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及对策

2021-11-27 13:19万珺
当代体育 2021年38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体教运动队

万珺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能力和素养都显著提升,但是學训矛盾也逐渐凸显。

教师应当重视体育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训矛盾,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而努力。

1 体教融合的内涵和意义

体教融合就是将教学和体育事业相结合,加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消除两者之间的壁垒,推动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性的体育竞技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

体教融合的意义深远,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转变教学和生活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保持身体最优状态,促使人们维护、改善自身的身体健康。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员是国家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人才储备来源,他们拥有了强大的智慧头脑、强健的身体机能,就会为国家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注重高水平运动队队员体育能力的发展,根据现有的学训矛盾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策略,培养其体育活动的技能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在训练的时候也可以加强学习,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让他们通过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拓宽知识范围,进而有效地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队员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育更多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有助于我国体育竞技事业的发展。

2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现状

2.1 人才培养目标偏离了体教融合的目标

体教融合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并且为国家体育竞技项目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目前,有些高校只是为了推广其学校的专业课,吸引更多的学生,提高知名度,他们在培养运动队员的时候一般都只是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活动去增强其身体素质,努力增强他们的身体机能,并教授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竞技体育的精神内容和竞技体育的技巧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运动队员科学文化课的教授环节,这样运动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只是一味地不断训练,不利于全面发展。高校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体教融合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就会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实需要,不利于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储备运动员。

2.2 运动员缺乏主动文化课学习的意识

很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只注重专业的体育训练活动,并将大部分的学习和课余时间都投入在体育活动训练中,他们认为自身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去增强其身体机能,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竞技知识和技巧,让自己在体育竞技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从而进一步为国争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他们却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文化课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的意识,不导致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者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对文化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使他们缺乏文化知识,不利于提升其综合水平和能力。

2.3 学习和训练时间上的矛盾

高校针对运动员既开设了体育运动的课程,也开展了文化课的课程,而运动员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在进行大量的体育训练之后就很难在文化课堂中集中精力听讲,同样的在临近体育竞技比赛的前一段时间,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体育竞技成绩,而不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一旦有些体育训练的时间和文化课教学的时间相冲突,运动员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课堂,往往会选择体育训练课堂,从而忽略了文化课,高校训练安排不合理就会导致运动员不能兼顾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这样就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2.4 训练方法导致效率低下

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化程度都较低,而较为突出的那些竞技体育项目也都是通过大量日常训练来实现的,运动员牺牲了较多的时间,也花费了较多的精力,才取得一定的成绩。而高校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也是导致高校运动队员训练方法低下的根本原因,教练员一般都会增加训练任务,加大训练强度来提高训练的水平,但是运动员长时间在高频率和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就会导致其难以保持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也会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害,容易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或者因为训练过度而造成身体劳累,造成身体各方面的功能损害和丧失等后果。而运动员只有在学校的时候才按照平时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开展训练,但是运动员在放假期间就会放松训练和锻炼,导致其在休假后难以跟上其他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这样就会造成运动员的训练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提升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3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的解决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学训矛盾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当贯彻落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理念和方针,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训练的教学工作,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教学,让运动员不仅可以增强其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拓宽其理论文化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可以针对文化课和体育训练制定一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每一部分需要完成的学分,运动员在完成相应部分的学分的时候才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历证书等证件,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坚持体育训练和文化课教学的学分相等的原则,使运动员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让运动员不仅注重体育训练,还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运动员通过学习文化课知识和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其综合素养,满足国家体育竞技事业的发展需要,为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的运动员。

3.2 提高教练员的素养

教练员是高校运动员的引导者和领导者,其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发挥重要的作用。教练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够以身作则,引导运动员正确看待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加强对内思想建设,促进运动员的思想转变。教练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转变其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根据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的现状创新教学方式,选择更加高效的训练和学习的方式,合理制定学习和训练的计划和安排,确保运动员可以在学习和训练中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兼顾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让运动员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端正学习和训练的态度,做好运动员的引导工作。

3.3 各学院之间加强沟通,强化责任意识

体育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运动员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在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之后相互磋商,在文化课任务较轻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加大体育训练的时间和任务,而在体育竞技比赛之前文化课教师也要减少教学任务,各学院教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合理制定教学和训练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合理规划好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学训矛盾沖突,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3.4 合理安排学训时间

学生运动员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其本身的文化水平就较低,在考上高校之后他们继续加大训练的强度,利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日常的训练,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在此情况下,学生运动员就会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导致其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文化课成绩和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训的时间,促进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

学校和教练员应当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根据每个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制定学训的时间,如果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水平较差而运动专业课的成绩和水平尤为突出,那么就增加其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减少其训练的时间和任务安排,而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好,运动专业化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则需要加大训练力度,减少其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开展有层次的教学活动。而教师也应当在比赛临近前的一段时间提高训练的强度,让学生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中,而学生在比赛完成后应当集中学习文化课,将之前缺失的文化课教学内容集中补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学习;在没有体育竞技比赛的时候就减少训练时间,让学生回归文化课课堂,学习文化知识。

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寒暑假的假期,针对自己本学期落下的文化课进行补习和学习,争取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而在假期期间也要不断训练,这样在开学之后就可以快速跟上训练强度,这样学生运动员就可以兼顾文化课和训练,减少学训矛盾,提升学生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教体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导员应当加强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制定学习和训练的方案和任务,教练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合理规划好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让运动员通过体育训练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可以拓宽其文化课知识范围,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学训矛盾冲突问题,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体教运动队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时代精神与体育竞技的发展、变迁分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运动队管理中人际内耗问题与对策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