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2021-11-27 10:25马静
教育界·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马静

【摘要】“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点关注。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本文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读写结合策略,希望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从叶圣陶提出“阅读促进写作”这一教学理论,再到丁有宽对读写结合的教法实验,都体现出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法的重要性、扩展性和系统性[1]。一线教师与教育专家都对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方法极为重视,然而当前的读写结合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读写结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读写结合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要利用常见的表达方式顺利进行表达与写作,需要以良好的语感与丰富的积累做支撑,这也意味着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应是相辅相成的[2]。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读写结合的有机落实。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是围绕阅读来进行的,教师的教学规划也展现出“阅读”重于“写作”的问题,并未将读与写进行巧妙结合。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急于完成阅读与教学任务,不是挤占写作时间,就是直接忽视写作训练的巩固、提升需求,布置极为浅显的练笔题目作为写作课堂的训练主题,压缩了学生写作的时间,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写作的兴趣。阅读是自外向内的吸收,而写作则是由内向外的表达,这两者之间既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又可以相互影响。教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开,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还会对学生想象力与思维力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读写结合的切入点选择不当

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也有意识地进行了读写结合教学,但并未恰当选取切入点,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割裂感”,无法顺利地将自己从阅读中收获的知识应用在写作输出过程中。同时,切入点不当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阅读和写作训练。

二、读写结合教学措施

(一)读写切入点的应用

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应注意对读写结合教学切入点的研究,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好、抓牢读写结合点,在适当环节引入切入点,并进行后续的读写训练,进而提高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性。读写结合切入点的探究与寻找应建立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读写结合切入点的设计应符合高年级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拓展要求与学习心理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切入点有效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针对读写切入点的研究,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文本中的具体词句入手,如先引领学生理解并感悟关键字词的作用,再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领悟其表达意图的同时,为写作训练提供素材。其次,教师可以从具体标点运用入手,结合相应语句,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与其人文内涵,然后运用标点进行读写结合的针对性训练。再次,教师可以从典型段落入手,引领学生学习段落设置的整体形式与整体结构,提高学生对段落整体架构的认知与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写作训练中。最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结尾,提升读写结合的有效性。优秀阅读文本中的结尾耐人寻味,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具体的段落,在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读写技能。

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重视对教材文本中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及整体框架结构和表达手法等的讲解,以启迪学生心智,使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同时,教师应通过读写切入点来组织学生进行文章的仿写、改写及续写等,在发挥学生创新力与想象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考和见解。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取的文本多是故事,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单元来寻找读写结合的整体切入点,与单元习作环节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缩写、改写及概括,使学生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语文课文的阅读引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凭借阅读完成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和感悟,从而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之后,教师可以凭借对课文的改写、缩写、扩写等进行写作训练,尝试引领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收获从阅读延伸到写作中,促使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成果与感悟在写作中加以呈现和展示。由于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引入读写结合也是尊重学生主体、重视学生个性化想法的表现。学生在改写句子的过程中,会自主判断哪些内容是需要保留的,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的合理选取,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将在教堂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学生也能凭借课堂上的读写训练实现阅读能力的强化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极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堂上,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读写结合”这一理念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伴随学生终身。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性、开放性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以兴趣为指引开展自主阅读,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对阅读与写作模块进行指引与点拨,实时关注学生在读写结合课堂上的表现,积极与学生沟通,共同制订适合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计划,鼓励学生预留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时间与写作训练时间,避免学生出现阅读的随意性与写作的盲目性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提问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改进。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对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密切关注并探究学生对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手法的实际需求,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推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难,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引,从侧面拉近学生与教材、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引领学生学习《夏日里的成长》这篇课文时,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教师在完成课文阅读教学之后,邀请学生结合自己暑假的经历尝试模仿课文进行写作。由于写作内容与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关,学生不仅没有产生畏难情绪,还积极投入写作训练中。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在暑假跟好朋友外出游玩的场景,有的学生详细记录了自己在暑假学游泳的过程,还有的学生结合自己参加夏令营的经验进行了写作叙述。这些写作内容与课文阅读息息相关,学生将课文阅读中收获的写作技巧与手法融入写作中,提升了写作的质量。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后养成积极思考、整理写作思路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每次完成文学作品的阅读后,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和整合,为自己的写作实践积累素材。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素材,在写作中积累经验。

(三)从生活中取材

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从专业角度来讲,阅读就是写作的基础所在。学生阅读大量文本,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进而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这也就避免了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现象。写作教学应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使学生善于动笔,做到“以我笔,写我心”,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而当前的写作教学中,一些教师仍会出现理论性过多而实践性较少的现象,在讲解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时,所用专业化术语过多,导致学生不易理解。而部分教师为了强化写作教学效果,也会强制要求学生记忆所谓的“写作模板”,导致学生写作文章的千篇一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改变教学手法,将阅读与写作和生活元素相融合,引领学生走出语文课堂,多阅读,多体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生活,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将讀写结合教学落到实处,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构建更为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叶福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读写结合教学调查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

牟小凤.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课实践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