集体活动为目的,让他们能随时得到大家的帮助,感受集体的温暖,像普通的孩子在体育课堂一样,身心得到健全发展。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在医务监督的条件下,为了特定学生开设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本文通过特殊体育课程的建设实施,使特定体质学生的身心正常健康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有关的学术文献,重点查阅关于特殊体质学生课程建设的专著及文献材料,作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

2.2 访谈法

2.2.1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专家就特殊体质学生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访谈,获取相关意见和建议。

2.2.2 师生访谈

从学校中抽取一些教师及特殊体质学生进行访谈,认真记录访谈结果,获取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信息。

2.2.3 观察法

观察本校对于学校特殊体质学生课程开设的情况,根据本校实际,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调整,并经常到其他学校实地考察,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3 结果与分析

3.1 特殊学生体育课程目标

特定的体质特殊学生通过特殊体育课程学习,加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合理的安排健身计划;增强人际交往和团队意识。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3.2 体特学生的鉴定

根据我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的经验,我们认为特殊体质主要包括:学生有先天性疾病、肢体残疾,先天性运动技能低下、身体处于生病康复期、过度肥胖及其他一些身体尚可,但心理有问题。

3.3 体殊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3.3.1 掌握体特学生的详细情况

(1)途径

任课老师要主动与学校主管部门沟通,联合导师对各班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导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及时与家长沟通,请家长详细介绍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

(2)备案

学校将各年级、导师班收集的材料统一整理,将特殊体质学生做好登记,建立特殊体质学生档案,要跟踪了解,对于先天性疾病学生需要长期关注。对生病正在康复的学生,教师在观察其运动能力完全恢复后,需要本人持有医学证明,家长提出申请签字后,可以让他回到正常课程。

(3)交流

教师在与特殊体质学生交流时,进一步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这样的学生身体状况可能随时变化,教师必须及时地了解。有的学生处于生病康复阶段,教师要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安排练习任务。让特殊体质的学生参加运动,本身就有一定风险,教师在各方面考虑全面。

3.3.2 鼓勵为主,尽快恢复身心,回归体育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特殊体质学生多安排见习或休息。这样做对体育教师来说既省事又安全,但是对学生就不公平。他们会失去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与同伴一起交流的时间,以及与同伴分享快乐的体验。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指导下,力争做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可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力。在意识到特殊体质学生需要关注时,我们做好了调查、登记工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们把这一问题作为课题研究,会对这些学生有帮助。我们不想看到,一个孩子因体质特殊,但从来没有参加体育运动,对体育锻炼一无所知,那将是我们作为体育工作者的遗憾。

3.4 特殊学生体育课程活动遵循原则

3.4.1 循序渐进原则

开始锻炼的运动量和强度要小,以后随身体适应能力提高而逐渐加大。以慢走为例,开始时每分钟60-90步(每步70-80厘米),以后逐渐增加速度,最高可到每分钟120-140步。在此基础上转入慢跑或走跑交替,开始跑速要慢,距离要短,适应1-2周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和锻炼时间。运动时要控制好靶心率(又称“运动中适宜心率”),运动时的靶心率应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龄)。

3.4.2 经常性原则

只有经常坚持运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一旦间断,心肺功能、体力都随之下降。

3.4.3 个别对待原则

要根据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锻炼时要全身放松,不要做憋气动作。另外,弯腰的时候注意头的位置不要低于心脏水平。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以及运动锻炼前后的身体反应。锻炼后感觉轻快、食欲增加、睡眠改善、血压正常等,这都是运动后良好的反应。

3.5 特殊学生体育开设课程内容

(1)传统武术如:24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导引养生功。

(2)轻技能重智力因素的益智类活动学习,如各种棋类。

(3)体育游戏课程。

(4)康复性体能训练。

3.6 开针对性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系统包括:体质体能评测系统、有氧运动处方系统、肌力运动处方系统、塑身形体运动处方系统、慢性病康复运动处方系统等等。

运动要讲科学,特殊体质的人的运动就更要讲科学,同样都是不适合参加剧烈活动的学生,因为受损程度不同、治疗及时与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等有诸多差别,学生的运动能力会不同,所以运动前要先找专科医生开“处方”。规定适宜的运动内容,运动量、运动强度的方法。因此,运动处方是个体化治疗,为“单人单方”。运动处方和医学处方一样,要对症下药,对不同的疾病或创伤都要有针对性所以处方各异。开一次运动处方一般有效期为3—5个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也可延长或缩短时间。

3.7 医务监督

特殊体育课程的落实,体育教师进行指导,校医参与并进行医务监督,准备必要的药品和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医疗急救设备。

4 结论与建议

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因人而异。将体特学生融入大班的教学中,要让他们融入集体活动,得到大家的帮助,感受集体的温暖,身心健全发展。

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中,要根据班上特殊体质学生实际,事先预设好活动内容,让他们有针对性地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大多数学生教学上,对于个别特殊体质学生,教师可以开运动处方的形式,让他们练习。规定活动内容的次数、强度等。即便这样,初中学生自制力不是很强,没有教师的指导、监督,他们不一定完全按照规定做。因而教师在分组活动或学生巩固联系时,安排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也可以安排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余时间,教师多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上也有障碍的学生,通过谈话聊天,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赢得学生信任,这样教师安排的活动任务他们更乐于接受,认真完成。教师无论如何都要让特殊体质的学生感到你时刻都在注意他。对运动量不大的活动,教师在活动时可以考虑把他们编到各小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

(作者单位:青岛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处方体质运动
兼加体质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不正经运动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
祝您健康处方(7)心悸、过早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