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随着“类型教育”这一概念在“职教20”条中被提出,学界和职教界对这一概念都保持了极大的兴趣,随之而来的概念解读也大量涌现。在对大量解读的梳理中,笔者更为倾向于将“类型教育”解构为与普通教育平行和处于同等地位的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与职教育人的内在要求相契合,进而也就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实践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探析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策略时,需摆脱一味对标普通教育模式的传统,而应在类型教育视角下重构法语信息化教学的实践途径。信息化教学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为了使本文的立论更为具体,这里主要以混合式教学手段为出发点,重点考察线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过程。在类型教育视角下,高职法语多媒体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局面,而应在互联网思维下,以多媒体教学平台为载体,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师生交互模式。
近年来,关于高职外语教学的教改类论文大量涌现,这里笔者选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1)有研究以混合式教学为背景认为,基于高职外语微课资源的混合式教学,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高度融合,是未来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2)有研究聚焦高职外语教学环境的优化问题提出,外语教师应基于学生成长和绿色发展视角,实现高校外语教学环境不断优化。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外语教学应合理尊重学生的消极权利,适时引导学生克服学习自满或自卑现象,尊重学生的积极权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营造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3)有研究以高职外语教师职教能力为视角,运用了SPSS 进行相关性和单因变量双因素,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外语能力磨蚀程度的5 个因素时发现,接触量减少是造成外语能力磨蚀的根本诱因,而教学工作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师外语能力磨蚀程度、技能类型以及接触方式和类型的重要因素。(4)有研究针对自贸区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高职院校要注重能力本位、就业导向,拟培养人才类型与自贸区需求相符。
上述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启示,如在类型教育的视角下应重视对微课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加强对外语教师专业和职教能力的提升。但笔者也需指出,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仍难以形成区别于普通教育范式下的外语教学类型,这就在实践层面取消了高职外语教学的类型化。本文以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为考察对象,并以类型教育为视角,便意在打破传统认知下“降低教学难度”的固有思维,而是在有限的法语教学课时内,以契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趋势为核心要求,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建立起碎片化的法语教学态势。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整合有限的法语教学时间,还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显著提升学生的法语应用职业能力。
具体而言,在类型教育视角下可将着眼点归纳如下:
这里的“沟通”是指,打破传统教学中的逻辑顺序,而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认知环境下,掌握法语单词和基本语法结构,即通过优化法语教学环境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平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为,使法语文本材料以多视角、多层次、多覆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帮助学生沿着“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进路中前行,最终完成对法语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反观传统教学模式,则是先“词汇”、后“阅读”。显然,这属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路径,而这却是普通教学模式下所固有的逻辑顺序。
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在高职法语教学中应将“法语”界定为一类语言应用,学生通过获得基础性的法语应用能力,来支撑起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为此,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还需着眼于塑造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与法语应用能力间的联系为,使学生能自觉意识到法国人的思维习惯,并以法语应用技巧去迎合法国人的语言文化传统。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涉法业务交往中的职业能力。在高职法语多媒体教学中以“法国文化知识”为教学模块,则能解决现行教材体例所存在的逻辑缺陷。不难知晓,高职法语教材体例所存在的逻辑缺陷,便是对标本科教材时所致。
在类型教育视角下来考察高职法语教学的职能,应将其落地于助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此,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还应着眼于刻画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于“法语”作为一类应用技术而存在,所以刻画职业能力便需使法语与学生的就业背景相联系,使法语教学能够在助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中实现精准发力。多媒体教学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便是,向学生呈现出大量的行业法语应用案例,并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出法语应用练习的工作情景。
在落实上述着眼点时,可能会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能够明显感知到,外语类教师在对类型教育的认知上弱于工科类教师,或许这与当前的高职职教生态不无关系。由于法语教师对类型教师的认知面临挑战,便促使其在法语多媒体教学中习惯于简单对标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成果,如在对标混合式教学中,单纯建立起线上与线下相协同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更倾向于满足于混合式教学的内在形式,却与类型教育要求存在差距。可见,提升法语教师的职教理念,使其能够创造性的完成法语教学系统的再造与优化,应成为类型教育视角下推动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的首要任务。
契合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需解决高职法语在信息化教学中,偏好于追求教学手段创新的倾向,而应将重心放置在重构法语文本材料之中,现行的高职法语教材便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文本材料。显然,以编写法语校本教材的方式来完成重构并不现实,这不仅与高职外语教学中的资源分配有关,也与类型教育下高职法语教学正处在探索期相关。为此,在依托现有法语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如何在行业背景下搜集与挖掘法语教学素材,以及又以何种多媒体电子文本的展示逻辑向学生呈现出来,这的确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以解决。
具体到法语文本材料的多媒体展现问题时,需重点关注案例在整合与展现中所面临的挑战。这里的“案例”主要指代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法语应用案例,案例的内容可以为商务谈判,也可以为与法方代表的业务交流。显然,案例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出场,是在法语基础知识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因此,如何建立起案例教学与法语基础知识教学间的无缝衔接,以及如何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实现法语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在高职多媒体教学中这仍面临着诸多实践问题。
根据以上所述,应对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挑战的策略可构建如下:
由于笔者不仅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讲授法语课程,还为本校大一新生讲授“中西方文化”类课程,所以基于上述教学经历建议,可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院系间(主要为工科类院系)的课程改革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1)增强法语教师对“职教20 条”精神的把握,并深化对类型教育的认知;(2)在工科院系特别是计算机科学院系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能力;(3)在互联网思维下,为重构法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启示。在依托信息化平台中,可重点选择“丁丁”作为工作平台,以视频会议、群的方式建立柔性化的课改交流形态。
在院系间课改交流的基础上,高职法语教师还应以试错的方式来推动多媒体教学的“类型化”。类似于开辟试验区,教师可选择最易操作的环节作为重构法语文本材料的切入点。笔者建议,可首先对多媒体在沟通听说读写环节中进行尝试。具体的策略为,教师改变传统的新课教学流程,首先对阅读文本的法语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并在多媒体平台中具体展现该背景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随后,在多媒体平台中呈现出文本中的关键句,并对关键句的讲解中提炼出新词汇,以及重点讲授在涉法交流中的应用规则。
教师在试错的过程中需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把握多媒体类型化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为此,还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权变管控信息化教学。具体的策略为,应开辟课堂情景模拟训练环节,在类型教育视角下需以工作情景创设为载体,观察学生对法语的应用状况。如,针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可创设出带领法国游客参观本土旅游景点的工作情景,并要求学生学习小组制作关于景点风光的PPT,在课堂中要求组内学生分工完成PPT 的展示与法语讲解任务。需要指出的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需建立在,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法语听说能力的基础之上,所以该环节可开设于课程教学最后的1/3 时间里。
在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中仍需遵循校本原则,即在案例选择中需根植于班级学生的就业岗位群。根据“职教20 条”的精神,在类型教育中需打破传统的专业群格局,而应建立岗位群形态。因此,班级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群,以及岗位群所要求的外语应用能力,则成为了导引高职法语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如,笔者在为本校机械系学生讲授法国文化知识时,则可以将法国工程设计中的美学元素提炼出来,在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机械美学的国别差异。
本文认为,需从依托信息化平台加强院系间的课改交流、解构法语文本材料建立重构的试错机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权变管控信息化教学、遵循校本原则根植于学生的就业岗位群等四个方面,构建类型教育视角下的高职法语信息化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能有效整合有限的法语教学时间,还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显著提升学生的法语应用的职业能力。