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目前,专业群建设已成为一大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不仅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相应扩大招生规模。因此,加强专业群建设成为了高职院校快速形成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应在教学中模拟企业真实职业活动,建成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化的智慧财经专业群。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部于2020 年对职业教育目录进行修订,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的变化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在高职院校智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
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一般为三年制、五年一贯制,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形成竞争优势,会与本科院校联合建设“3+2”高本衔接的财经专业。但相比于国家级示范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的辐射性不够强,并且财经专业群中部分专业,例如市场营销、对外贸易、物流管理、金融管理等专业的规模较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这些原因都将导致财经类专业群缺少长远规划,各专业缺乏特色,社会影响力不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性的趋势。财经类专业人才更加偏向于对综合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的应用,在数字化经济社会,财经类从业人员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在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财经类从业人员也需要进行角色转型。对于这种日益变化的企业人才需要,高职院校也要改变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需求。
随着现代数字化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融合,在财经类专业领域中已广泛使用信息化技术,财会类专业早已从传统手工核算转型为智能化、信息化核算方式。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以传统手工核算课程体系为主要核心课程。与基于产教融合的智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理念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的财经类专业技术人员要求。除此之外,虽然目前国家提倡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共享在线开放精品课程,但是网络化信息资源中仍然缺乏企业真实业务,导致在线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中使用并不广泛。
经过多年校企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已共同培养出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团队,也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但是在产教融合层面,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度仍然不深。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在共同开发实训类教辅资料、共同申请科研课题的积极性较低。因此,不论是师资方面,还是校企协同育人方面,无法为高职院校智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开展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当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数财经专业无法很好地与企业对接,无法实现让企业进校园。
财经专业从业人员主要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晋职晋级,在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后,从事财经专业行业人员主要以考取(初级)(中级)会计职称、CPA、证券从业资格证、经济师等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主,但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上述证书过关率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这些证书要求考试科目较多,财经从业人员较难抽出时间学习较多的考试科目。而高职、本科院校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考取以上资格证书对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导致智慧财经专业群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较低。
2020年,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目录做出了很大调整,根据新专业目录变化,财经专业高职专科专业建设应全方位升级。智慧财经专业群课程体系应在传统以财会课程为核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现代信息水平应用能力。传统财经类专业基本以财会作为核心专业,特色课程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作为特色课程。但在目前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四新”环境下,应对接数字经济,开设新课程。建设智慧财经专业群时,我们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应加入《人工智能应用基础》、《大数据分析工具应用》类新课程,以适应目前人工智能、互联网的环境。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国家不断启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以来,财经类专业群结合各专业特点,以培养“会数据、精财税、通金融、懂评估”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相继开展多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工作。高职院校应以此为抓手,打破以往考取财经类专业资格证书过关率低的窘境。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群在“1+X”证书方面以财税、数据采集、业财一体化等多方面证书为依托,建设包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智慧财经专业群,推动各专业的改革,体现财经专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价值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及企业用人需求显示,财经专业岗位对传统出纳、会计岗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改变。智慧财经专业群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融合,与市场融合,面对这一变化,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群应思考传统核算类课程内容如何取舍?管理类课程包含的内容如何取舍?为找到答案,部分高职院校可与企业、银行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拥有双重身份,不仅是学员,也是职员。通过了解企业的需要,形成高职院校智慧财经专业群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还应适应新经济对新财经人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数字技能的培训,创新人才培养培训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培训。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财务进入实时化、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状态,高职院校应适应新技术影响,构建产教融合,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院校各自目前已有的校内实训室基础上,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方式。由目前单一的在校内实训的教学方式,逐步拓展为学生进企业接触企业真实业务,与企业共享资源,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双赢的实训模式。通过新增校内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岗位、课程、竞赛、证书的融合,让高职院校不仅是一座学校,还是一个可以实现产业链不断升级的学院。
高职院校在对财经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适应社会、企业的变化,适应国家一系列政策、指导方针的要求。智慧财经专业群建设是一个慢慢摸索,逐步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还要培育一支全能型教学团队。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以财经类专业为核心,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专业建设,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四新”环境下,深刻领悟其内涵,财经专业群要对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实训环境进行升级优化改造。基于新版职业院校专业目录的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升级,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共同培育培养人才的流程,学校瞄准产业需要,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愿景目标的战略部署,高职院校智慧财经专业群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